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雪松
重慶石油川東鉆探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 重慶 401120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房建工程的質量是不變的追求目標,正確運用清水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可以有效增強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和堅固性。清水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是重要的建筑技術,在具體應用中也涉及到很多的注意事項,需要相關人員注意。針對現場施工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合理的施工方案也是必要的。總之,只有對技術嚴格要求,房建工程質量才能有保證。
全面分層澆筑需要遵循一定的順序,采取從下到上的順序進行房建工程的清水混凝土澆筑。一般來說,如果房建工程項目的規模較小,結構較小、技術含量要求較低的話,可以采取這種施工方案。但是在具體施工中,還是要遵循一定的技術使用要求。首先,根據實際情況開展連續性澆筑,一般來說,在完成第一層澆筑工作后才能進行第二層澆筑工作,以此類推,直至澆筑工作完成。但是如果遇到第一層澆筑后清水混凝土的初凝情況不太樂觀時,這時候需要進行連續澆筑來彌補,第二,劃定范圍,在澆筑時不要超過規定范圍。第三,澆筑時遵循從短到長的方向進行,視情況進行靈活處理。如果澆筑的距離過長,可以進行拆分,從兩端開始進行澆筑,澆筑完成后再進行中央的澆筑。這種澆筑處理方式可以有效增強建筑結構的穩定性。
分段分層澆筑一般應用在大規模的房建工程中,且更加適合處理長度較小的清水混凝土澆筑結構。在澆筑過程中也是遵循一定的澆筑順序,一般都是從底層開始。在澆筑過程中,需要對不同斷層實施分層澆筑,一般都是在底部清水混凝土澆筑到一定長度以后,然后才開展第二次的清水混凝土澆筑工作。
從斜度坡角度來看,斜面分層澆筑一般適宜于斜度坡為1/3,同時房建工程結構長度若在厚度的3倍以上的房建工程,在這種斜度和厚度下進行技術應用更容易獲得良好過程體驗。斜面分層澆筑同樣也有注意事項:第一,振搗工作要先從清水混凝土澆筑層斜面端進行;第二,端口振搗完成后繼續上移進行振搗,不能遺忘上層振搗工作開展。與全面分層澆筑方案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還是有所區別。老實說,斜面分層澆筑方案是在全面分層澆筑方案上的創新,是一種升級,處理更加復雜的施工狀況[1]。
(1)原材料控制。原材料在進入施工現場投入使用之前必須要經過嚴格的檢查,檢查過程中要注意各種細節化的東西,檢查好不同施工原材料的基本性能以及相關合格手續。在原材料的控制環節絕不能馬虎,必須設置專人負責,不同原材料重點檢查的內容也有所區別。在選擇水泥時,相比實際應用性能,要更加注重水泥材料的工程性能。在選擇骨料時,要盡可能選擇篩孔隙率較小,級配優良的骨料。另外,在配置環節,一定要嚴格按照相關標準把握好水泥和水的比例,避免降低清水混凝土的性能。
(2)清水混凝土攪拌。清水混凝土的攪拌首先涉及到物料的投放,在投放環節除了選擇適量原材料外,還要注意不同原材料的投放順序,控制攪拌時間在合理范圍內。在清水混凝土攪拌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干擾,外部環境的濕度、溫度都會對其產生影響,所以在攪拌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周全外部因素,避免外部的水分影響攪拌器中的水含量。在攪拌過程中,時刻注意,做好監控,在適當時候補充相應的原材料,保證材料得到有效攪拌融合[2]。
(3)清水混凝土的運輸。在攪拌完成后,清水混凝土真正投入工程使用還要經歷運輸的環節,為了確保運輸環節不出現問題導致清水混凝土性能下降,需要格外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全面檢查運輸工具,判斷運輸工具是否符合清水混凝土運輸要求;第二,盡可能加快運輸速度,避免在運輸環節中出現對清水混凝土的損害;第三,清理輸送泵管,防止殘留的砂石殘渣等對清水混凝土性能產生損害;第四,檢查輸送泵管連接是否可靠牢固,避免在輸送的環節損失清水混凝土[3]。
基礎澆筑需要注意分類。第一,杯口狀柱施工,做好杯口底部清水混凝土密實度工作以后才能開展清水混凝土澆筑工作。有時候,由于外部因素的限制很難實現一次澆筑成功,這時候可以建立基礎后澆帶,做好相關問題的預防措施。第二,階梯狀的施工強調一次性。
剪力墻的澆筑不能有間斷,在接口處要借助足夠力度的應用完成接口的聯系,做好距離控制。常常出現的操作失誤之一就是因為用力過度導致洞口變形,因此在實際振搗過程中,要注意施工的力度,做好位置固定。
在進行梁板澆筑之前,要確保下分層澆筑操作任務完成,同時梁板的厚度達到相應的位置。在梁板澆筑時,要關注梁板厚度,確保厚度不能過厚從而導致施工出現問題。另外,在振搗施工結束后,要運用刮尺等工具來尋找平操作,做好順序施工。
鋼筋的位置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尤為重要,一旦鋼筋位置出現問題,那么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就會遭到破壞。在鋼筋密布的地方進行澆筑需要仔細認真,避免出現位置混淆的情況,相應的清水混凝土澆筑工作嚴格按照施工質量標準執行。
在振搗施工環節,注意清水混凝土的自吊口下落的高度,同時如果澆筑高度超過3m就要采取相應措施。另外,間距的控制要做好儀器的使用。
房建工程清水混凝土澆筑技術在建筑施工中應用較廣,且占據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目前施工環節還是存在技術應用不合理的問題。一方面技術本身有提升的空間,另一方面在實際施工中要注意技術的細節處理,發揮技術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