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遠(沙洲職業工學院 江蘇 張家港 215600)
綠色節約型校園的發展逐步引發社會重視,其價值就在于對社會發展、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的貢獻,已然在校園建設中成為主導方向。抓住節能、節水、節材、節地、資源綜合利用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點,滲透到辦學的每個環節,并優化管理體制,為高效的利用資源這個核心而服務。
有些學校在規劃建設時,多以自身利益為主,盲目的擴大占地、奢華建設等為主要目標,忽略了環境保護、破壞了生態結構,更甚至對大自然產生了無法逆轉的傷害。所以要求建設者能夠轉變思想、提高認識,發展和自然相結合、建設和保護相結合。學校是一個培養人的場所,所有的群體、物體都是自然中的成員,綠色節約型校園建設就是要具備校園的特色建筑特征的同時,更是成為融入、保持生態環境的有效保障。
綠色建筑技術措施在校園建造過程中的應用相當重要,主要表現在:
(1)節約型校園的需要,學校運營過程中為了達到節能減排,硬件條件、管理體系盡量健全,綠色建筑技術的應用正很好的解決硬件條件的要求。
(2) 綠色生態系統教育的需要,建筑在使用過程中,由于綠色建筑技術的應用,對生態的呵護、舒適的感觀,使用人有了更為直接的體會,對于綠色節約型校園的理解和推廣有了更大的促進,如圖1綠色節約型校園的理念架構。
目前有些學校自認為是綠色校園,在表面上做點文章,無真正內涵,為了追求高大上的立體空間,無法達到綠色校園的要求。決策層、使用者都要有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在實施各階段要進行引領、貫徹、監督,讓綠色生態發展理念加以廣泛傳播和落實。
校園選址規劃、設計涉及到城市規劃、建筑設計、環境行為學、社會行為學、經濟學等諸多學科,嚴格遵守國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規,保護現有的生態環境和資源[1],堅持“節約優先”的工作理念,從規劃入手,做好能源資源頂層設計,融入綠色、節能、環保理念。規劃設計階段就全面對接綠色校園和綠色建筑相關標準,編制校園綠色交通、物理環境、能源、水資源利用、生態景觀、能源監管、垃圾利用等專項規劃,研究當地近數年的氣象數據,對校園及各單體建筑進行風、光、熱等建筑物理環境模擬分析,優化設計方案;合理規劃校內各類建筑物的空間體積、建設密度,實現校園建筑的經濟性、舒適性、生態性。
節能材料的使用,能夠實現對室內氣候自主調節,保障室內環境的舒適性,同時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生產節能材料和使用節能材料大大降低了對于資源的占用,提高材料的性能,降低建設造價;建筑物墻體外圍護采用自保溫的墻體材料,外窗采用斷熱鋁合金型材中空玻璃有效的保護受力結構體系、保證室內裝修效果,減少空調負荷,實現了綜合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混凝土采用預拌混凝土,建筑外窗可開啟面積比例適當、幕墻設置可開啟部分,以利于引導夏季自然通風。建筑內部選用節水型衛生設備與器具、選用滿足產品行業高標準的管材,避免管網的漏損;選用高性能閥門、零泄漏閥門、進行管道水壓試驗,避免管道滲漏;合理配型提升泵,避免管網超壓;采用節能照明燈具,公共區域照明采用集中控制,較大空間采用分區控制,房間或場所采用分組控制。
建筑物的周期使命過程中,大部分的能源消耗在日常使用和維護上面,綠色建筑技術措施除了上述節能手段的應用,還要注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如太陽能、風能、地源熱能等。目前太陽能的使用較為成熟和廣泛,它可以通過太陽能發電裝置產生電能,也可以通過太陽能熱水器裝置轉換成熱能,也可以通過光導將陽光引到需要補充照明的地方。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可以將雨水進行回收、處理后的中水再使用。運用科學技術方法改變大自然無私饋贈的綠色能源性能,并高效合理的配置到校園能源使用系統中去,最大化進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從而減少運營中對于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
隨著智能化技術的大力發展,很多成熟的技術已經投入到節能方面的應用,其中常見的就是能耗監控平臺,通過對校區能耗的實時監控數據、比對分析,可以有效發現給水管網尤其是地下隱蔽管網的滲漏、用電設備在無人時或無人操作時空運行等浪費現象,保障維修及管理的及時性,也可以通過能耗統計與分析,開展能源審計和能源公示,為規范高效用能提供幫助。
成立運營管理機構,完善資源使用及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利用智能化運營管理技術,通過宣傳培訓和能效考核,提倡適度用能、防止奢侈用能、杜絕浪費用能、學會統籌用能;做節能理念的傳播者、做節能技術的創新者、做節能產品的研發者、做節能行為的踐行者,全員參與、共同努力創建節約型校園。
學校要遵循自然規律、發揮自身長處,在執行國家、地方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研究節能措施、出臺用能制度,保障節約型校園的有序發展。首先是用能規劃制度,梳理論證校區基本建設維修改造、設施設備需求計劃,編制年度預算統籌按需落實,有效規避重復建設、重復采購帶來的資源浪費。其次是用能量化定額配能政策,例如學生宿舍,每間房間具備獨立計量,核算合理的人均水電用量指標,每月或者每學期統一下發至每個房間計量表具,如若超出定額用量則由使用人自行繳費再行使用。此方法亦可推廣至各級學院、行政機構,核算定額指標,超出部分由使用人承擔費用,定額用量內的用戶可以納入年終考核,適當獎勵,已期達到各部門各使用人加強用能設備合理使用、強化節能意識。再次是用能績效評價辦法,基礎建設和設施設備在施行過程中用能進行績效評價,結合評價數據結果,進行節能改造或技術改造,從而實現能耗下降,例如普通照明燈具改造成LED照明燈具,就是依據績效評價,計算投入成本和節能效益,得出投資回收期以及產生的社會效益。
學校以“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為辦學宗旨,領引全體師生參與建設節約型校園,樹立節能減排的意識。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宣傳以及具體實踐行動,可以開設節能減排的課程、組織師生進行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的討論、可以讓師生參與管理和監督校園能耗的使用、可以讓師生在節約型校園建設中進行社會實踐,舉辦座談會、報告會、知識競賽、環保創意活動。老師在授課傳知識的同時還要將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節約能源融合于教學過程,學生應該得到正面積極的引導,強化節約思想、養成節約習慣,從而達成節約辦學、文明辦學的目的。
綠色節約型校園建設要:規劃為先,能源頂層設計是平臺;技術為要,節約模式創新是方向;管理為基,組織制度建設是關鍵;效率為核,能效提升考核是抓手;育人為本,節約文化引領是先導。結合綠色節約型校園建設的措施研究,需要從思想上加以轉變,達到社會各層面的認知和理解,努力推廣可持續發展思路,在規劃、設計、實施、使用各階段斷創新理念,綠色建設技術能真正得以發展和應用,建成節約型校園,實現節約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