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艷
(臨汾市城區土地管理辦公室,山西 臨汾 041000)
測繪是以計算機技術、光電技術、網絡通訊技術、空間科學、信息科學為基礎,所涉及的技術核心主要包括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有針對性的結合地面的具體特點和相應的界限,利用相對應的測量手段而獲取體現地面現狀的圖形和位子信息,在具體的工程建設過程中以這些數據為基準,進行相應的規劃設計和一系列行政管理工作。其主要特點包括:1) 自動化特點。自動化是我國推進工業4.0 時代發展的重要標志,在測繪技術中應用自動化軟件進行圖形的設計與繪制,減少了傳統測繪中的人工壓力,同時也大大地提升了工作的效率。2) 精準性特點。在信息科學技術的背景下,精確性是其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它利用設備代替了人工的操作,通過嚴格的系統管理進行數據的轉化,并以精密儀器進行分析與處理,使測繪的精確性成指數上升
GPS 技術也經常被稱為全球定位技術,其合理應用可以有效實現對海、陸、空的三維導航,并提供精準的定位功能。當前,GPS 技術已經在很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中,GPS 技術在地質災害防治領域的應用效果極為顯著,應用GPS 技術進行實際的災害監測工作,可以大幅度提高監測工作的監測效率與準確性,縮短監測工作的工期。但是,應用GPS 技術進行監測工作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點。例如,監測信息的安全性相對較低、監測數據存在一定的丟失風險等。因此,在將GPS 技術應用到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時,應特別注重對監測數據的規范化管理與及時備份,以有效保證監測數據的安全性。
GIS 技術是集空間技術、信息技術、以及測繪遙感技術等于一體的測繪新技術。其不僅能夠全面的實現對監測對象的展示與管理,還具備著對監測數據的動態采集與實時存儲。將GIS 技術應用到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準確性與有效性,并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開展與決策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與此同時,GIS 技術還具備著極為顯著的數據輸出能力以及動態的圖形展示能力,可以快速的完成對各種監測信息的有效處理,進而大幅度完善地質監測工作的成圖效率,加快地質監測工作的監測進度。
應用RS 技術進行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可以很好的完成對大面積地理情況的實時監測,進而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進行提供科學的決策基礎。同時,RS 技術的合理應用,還可以全面的收集地質監測工作所需的圖形數據,進而大幅度減少地質監測工作的工作量。
隨著社會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地質測繪工程中對測繪數據的精準度要求也逐漸變得嚴苛。傳統地質測繪工作的開展主要依賴經緯儀、平板儀或者三角測量等。這些傳統工具和方法存在很大弊端,一方面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整體來看工作量較大,另一方面是受環境影響較大,無法掌控測繪數據的準確性。另外,在傳統的測繪技術的制約下,數據結果會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左右,存在很大偏差。同時,在數據收集和存儲以及傳輸等工作上缺少現代科學技術的支撐導致工作效率較低。然而,得益于科學技術和互聯網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諸多新技術新工具在地址勘察工作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例如,3S 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測繪工作的精確度,同時還降低了測繪工作人員的工作量。GPS 技術、RS 技術、地理測量信息系統技術的應用,在有效控制地質測繪的準確性的同時也提升了穩定性。測繪新技術的應用完善了地質測繪工作細節,提升了地質勘察工程的現代化水平,促進了地質測繪工程的健康發展。
在當前的技術應用背景下,無論是GPS、RS 還是GIS 測繪技術,都需要根據地質勘查環境與需求的變化進行深入的變革,以此適應未來形勢與任務的發展。其主要的發展趨勢主要集中于如下內容:一是加強軟件的開發。在信息技術不斷演進的背景下,軟件技術的應用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利用軟件技術的輔助能夠實現測繪數據的系統化、規范化與精準化,促使測繪技術獲得本質上的提升,從而構建起良好的測繪框架。二是強化軟件應用。當前的測繪技術應用中,大多都是以軟件作為主導,依托有效的測繪軟件進行信息的處理與完善,強化軟件的應用將很大程度的降低人工測繪壓力。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測繪技術在地質勘察領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和應用。一系列測繪新技術在地質測繪工程中的運用,不僅為地質工程勘察提供了高精度的數據支持,同時也推動了地質工程測繪事業的蓬勃發展。在未來的地質勘察工作中,仍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測繪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為我國地質測繪工程的有序、順利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