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玉溪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云南玉溪 653100
對于海綿城市來說,主要是指城市如同一塊海綿,在遇到降雨天氣時可以就地或就近對徑流雨水進行吸收、滲透、存蓄、凈化,實現對地下水的補充和水循環的調節,而在城市干旱、缺水時,能夠將所存儲的水進行釋放并利用,使水在城市內能夠實現靈活和彈性的遷移,從而實現對城市自然水生態環境的有效改善,促進城市綠色化和低碳化的發展,達到城市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1]。海綿城市對現階段城市內諸多水生態問題能夠進行解決,是現代化城市發展的理念以及建設方式的重要標準。
近年來國家對海綿城市的建設十分重視,這也推動了海綿城市的建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實際的海綿城市建設中還存在顯著的機制問題。首先,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一直是碎片化建設,并沒有相應的聯合協作機制實現各個部門間的有效結合,這對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的開展和落實造成了很大困難;其次,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還存在規劃機制的不完善,很多城市并沒有對城市的綜合問題實施梳理和分析,導致建設方案和實際情況的脫離,導致并沒有對實際問題實現有效解決,導致海綿城市建設效果的不足;另外,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還存在人本觀念的忽視,沒有從民眾需求出發,也沒有落實民眾的參與和監督,導致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得不到人們的認可和支持[2]。
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技術問題是建設中的重點研究內容,但在實際城市建設中普遍存在技術方面的問題。首先,海綿城市在專業間的共識方面存在不一致,在進行海綿城市的建設中存在洪的問題和澇的問題等,面對多樣化的問題采取的手段和標準存在差異性,這就導致海綿城市建設中效果的不一致;其次,在對不同城區的建設中,面對的問題是不一樣的,一些是面源的污染,需要進行水質量的改善,還有一些是控制溢流和控制內澇,在進行問題處理中可能存在針對性的不足,沒有對問題實現針對性的解決與改善;另外,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還存在以人為本和物種保護的矛盾,往往由于對以人為本過于關注導致對物種保護或者水源生態保護的不足。
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現階段還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保障管理工作,想要實現對其良好的保障管理,需要實現對其建設的監管、執行、規劃、財務支持、運營和維護等管理的手段。目前,在海綿城市建設保障管理中,主要還是通過政府進行管制,涉及到排水許可以及排污許可,在其它方面還較為缺乏;另外,在經濟方面,海綿城市的建設需要很多資金的投入,而其投資的渠道是有限的,如何獲取更多的投資,且在獲取社會資本投資的基礎上如何實現可持續性的回報,一直是其建設中重點研究的內容[3]。
首先,海綿城市建設需要建立各個部門聯動機制,基于整體思維對相關部門進行整合而形成合力,由于海綿城市的建設是復雜性和系統性的工程,通過各個部門聯動機制就能夠改變之前條塊化和分割化建設模式,加強各個部門間溝通與合作,推動海綿城市的建設;其次,要做好海綿城市的規劃制度建立,要從環境的戰略評價角度進行規劃的科學編制,實現海綿城市的綜合化空間規劃,體現規劃的科學性與連續性;另外,要把民主制度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體現,使人們對海綿城市的建設保持知情權、決策權與監督權等,建設要聽取和接納民意,更好的實現海綿城市的建設開展與落實。
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技術改進是關鍵環節,其是海綿城市高質高效建設的基本保障。首先,海綿城市建設面對多樣化的問題在技術手段和技術標準方面要明確,針對不同的問題要采取規范化的手段進行解決,確保海綿城市實效性的發揮;其次,要加強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對城市情況實現綜合化的考慮與分析,進而根據實情進行中長期的規劃方案和目標自定,并以此來引導海綿城市的有序建設;另外,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要注重水生態環境和物種多樣性的保護,把城市內河流、濕地、湖泊和水渠等一些敏感水生態區納入到非建設的用地中,在通過調研基礎上和現有問題結合制定出合理性的保護和修復計劃,實現海綿城市建設中人和生態有機的結合[4]。
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要做好建設項目的設計和對施工單位的資質審查,并對施工設計的圖紙、開工許可和竣工的驗收等實施審查,確保滿足建設的要求;城市相關部門要建立河道和湖泊等管理保護體系,保證海綿城市建設的合理性;社會的群眾要對海綿城市先進的理念以及建設要求了解,政府和各級媒體要實施積極的宣傳,使民眾真正認識到海綿城市內涵,從而促進和推動形海綿城市建設;另外,積極鼓勵社會的資本參與海綿城市的投資建設以及運營管理工作中,提倡技術企業和金融資本的結合,通過總承包的方式進行建設項目的承接,從而對整體效益充分發揮。
綜上所述,海綿城市是現代化新型城市建設的方向,由于海綿城市建設還存在探索階段,在其建設中還存在諸多的困惑,為了促進海綿城市的有效建立與落實,就需要國家積極采取有效的策略為海綿城市的建設提供保障,這對城市的生態建設和可持續性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