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廣海
(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江蘇 南京 211800)
實際上,當前的綠色高強高性能再生混凝土主要是指將現有的高性能、綠色、高強度以及再生混凝土進行融合,靈活應用現有的制作原理形成綠色高性能的混凝土材料,以滿足當前的建筑行業需求。綠色高強高性能再生混凝土是當前新出現的一種材料,屬于高科技科學理論技術研究成果,實現混凝土的性能優化,為當前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綠色”是近年來出現的新興詞匯,主要是指綠色經濟環保性,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實現資源的再生利用,以緩解二十一世紀的能源危機。但在發展過程中,我國對綠色的研究還處于探索階段[1]。
受綠色高強高性能再生混凝土自身的性質影響,在進行制作過程中,其成分較為復雜,包含的材料較多,需要工作人員合理進行控制與選擇,以滿足當前的需求,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第一,水泥,水泥是混凝土的最基礎材料之一,以綠色高強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為例,其在制作過程中選擇的水泥主要是硅酸鹽系水泥,具有較為優越的性能,優于現有的礦渣水泥與一般水泥,以滿足實際的需求。以混凝土強度要求為例,在進行應用過程中,強度小于C80 時,應選擇強度層級為52.5 號的水泥,保證綠色高強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的整體強度達到最優。當強度超過C80 時,應保證水泥的強度提升,可以選擇強度為63.5 號的水泥,提升整體質量。與此同時,應保證當前的混凝土最大當量為1m3 混凝土水泥含量500kg,并加入其他相關的其材料,保證其總量在580kg 以下。
第二,摻合料,當前的摻合料涉及的內容較多,如硅粉,又被稱為硅灰,是綠色高強高性能再生混凝土常見的材料,應用較為頻繁,通常情況下其摻量在5%-10%左右,以SiO2 為主要的原材料,活性較高,在應用過程中具有較強的優勢,降低水泥中存在的縫隙與氣孔的數量,提升混凝土的整體強度,滿足當前的需求。磨細礦渣也是當前較為常見的材料,在進行混凝土制作過程中,其礦渣的摻雜量約為5-10%,靈活利用其整體的活性促使其耐久性與強度提升。粉煤灰的應用量與磨細礦渣的摻雜量相同,同樣為5-10%,靈活利用其性能優勢對混凝土中的水灰比例進行控制調節,并靈活應用當前的粉末填充性進行完善,進一步提升混凝土的整體性能,滿足當前的需求[2]。
第三,碎石與砂石,實際上在進行再生混凝土制作過程中,中粗砂與碎石均是制作的重要材料,但應保證中粗砂的細致模數高于2.6,碎石的最大粒徑小于20mm,靈活利用其整體性質提升混凝土的綜合性能。與此同時,隨著當前再生混凝土的強度級別提升應保證其整體的含量進行一定的調整,尤其是對于強度超過C80 的混凝土來說,應保證其砂泥含量控制在1%以下,含泥量不能大于1%。
綠色高強高性能再生混凝土與傳統混凝土的性能存在較大的不同,尤其是在配比上,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靈活應用高效減水劑,在進行高性能混凝土制作過程中,其高效減水劑的應用較為重要,靈活利用其試劑溶于水的性能,保證其具有穩定性,但在配置時應保證其混凝土中的減水率控制在20%。
第二,水膠比是影響再生混凝土的重要因素,如水膠比的降低可以促使混凝土強度提升,并降低混凝土的滲透性,優化其整體性能,滿足當前的需求。因此工作人員應合理控制其整體效果,保證其水膠比在0.2-0.4 之間,進而保證其最大強度。
第三,合理選擇粉煤灰與硅粉,靈活利用摻合料的優勢提升其混凝土的整體耐久性,并降低其滲透性能,實現創新應用。
對于混凝土來說,其力學性能包含的內容較多,范圍較廣,如抗壓強度、劈裂抗拉強度、軸心抗壓強度以及彈性模指標等,需要合理進行性能試驗,以保證滿足質量要求。例如,以立方體抗壓強度為試驗對象,進行合理的試驗,制作試驗的立方體標準試件,并進行28 天的標養,保證其具有良好的性能。在試驗中以當前的《混凝土力學性能實驗方法標準》為基礎,進行試件試驗,通過增加其受應力載荷促使試件發生橫向的變形,并且豎向為壓縮,試件受到力的作用逐漸產生裂縫,多為豎向裂縫,對試件的內部產生嚴重的影響,破壞內部的整體結構,產生不良的影響。經過分析發現,高強度高性能再生混凝土試件破壞過程中立方體抗壓強度的比值與配制的強度呈現出反比情況,由此可知當前的混凝土再生骨料受到強度限制。通過系統的分析,其原因主要為再生粗集料存在較多的孔隙,導致自身的軸向應力集中,并且再生骨料存在大量的裂紋,影響其整體的性能,需要合理進行配比制作,以提升其質量[3]。
綜上所述,綠色高強高性能再生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性能優勢,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可以從根本上提升建筑安全性,因此,現有技術人員應積極進行技術創新與研究,從整體上進行深化,并不斷完善發展,根據綠色高強高性能再生混凝土試驗結果進行優化,提升其軸心抗壓強度與立方體強度的比值,以滿足當前建筑行業發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