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浩
(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嚴格講,建筑工程項目特點極具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行業生產。簡言之,即工程項目周期長、體量大、投資高,再加上工程造價的結果與預期規劃相比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故此,在相對漫長的工程實施周期內,強化造價管理與成本控制很有必要,也非常關鍵,直接關乎著整個工程項目的進度以及預算控制。不僅如此,潛在的風險因素也需要有效控制規避。依照工程項目管理的具體實施,加強現場管理,采取動態管理控制等措施。
首先,前期管理問題,尤其是財務預算、造價管理,均是圍繞著整個工程工期的規劃來進行。所以,一旦出現較大的偏差,那么帶來的負面危機也是持續性的。具體而言,現實中絕大部分企業都確立了現代化的管理制度體系,但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企業實施效果不佳,依然過于看重結果,而忽略掉過程。此情形下,工期管理變得毫無意義。嚴格講,在前期管理環節便已經出現了問題。以某二線城市為例,市區的開發商在房產開發設計中,提交相關的方案,而方案的設計及具體內容,一般需要根據房產項目的實際要求做出調整。再進一步看,方案的調整、變更等環節,過于依賴施工方,也就是造價管理實施的主體方。然而,市場經濟變幻莫測,整個產業鏈條內各參與主體企業彼此間的合作、競爭、矛盾等關系更為復雜,一旦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那么產生的影響是全方位的。
其次,施工單位自身的問題,即低價競爭策略。簡言之,就是指虛報造價。。以往虛報造價,多為故意拉低報價,旨在能夠承接項目。然而,隨著行業越來越規范化、國家政府及法規政策監管也愈發完善,所以偷工減料的行為現象得到了較好的控制。所以,這一時期的虛報造價,多為提高報價。提高項目單價,以便竊取更多的利益。
不僅如此,加之預算審核脫離具體的施工方案,也就是說,預算規劃與施工規劃,在一開始便不匹配,所以中后期的施工管理勢必問題較多。
第一,缺乏完善全面的管理機制。表面上看,繼續以上述提到的造價管理為例,因為造價管理直接影響工程進度。一般來說,目前造價管理越來越受到認可,并且被絕大部分企業應用到建筑施工管理中。但是,雖然造價管理在很多建筑工程項目中得到了落實,但其中存在的問題依然很顯現。簡言之,就是造價管理趨于形式化。造價管理的本質是強化成本運營控制,注重現場施工全過程管理、動態管理,以此來嚴格把控工程項目進度中的每一個環節,確保施工進度、施工質量、成本優化協同推進。因為工程項目周期長、體量大、投資高,再加上工程造價的結果與預期規劃相比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正因如此,才需要企業重視并引入造價管理,實施全面動態監控管理。但是,現實的情況卻不盡如人意,絕大部分建筑工程造價管理主要是集中在工程竣工后的項目結算階段,也就是說,依然只看重結果,根本沒有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進行全過程控制,實則毫無意義。如此以來,人們可以看到,盡管很多企業都確立了造價管理方案,但建筑工程的設計、監管、施工等各個環節依然彼此脫節嚴重。
第二,專業人才的缺乏,導致現場管理不力。如今,隨著城鎮化的持續推進,建筑工程的規模、項目的數量都在與日俱增。但是,建筑工程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卻始終未從跟上,尤其是管理型崗位的專業人才,更是缺乏?,F實中,具有高級造價工程師職稱的集管理、技術于一體的復合型人才少之又少。尤其是對于那些中小規模企業公司,受到利益驅使,盲目購買或自行制作假證書、偽證書。正如前幾年在全國很多地區的新聞焦點所述,在很多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很多從事建筑工程造價管理的人員卻不具備相關的專業能力水平。
第三,監督機制不健全,導致施工安全隱患多。眾所周知,建筑質量問題、施工現場安全問題,始終都是施工現場管理的第一要務。對此,當前許多建筑單位也更加重視對安全事故的防范。但是,質量問題依然比較普遍。就目前來看,整個行業領域內尚未形成一套健全有序的建筑工程造價監管機制,這也是導致很多地區建筑施工經常出現環境污染、資源浪費、質量投訴等主要原因。
關于上述歸納分析,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問題的根源仍在于施工單位不重視造價管理,缺乏對建筑成本的重視。更進一步看,即建筑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嚴格講,企業應當圍繞著經濟效益最大化,采取科學合理的手段與方案來實施企業管理。但是,建筑成本管理本應成為建筑企業關注的焦點,但現實中很多企業由于自身能力不足、技術理念弱、不良心理驅使,使得這些企業熱衷于從業主處獲得工程單價較高的項目,寄希望于從價格中謀取高額利潤。反之,在工程項目的前端設計與中期管理實施階段,根本不重視成本控制,最終造成建筑成本虛高。一旦成本開支遠遠超出預期,極端的情況下便會選擇偷工減料。對此,在改進層面應牢牢把控以下兩大層面。
首先,強化工程預算與結算審核流程。結合項目具體情況,對工作量予以計算審核。工作量計算審核環節出現偏差是在所難免的,但是如果偏差非常大,那么意味著整個問題的嚴重性也比較大。新技術環境下,在工作量測量與現場核查中,建議對設計圖紙也進行分析,嚴格按照施工目標與計劃的工程量來進行計算。
其次,強化全過程成本控制。切實做好預算結算審核的準備工作。通俗點來理解,在整個建筑工程施工之前,作為發起者的開發商,有責任也有義務對施工單位的施工計劃做最終的核實并監督,尤其是上述提到的施工圖紙,要充分了解。在此基礎上,嚴密檢驗施工企業采用的施工方案、造價管理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具備可行性,一切遵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既定原則。如此以來,很大程度上才能起到輔助支撐效果,繼而優化設計方案,合理降低工程造價。最終,強化了制度體系的落實和執行,相應的也就優化了建筑單位內部控制體系。此情形下,無論是施工單位的管理層、技術人員,均有助于樹立正確的工程管理思想,對既有的方案予以標準式判定,從經濟角度、技術角度、安全角度等多重推進。
工程施工建設中,應注重技術層面的優化控制,切實保障整體施工質量。在具體管理內容方面:首先,嚴格進行施工材料質量控制,相關人員直接責任到位,嚴格把關。業主及施工單位、采購人員需要統一商討,并接受必要的業務與技術學習,切實提高質量意識。整個過程中,嚴密監管施工現場,杜絕次品、不合格的材料進入施工現場。其次,重視潛在風險隱患預防以及現場突發事故的處理。現實中,工程前期的施工質量與整體運行水平很重要。在實際施工控制中,作業人員、負責人等在內,一定要結合實際施工環境來進行適當的調整,最大限度避免問題現象。一旦發現問題,及時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