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炎欣
(江西省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現今在房屋建筑施工的過程中,無論是工業污染還是噪音污染,都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主要原因是施工技術的落后和施工管理松懈,首先表現在房屋建筑施工的大型設備在運轉過程中由于機械老化、磨損嚴重等問題,致使產生巨大的噪音,嚴重干擾周邊人們的工作生活。其次因為房屋建筑施工技術不完善,在設備的運行和建筑材料安裝過程中會產生很大的粉塵,造成嚴重的工業污染。最后由于施工方對施工管理的松懈,在施工后留下很多建筑垃圾,2017年我國產生的建筑垃圾約為23.79 億噸,其中新建筑施工產生的建筑垃圾占36%,減少建筑垃圾是現今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2018年上半年全國建筑行業共發生安全事故1732起,死亡152 人,同比增長7.8%和1.4%,從2016年開始呈現上升趨勢,其中坍塌事故占45.1%。當下房屋建設過程中有很多安全隱患,首先有些施工人員不按照作業要求,出現很多違章的操作,影響房屋建筑的質量安全。其次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薄弱,為了提高施工速度省略很多安全施工操作,可能會導致后續的安全事故。最后施工單位為了提高建筑利潤,在選擇房屋建筑材料時偷工減料,這會直接導致房屋質量不合格,降低房屋安全系數。
房屋建筑施工是一項大工程,一旦在某個施工環節上出現紕漏,可能會導致房屋整體的問題。所以在房屋建筑施工過程中,施工方應該加強工程管理力度,保證施工人員都能在統一管理下進行施工。此舉不但可以加快施工效率、促進工作進程,還可以提高房屋建筑的安全系數,避免出現安全事故。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工程建設與工程管理同樣重要,不能為了加快建設速度而忽視了工程中的管理,房屋建筑關乎著人們的生命安全,建筑施工應該保質保量。
當下房屋建設施工技術的創新方面比較多,下面著重從幾點核心建設施工技術來談創新性研究。房屋基本的作用就在于防風避雨,所以房屋建筑防滲水技術是其中一項核心技術。一旦房屋外墻的防滲水能力差,可能就會造成屋內墻皮脫落,滲水嚴重可能出現墻體裂縫。一方面會影響房屋建筑物的美觀,對人們生活造成不便;另一方面可能減少房屋使用壽命,甚至可能造成安全隱患。當下對建筑防滲水研究有了新的技術手段,具體操作技術如下。在選擇砌塊時,要求抗壓強度大于5MPa,養護期也要達到28 天。混凝土砌塊的含水率在15%以下,此項控制可以預防墻體斷裂。當砌塊進入現場后,對其進行保護,防止小砌塊受潮。在施工過程中,保證砌筑過程中混凝土砌塊的密度和強度等級相同,且大小也應該相同。
在鋼筋混凝土面板施工時,防止鋼筋變形。所以一般在澆筑混凝土時要連續進行,之后用麻袋對其灑水保濕,保濕時間一般為12 小時/天,7 天為一周期。屋內防水基層也需要保護處理,在平層上留下間距為6 米的分割縫,在其中放置2 厘米的分隔條,屋面結構的轉角處加工成半徑在100-150 毫米的鈍角,此外要求全天連續不斷進行灑水保護。保溫層中可以設置寬度在50 毫米左右的分倉縫,透氣管設置在分倉縫十字交叉的位置,與屋面高度差保持在250 毫米以上。盡量選擇吸水率低的保溫層材料,也可以提高房屋防滲水能力。
一般在房屋建筑鋼筋連接中采用閃光對焊技術和直螺紋套筒技術,閃光對焊技術是常見連接手段,把鋼筋放在電板鉗口,夾緊鋼筋后再通電,讓兩個鋼筋面輕微接觸。鋼筋面會很粗糙,接觸面積很小,但是此時的電阻很大,通電后局部溫度過熱,接觸點會開始融化。當出現閃光時,將鋼筋另外一端和閃光點相連,接觸面會被高溫融化,此時對鋼筋施加軸向的壓力,使兩根鋼筋融合連接。
直螺紋套筒技術是近幾年新采用的技術,所選擇的套筒保證螺紋牙型飽滿,且表面沒有斷痕。在施工過程中的預埋接頭和套筒的連接位置保持一致,規格和數量也要達標。在固定連接套筒的外側設置保險蓋,用扭力扳手對螺紋接頭進行施工,使兩個鋼筋接頭在套筒中間緊頂,所選套筒的鋼筋連接位置和轉動力度還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房屋建筑的主要成分是混凝土,混凝土的施工技術也決定著房屋的質量。由于水泥中的多種成分會發生水化作用,產生熱反應,溫度過高會出現裂縫,會嚴重影響墻體的承重能力。所以需要把控好混凝土澆筑過程的溫度以及澆筑砌塊的里外溫差,這也是房屋建筑施工中一項棘手的問題。一般可以根據實際的施工情況來選擇澆筑方式,再結合施工方案來選擇運輸手段、澆注設備等。在對混凝土澆筑時,要在下一層澆筑接口處澆筑砂漿,一般厚度在40 毫米左右,澆筑量和混凝土相同。在澆筑砂漿的過程中,要用鐵鏟把砂漿送入模中,盡量避免直接入模。在進行墻面澆筑時,注意分層澆筑并使層間振搗均勻,厚度一般在490 毫米左右。在對梁板混凝土的澆筑過程中,一般采用“趕漿法”,將梁柱用混凝土澆筑成階梯型,樓板澆筑的厚度應該大于板的厚度,樓層之間澆筑時間應該間隔一到兩個小時。
上文分析了當下房屋建筑施工的現狀,發現施工技術是主要問題。從房屋建筑施工技術的核心入手,具體介紹了防滲水、鋼筋連接和混凝土澆筑等新型技術,為專家學者后續對新型房屋建筑施工技術的研究提供經驗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