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宸偉
?
淺論金融科技
王宸偉
(延邊大學,吉林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133002)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與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金融與科技的融合推動了金融服務行業的深刻變革,這不僅提升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同時也為金融風險的管理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如何認識金融科技并通過有效的手段駕馭金融科技,解決金融科技在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成為社會的焦點。通過分析金融科技時代下金融發展新機遇、風險和挑戰以及金融監管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促進金融科技發展、完善監管金融科技的有效途徑。
金融科技;實體經濟;科技研發;監管機制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與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金額科技(Fintech)逐漸成為時下金融界熱門的話題,總部位于美國的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簡稱“CFA協會”)更是宣稱將在2019年將金融科技作為一個考試科目加入到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中,全球知名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更是率先引入審計機器人作為對日常工作的有效補充,足見金融科技越來越成為金融財會行業未來爭奪的一塊重要領域。科技的創新和金融之間的推動作用是相互的,科技的進步提升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金融的發展也為科技的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現如今中國的金融科技發展尚在飛速發展階段,相關的法規制度還很不完善,相關領域亂象叢生,因此,只有規范金融科技的發展,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制度,才能促使金融與科技更好地深度融合,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提供服務。
金融科技(Fintech)是指信息化技術與金融深度融合而形成的各種金融服務手段或工具。該技術基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一系列新技術的運用,使得金融服務更為便捷、高效。近年來,得益于互聯網和移動技術的變革發展,金融科技的范疇呈現出爆炸式增長。如今,金融科技已涵蓋金融服務領域廣泛多樣的技術干預,如眾籌、線上客戶獲取、電子錢包、P2P借貸、移動支付終端、中小微企業服務、個人財務管理、私人金融理財、區塊鏈以及加密貨幣等。正是由于金融科技大大降低了相關行業的成本以及給人們生活上帶來便利性,所以這幾年我國的金融科技發展勢頭迅猛,涌現了一大批代表性的企業,在余額寶的示范效應下,其他類似企業也紛紛效仿,比如螞蟻金服、眾安在線、趣店、京東金融等。
金融行業競爭的加劇使得傳統金融業務的利潤急劇降低,金融行業迫切需要開拓新業務和開發新的客戶群體來提升行業利潤,以彌補傳統業務利潤下滑所帶來的沖擊。金融科技,尤其是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是新時代金融創新的引擎,這為金融機構戰略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和智力支撐。金融行業開始通過交易、支付“線上化”,以低費用、低門檻的便捷服務吸引小微企業客戶。這大大擴大了金融行業的客戶群體,降低了相應的成本,提升了金融行業的利潤水平。同時,金融行業通過客戶群體提供的相關信息,進行數據挖掘和聚類分析,更好地服務于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這將促使金融行業更有針對性地服務于實體經濟主體的發展,避免了社會資源的錯配,同時運用大數據相關技術,金融行業建設了與之相關的征信平臺。眾所周知,現代社會是信用社會,征信平臺的建立將大大降低信息的不對稱性,促進現代社會和經濟的運轉。
資產管理業務是指銀行、信托、證券、基金、期貨、保險資產管理機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接受投資者委托,對受托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的金融服務。而金融科技的發展大大推動了資產管理業務智能化,其代表性的成果就是智能投顧的產生與運用。該模式將人工智能運用到資產管理的業務當中,根據事先設定好的程序對客戶的資產狀況、風險厭惡水平以及其他因素智能評估每個顧客的投資偏好,并依據此制訂最優的投資策略,幫助客戶構建屬于自己的個性化投資組合。這樣就大大降低了金融機構的人力成本,從而提升了金融機構的利潤空間,同時為經濟個體提供更具有針對性的服務,大大便利了經濟實體的投資活動,增強了資金的流通性,促進了實體經濟的發展。
金融科技的飛速發展給社會經濟活動帶來便利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帶來了監管問題。現階段我國金融業廣泛運用金融科技,但缺乏一定的法律與制度監管,怎么管?哪些應該管?哪些應該鼓勵發展?等等一系列問題造成了現實中的監管難題。同時由金融科技帶來的新型詐騙問題也頻頻發生,該怎樣建立相關的預警與處理機制也成為一大監管難題。同時,相關領域監管人才的奇缺也是造成監管難題的另一大原因。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雖然科技大大促進了金融的發展,但是科技帶來的相關風險也應得到重視。金融科技提供跨市場、跨機構、跨地域的金融服務,推動了基礎設施的線上化、開放化,使得網絡安全風險進一步集聚。金融風險的聯動性進行一步增強。在網絡技術條件下,某一金融機構出現風險,會引發連鎖反應,很容易引發系統性的風險。
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信息在現今社會的重要性是眾所周知的。金融科技的發展大大便利了金融機構信息的獲取,但隨之而來的就是極易發生信息泄露的風險,一旦發生此類事件,整個金融行業的信用必將遭受到全社會的質疑,整個金融業將遭受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機,經濟將變得更加脆弱。
金融科技本身是科技與金融的一次交融,而金融行業這次使用的科技在科技中屬于較為前沿的科技,這些科技對當今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何利用好這些科技使之為金融服務成為一個問題。因此,金融機構尤其金融科技公司所需要的是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那些既懂數字創新、技術研發,又熟悉相關風險管理知識,對經濟金融和國家宏觀政策具備敏銳的洞察力的高端人才,根據全球招聘顧問公司Michael Page發布的《2017中國薪資和就業報告》,目前國內金融科技人才總缺口達150萬。金融科技人才的緊缺是金融行業發展過程中亟需解決的問題。
利用相關的人工智能技術,提升金融行業反欺詐防范能力,具體措施有:①利用人臉識別和指紋識別等相關技術,在客戶支付時給予保護;②利用相關的技術建立預警監測系統,對客戶的資產進行保護,防止在客戶信用卡、銀行卡丟失的情況下發生盜刷等行為;③利用大數據對客戶信息進行識別、共享,建立相應的數據庫與共享平臺,對不同信用的客戶提供與其自身信用、財務狀況相匹配的服務,實行動態監管,避免信用的濫用。
盡快建設相關風險監管機制,把握金融科技的本質與特征,從源頭預防風險的發生,建立相關風險預警與風險發生預案,盡可能地降低風險所帶來的損失。加強金融科技監管的人才隊伍建設,注重培養既懂得金融監管、又懂得相關信息技術的綜合性監管人才。
一方面,必須明確金融科技研發的主導者是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方即金融機構,同時也要理解客戶才是金融科技的真正需求者,相關機構要加強對客戶相關知識的普及和教育,積極開展形式豐富的活動來向受眾宣傳金融科技,使大眾更好地理解金融科技的內涵,把握金融科技的發展規律,更好地利用金融科技為自己和他人服務。另一方面,積極探索一條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完備的金融科技人才培養體系,有關機構要主動開設與金融科技相關的課程,積極推進建立相關人才的交流機制,同時通過建立相關的行業自律協會來規范行業人才的培養和發展,積極建立相關行業準入制度,使金融科技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為了能更好地促進金融科技的發展,提升本國金融科技實力,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金融科技公司的發展,同時金融機構也應當加大對金融科技的研究與開發,打造一批符合本國金融市場情況的核心技術,以提升在該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1]李娜.金融科技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內在機理與路徑研究[J].中州學刊,2018(10):51-55.
[2]張元禎.淺議科技創新與金融發展的融合[J].數字通信世界,2018(10):149.
[3]謝楠.淺談金融科技與金融風險防范[J].經貿實踐,2018(18):147-148.
[4]邱兆祥.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在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中的作用[N].金融時報,2018-04-16.
2095-6835(2019)02-0084-02
F832.7
A
10.15913/j.cnki.kjycx.2019.02.084
〔編輯: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