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仕禹
倒立,意味著眼睛的視角跟平時是完全相反的。早在2005年,我在當時判斷大盤大底時,就曾用過這一招,而且后面經常用,那就是“倒立著去看大盤的K線圖去判斷趨勢走向”,其實也就是用逆向思維去思考問題了。當然,倒立不是真的叫大家把電腦屏幕倒立過來看,而是在軟件上找到那個“翻轉坐標”的功能把大盤的坐標系翻轉一下,同花順軟件上是有的。
翻轉過來看之后,我們會發現,之前8月中旬時大盤跌破年線,只是當時市場的一次嘗試。而當時滬指無法突破,便再次跌下來了,其實也就是9月初的那波小反彈行情了。現在,市場面臨著年線的支撐,或者翻轉過來看就是“壓力”,市場能否突破這一“壓力”?這會表明著后面中期趨勢的走向。
也就是說,如果現在滬指的年線被市場有效跌破,有效跌破是指滬指連續3天收盤點位跌破在2800點之下,那么就意昧著市場極有可能“二次探底”。二次探底,那探的就是滬指2440點的底了。從目前指數計算,指數會有10%多的下跌空間,而個股大多會有10%-30%之間的調整幅度。所以,在上周我們就建議大家大幅度降低倉位,我們認為是正確的。在目前的市場趨勢下,半倉或低于半倉的倉位,才能做到“進可攻、退可守”的策略,在大盤回調時有空閑的資金補倉,千萬不要滿倉無法動彈,這是很被動的。
所以,從技術面上看,目前滬指的年線是大盤的最后防守線。一旦它正式被確認有效跌破,那么后市將面臨著較大幅度的調整。不過,我們現在可以明確的看到創業板指數走得比主板市場強。所以,目前市場的少數機會仍然明顯集中在創業板這邊,而科創板的一大批次新股,也將在一大波下跌之后,在明年春季出現大波段機會。
因此,我們也要學著像機構一樣,在每年年末的時候,就要為來年布局做準備了。其實,回頭來看,2018年漲得最好的是白酒等大消費股,2019年漲得好的是醫藥板塊和少數白酒股,這從去年、今年公募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中就可以看出市場未來的賺錢機會在哪里了。
機構抱團取暖,是熊市末端牛市初期的典型特征。將來市場還有沒有全面的牛市,我們現在也不敢確定了。一方面是我們的A股越來越跟國際市場接軌了,另一方面是我們的股票數量越來越多了,再也難以全面大幅度上漲。所以,將來市場漲的永遠都會是那少數部分的核心資產牛股和部分題材熱點股,市場再也難以出現像以前那樣全面瘋狂上漲的牛市,甚至會喊出消滅多少元以下的股票那種瘋狂的牛市了。
隨著越來越多的外資進入A股市場,市場的投資風格或者說投資主線出現了明顯的改變,市場不再是以前那樣的“齊漲共跌”了。如銀行股,今年能漲且創出歷史新高的,就只有幾個;如保險,今年漲幅好一點的也就中國人壽;如水泥,今年走勢較好的也就是海螺水泥。所以,市場的投資理念和投資風格越來越偏向于國際的成熟資本市場了,而我們如果還不去改變自己的投資模式,那么中國的散戶最終都是將會被市場淘汰出局的。
追漲殺跌,也許一時行,但最終都賺不了大錢。做成長性的價值投資,這才是在市場取勝的永恒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