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瀟博
吉林省東遼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吉林東遼 136600
人才,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寶貴資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才和人才工作,認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也再次重申了人才的重要性。當前,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公路養護逐步邁向信息化、科學化、綠色化,這就需要我們通過培養專業技術人才隊伍,適應當前人社系統發展的新形勢,進一步提高人社系統服務水平。另一方面事業單位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需要一支數量充足、素質一流、能力高強的人才隊伍,推動各項改革措施的順利實施[1]。
改革后,一部分事業單位進行轉軌,性質發生了變化,然而,一些事業單位仍然受舊式管理理念影響較深,沒有積極謀求發展的意識,對待人才問題,對人才管理重視不夠,沒有系統的人才規劃,人才隊伍在事業單位中得不到尊重和有效利用,一部分老員工對工作不盡力,得過且過,導致單位辦事效率不高。此外,人才結構不合理,人才結構老齡化,年齡相對偏高,中青年業務骨干不多,部分單位專業人才缺乏;一部分事業單位員工學歷不高占比較大,員工職稱結構不合理,一部分事業單位沒有進行職稱改革,導致單位的中高級職稱的人員不多,初級和無職稱的人員占比較高,不利于業務開展。此外,一部分事業單位由于沒有人才規劃,人才難招進,新進員工不多,影響著后續發展。
崗位交流機制有待加強。領導干部層面,由于上升渠道不通暢等,部分領導干部在同一崗位任職時間較長,導致履職創造力與活力有減弱等趨勢,領導干部平均年齡偏大,履職積極主動性有所衰減;員工層面,內部流動機制尚不健全,不利于激發員工主觀能動性。建立健全崗位交流制度,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員工的職業能力與綜合素質,盤活人力資源,優化人員結構,激發員工工作熱情和創新精神,提高工作效能[2]。
薪資和工作環境,也是影響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因素,作為服務性質的事業單位,現有的薪資水平比較低,工作環境惡劣,這就導致一些工作人員容易產生消極情緒。例如,甘肅省酒泉公路局主要從事公路養護工作,工作人員經常在大漠戈壁深處的國省干線公路上工作,比較辛苦而且還存在很多危險因素,并且碰上搶修水毀、除雪保暢等一些急難險重的任務經常加班加點,但是得不到相應的報酬,這就使工作人員對工作的認同感不高,從而影響了人才隊伍建設。
結合單位性質及用人需求構建多層次的人才引進機制,從而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加強人才需求分析和研究,提高人才甄選能力,開展引進人員的素質測評工作,提高引進人才的崗位適配率,切實做到人崗匹配。嚴格把控人才引進數量,確保人才的總量、質量與單位的發展、效益相匹配。
學與用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實際中堅持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組織青年人員參加全國各種培訓和交流,定期組織開展內部培訓,鼓勵工作人員通過個人自學、繼續教育等方式,儲備豐富的理論知識,進一步開闊視野、拓展思維。同時,對青年人要給機會、壓擔子、供平臺,讓年輕同志多參加全局的各種重大活動或重大項目,將年輕人安排到重要崗位上,加快青年工作人員的成長速度。
事業單位要重視考核與激勵機制的作用,制定科學的考核體系與激勵機制。在考核方面,要體現員工的個人能力,注重德能勤績全方位考核,并將考核結果公示,使之在員工晉升中發揮作用。在激勵政策方面,既要有利于對人才起激勵作用,又要兼顧一般,特別是管理層不能為自己量身定做激勵政策,影響制度的公平性,人為導致管理層與員工間的收入差距拉大,從而影響單位關系和諧。
逐步探索、完善干部職工獎罰機制,加大檢查考核力度,嚴格按照規定進行獎罰。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現、取得重大成績或完成重大任務的干部職工,按照規定進行獎勵;在工作中消極懈怠、推脫不管或未按時完成工作任務的干部職工,按照規定進行處罰;對一些重要的崗位,采取公開競爭上崗,讓想干事的人有機會,能干事的人有舞臺,在單位逐步形成競爭機制,提高干部職工的活力和干事創業的勁頭[3]。
事業單位應不斷加大人力資源開發力度,探索人才吸引、使用、培養、開發的科學方法。在單位的發展過程中,營造良好的人才成長環境與氛圍,建立健全科學的人才引進、培養配套機制,從而保證事業單位的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