胡 韜
(江西省天正建設設計有限公司,江西 上饒 334000)
行業對于建筑中給排水系統水壓都有一定規定,但是如果不做合理規劃,以區域內水壓要求高、用水量低的用水點作為控制點,很容易出現水壓要求低、用水量高的用水點的用水壓力高于需要的工作壓力,造成實際用水量遠高于設計,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和不必要的能耗。比如衛生器具給水額定流量是在衛生器具給水配件出口,在單位時間內流出的規定出水量。因它在使用過程中流失,不易被人們察覺和認識,至今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然而其浪費的水量也十分可觀。
管道銹蝕、閥門的質量等導致大量的水消失于無形。經常都能看到路邊的給水管道在管子接縫處及法蘭、閥門連接處滋滋的往外冒水,埋在地下的看不見的更不知道有多少。由于我國目前還存在很多年久失修的住宅建筑,在多年的風吹日曬中,管道銹蝕、線路破壞,閥門質量不合格,在很大程度上都造成水能資源消失于無形。
建筑給排水節能減排設計可以實現水資源的合理利用,緩解我國水資源緊張的局面。因此對建筑給排水工程中的節能減排設計進行分析具有重要意義。水是發展經濟的主要資源,就現階段來看,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已經十分嚴重,而建筑工程的建設、使用都會消耗水資源,且消耗量極大。
具體體現在:1) 合理設置水表。建筑給排水工程中基于對用水量進行平衡的分析與測試,需要對水表進行科學的設計,在建筑成本許可的條件下,可以適當增加水表的用量。并且安裝水表前,必須檢查好其使用年限,設置好標簽,并及時更換,保障水表的準確性。同時還要根據建筑物的情況設置好消防貯水池,在設置消防貯水池時,需盡量使用同一加壓系統,這不僅能夠有效的降低建筑成本,還能夠為后續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較大的便利。
2) 充分應用市政管網余壓實施節能。每個城市給水管網壓力可能都不相同,但一般在0.2~0.4Mpa 之間,五層以內的建筑的供水壓力基本能夠滿足。此時,合理利用市政管網壓力,采用分區供水方式可以非常有效地減少二次加壓的能量消耗。這樣設計還避免了低樓層管網壓力過高帶來的生活不便和用水浪費。
3) 應用立管循環方式。我國現行的GB50015~2010 規范中對建筑熱水系統的循環方式給出了明確規定,可供選擇的方式主要有干管循環、支管循環和立管循環。熱水系統的循環方式與無效冷水的關系非常密切,雖然支管循環在節水方面的效果最佳,但是前期投資成本較大,干管循環的節水效果最差,基本沒有任何技術優勢可言,立管雖然在節水效果方面不及支管,但是經濟性更佳。
1) 合理設計供水系統。目前應用最多的加壓設備是變頻調速供水設備與管網疊壓供水設備,變頻調速控水設備核心技術是變頻技術,管網疊壓供水設備使用自用水頭來實現節水效果。在建筑給排水設計過程中,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選擇加壓水泵,一般情況下,在高層建筑中,可以優先使用加壓系統;在低層建筑中,可以直接利用市政管網。采取以上的方式能夠有效簡化建筑供水系統,還能夠有效減少水箱面積,在設計供水系統時,需要根據建筑物的實際情況布置供水泵,避免出現水泵揚程高、能耗高與噪聲問題。
2) 采取分區給水。現代高層建筑給水系統一般采用二次加壓的給水方式。利用把管網內的水直接放水儲存水的水池中,再由水泵將水抽到水箱里面,然后再向給水系統進行供水。但是現在許多的二次加壓設計中沒有將市政管網的余壓進行很好地利用,造成了余壓反而變成了負壓,進而浪費了電能。所以在進行二次加壓設計中要將市政管網的余壓科學合理地設計進去,在供水的方式中采用以分區供水用來降低二次加壓的能耗問題,對于高層建筑中的低部的樓層可以采取直接用市政管網的給水系統進行供水。如果出現市政管網發生故障時,可以將之前的常閉閥門打開,再利用水箱的加壓方式進行供水,這樣既可以起到節能的效果還可以安全地進行供水,又可以有效地利用市政管網余壓。
3) 強化節水衛生器具與配水器具的應用。隨著科技的進步發展,使得環保型衛浴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新型的衛生器具在節水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老式的衛生器具耗水量巨大,而且經常存在跑水、漏水等問題,而采用新型科技的環保型衛生器具.在節水方面做了十分充分的考慮和設計,使節約用水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實現,而且讓節水成為一種常態化的行為,人人都可以為節水做出最簡單易行而又效果顯著的貢獻。
4) 加強中水與雨水以及第二水源的利用。對生活產生的污水廢水,可以建立一個循環系統,進行處理后的中水再利用,直接運用到建筑周圍的綠化中去,或者直接運用到建筑的廁所馬桶的沖水供水系統,節約水資源;同時提高雨水收集的效率,通過有效的雨水收集、利用,為建筑的節水起到一定作用。第二水源就是把排水經過治理后符合水品質需求進而再次被使用,這里開展治理的廢水是城市廢水。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工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使得水資源的日益短缺,而建筑給排水節能減排是緩解水資源問題的客觀需求。并且給排水作為耗能大戶是建筑行業的一個重要的分項工程,必須合理對其進行節能減排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