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君
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檢修分公司 重慶 400039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智能化在建設500kV變電站在運維體系建設中的需求和優勢逐漸凸顯。基于500kV智能變電站的一體化運維體系,變電站設備操作、系統數據分析模式也做了相應改變。因此,為提高變電運維的效率和質量,保證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本文對500kV智能變電站運維一體化工作展開研究。
電力企業成本投入增加后,作為電力系統運行的關鍵環節,500kV智能變電站在內部建設中,已實現變電運維一體化發展,供電穩定性隨之增強[1]。500kV變電站在電能生產、科技創新的融合中,在采用計算機系統數據分析后,變電站數據采集、設備管理、信息交互呈現出自動化、數字化特征[2]。而在500kV智能化變電站運維一體化模式確立后,變電站運行方式出現較大改變。具體來說,相較于傳統變電站運行,500kV智能化變電站的運作行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信息利用率提高。變電站的智能化系統,可在區域信息高效處理后,構建規范化運維模型,實現變電設備自動化操作。同時使原有運維工作保持獨立性,避免各作業中的干擾,從而在設備、變電站內部操作的集中控制中,實現信息共享,確保各節點信息的利用率。
第二,減少二次干擾現象。基于智能變電站一體化運維模式,500kV變電站繼電保護、供電等設備參數的差異性問題,可借助系統通信、光纜功能,在轉換操作后,避免不同設備對信號傳輸的阻礙,有效應對設備屏障,優化設備性能。
第三,提高設備操控效率。變電站設備智能化發展中,系統具備實時、在線監測功能,有利于保證電力設備運行的穩定性,減少設備故障對電力用戶的不利影響。再者,運維技術可及時處理鐵磁諧振現象,解決設備過載問題,有效提高電氣設備使用壽命以及電網的運行質量。
首先,500kV智能變電站運維一體化工作,應以科學、系統性管理為前提。為適應500kV智能變電站運維一體化工作,變電站智能化操作界面在一體化模型建立中,已構成新型運維方式。但是為提高設備、系統穩定性、可靠性,相關電力企業還需通過有效管理,提升變電站整體運行效率。
其次,高素質、綜合性人才隊伍,是500kV智能變電站運維的動力來源。在500kV智能變電站系統中,各電力設備聯系性增強,一次、二次設備在內部的聯系和依賴更緊密,設備故障對彼此的干擾性會增強,所以對運維人員的綜合專業素質、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均提出更多要求[3]。因此,電力企業還應在培訓、專業教育中,提高運維隊伍整體素質,拓展其知識結構,尤其是側重其專業運維知識體系的培養和搭建。進而為500kV智能化變電站運維一體化工作有序開展奠定基礎。
最后,以系統、設備穩定性為工作前提,在計算機系統全流程管理中,相關企業還應協調維護各系統、內部設備功能,以便及時診斷各個環節可能導致的供電故障及其原因分析。避免運維期間,出現信號誤發、系統死機、故障點測定失誤等現象,保障一體化設備的有效運行。
500kV智能變電站運維一體化工作重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第一,運維人員在操作、設置二次壓板時,應避免更改設備參數,確保各節點裝置均處于“初始狀態”,進而實現壓板在退出、投入兩種狀態下的有效控制。而在檢修設備開關時,運維人員應先將“母線互聯”壓板投入,再退出設備間隔保護失靈啟動壓板,最后操作一次設備。并且在開關檢修運維變化為設備智能化檢修后,禁止利用智能化重點設備,調整合閘壓板的操作模式,以免引起設備死機。
第二,在500kV智能變電站的智能設備布置時,在運維中會使用各類型的微機、交換機操作,充分利用智能化、自動化設備的自動控制功能,開展一體化運維工作。但是這種操作模式,容易產生設備發熱現象,不利于改善設備外部環境,增加設備故障產生概率。
第三,500kV智能變電站中,運維一體化工作多使用電子式互感器。電子式互感器對供電電源要求較高,若使用非直流電源,互感器啟動難度較大,將會嚴重影響變電站數據監測,以及繼電保護裝置的正常工作。因此,基于500kV智能變電站一體化運維工作,在電子式互感器的供電設計上,需選用2路直流電源,提供更可靠的供電保障。
500kV智能變電站運維一體化工作的核心,在于實現變電站通信、設備管理的自動化,提高電力企業運行效益,為各類電力用戶提供全面可靠的供電服務。但是在設備、運維系統不斷創新的今天,運維人員在日常作業中,應主動分析繼電保護裝置、設備合并單元、交換機運行中,所存在的故障問題。同時在專業知識、經驗積累中,對現有運維問題展開預先控制。
綜上所述,電力企業發展歷程中,變電站自動化、智能化建設,是該類企業內部建設的基本需求。同時,在500kV智能化變電站運維一體化工作中,電力企業還應重視運維人員專業能力的提升,同時強化二次壓板設置、故障分析等工作的管理力度,進而提高變電站整體運維水平,保障電網供電質量及可靠性,為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