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馨元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要求企業要提高產品質量、縮短交貨期、改進服務,并開辟新的利潤源。在現代供應鏈的環境下,物流是重要的利潤源,因此企業要加強對物流成本的控制來為企業爭取更大的利潤。
現代供應鏈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互聯網+而建立的現代智慧型供應鏈,這種模式的供應鏈集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商流于一體,能夠更好地實現對各種資源的控制和管理,并且在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等先進技術下,管理的效率和管理質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現代供應鏈從原材料的采購開始直到將最終的成品銷售給顧客手中的整個過程都采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來實現,建設了一個整體的網絡結構模式。
企業的物流成本是指企業物料流動過程中花費的所有的支出,產品在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以及流通加工和信息管理過程中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資金和人力、物力,這些的總和就是物流成本。在企業的經營成本中,物流成本占據非常大的比例。物流作為一項系統活動,其綜合性非常強,因此對于物流成本的控制也應該從各個經營主體相互聯系的角度來控制。
倉儲成本是指各種原材料、零部件以及成本等的存儲所需要花費的成本,企業將各種零部件以及原材料購進之后要存儲起來,對于生產出來的成品為了避免延期交貨或者缺貨的情況出現,也一般需要先存儲起來,所以企業的庫存包括原材料庫存和成本庫存,而在存儲的過程中就需要花費倉儲的維持費用,物品本身在存儲的過程中也會占用資金,對于庫存積壓可能造成的損失,這些都屬于倉儲成本。
運輸成本是指物品從一個地方運輸到另外一個地方所花費的所有的支出費用,物品在運輸過程中需要經歷裝卸、中轉、搬運、分配、集貨等各種操作,這些操作所花費的經費都屬于運輸成本。運輸在現代企業的物流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例如對于生產企業來說,無論是原料的供應、成品的銷售還是廢棄物的物流都涉及到運輸,因此在物流成本中,運輸成本的比重非常大,因此對于企業物流成本的控制要從運輸合理化開始,通過有效的途徑減少運輸路程,從而實現物流成本合理控制。
交易成本是指交易的簽約和談判所產生的費用,交易雙方在調整相互交易關系以及談判過程中會發生協調成本和信息成本。在現代供應鏈管理的大環境下,企業之間一般都建立了比較穩定的合作關系,信息方面也實現了共享,雙方通過信息共享來實現整個供應鏈的物流、信息流、商流以及資金流的控制和協調,使得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得以提升,而在這個過程中雙方關系的支持發展需要一定的成本,并且調整相互交易關系的成本也一定的增加,這些交易成本也屬于物流成本組成。
物理管理成本是指企業在一定的時間內為了完成物流管理活動而產生的費用,具體包括物流作業現場產生的管理費用以及物理管理部門產生的費用。近年來我國的現代物流業在快速發展,各個企業也都對物流管理給予了更高度的重視,很多企業甚至都設立了專門的物流管理部門,希望通過加強物流管理、整合物流運作流程來減少在物流管理方面的支出。而設立物流管理部門就增加了物流管理部門產生的物流管理成本。
現代供應鏈將制造商、供應商、銷售商、分銷商以及消費者等連接成為一個整體網絡結構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制造企業的成本管理的范圍也大大擴寬了,除了本身生產領域的成本管理之外,還向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商以及下游的銷售商、分銷商以及零售商和客戶等進行延伸。在這種環境下要想實現對企業物流成本的控制,就要求企業要重新樹立物流管理成本目標,以控制整個供應鏈的總成本為最終的目標。因此,在實際的物流成本控制中,企業應該引入跨組織成本管理的理念,加強和銷售商以及原料供應商的緊密合作,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協調供應鏈企業活動的高度組織化,以此來使得整個供應網絡的物流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現代供應鏈環境下要想加強企業物流成本控制,可以引入目標成本法。目標成本法會以市場的實際情況為基礎來對產品的利潤目標進行確定,從而進行成本控制,是一種科學的成本控制方法[3]。目標成本法需要進行大量市場調查,以原始的基礎數據為基礎來對客戶的價值取向來進行分析和總結,從而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產品目標價格,將企業的目標利潤扣除就得到了最終的目標成本。目前成本法是從源頭來對成本進行控制,在現代供應鏈環境下,企業可以結合和其他企業的具體合作關系來選擇具體的目標成本法。目標成本法主要有兩種,分別為基于價值的目標成本法和基于價格的目標成本法。對于契約型關系的供應鏈企業來說,各企業提供的服務或者產品都比較穩定,客戶的需求也相對比較固定,而引入目標成本法就可以得到比較準確的市場需求,了解客戶能夠接受的價格,并結合企業想要并且可能獲得的利潤來制定供應鏈企業的利益分配方案,以此來實現供應鏈各企業之間達成長期的合作關系,確保各企業得到長期的利潤水平。
在以往那種管理的模式下,企業之間并沒有建立長期合作的機制,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需要面對很多不確定的因素,為了能夠有效應對各種不確定的因素就需要建立庫存,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倉儲的成本大大增加,也制約了企業物流成本的控制。針對這種情況,企業應該和合作伙伴構建良好的合作關系,建立信息共享、信任以及收益公平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從而有效減少倉儲成本和運輸成本的支出。對于企業之間的合作伙伴來說,如果其中一方信任另外一方,那么其在有可能控制或者監督另外一方的時候會選擇信任,會放棄這種控制和監控,而是相信對方會做出對雙方都有利的事情。如果合作的企業之間相互信任,那么就可以有效節約控制和監控的成本,但是這樣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為了減少或者控制這種風險,就需要雙方之間建立信任評估審核體系,并構建公平的利益回報機制以及信息溝通的共享機制,通過信息共享能構建減少來自企業外部以及內部的各種不確定的因素,提高對市場的敏感性,而通過收益公平分配的機制就能夠為企業之間的長期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現代供應鏈環境下的企業物流體系比較復雜,其由很多要素構成,并且各個要素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聯系同時又相互制約的,這就讓物流成本控制也變得不再單一。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應該對物流成本控制從整體上來進行管理,所以要建立綜合的物流成本控制體系,從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等多個方面入手來進行控制,加強對每一個環節的分析。在實際的物流成本控制過程中,企業可以引進計算機網絡系統,對于各種相關的信息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通信網絡聯結的方式傳遞到供應鏈的各個節點企業,這樣就能夠實現對供應鏈的一體化管理,從橫向管理和縱向控制兩個方面來加強控制,從而使得物流成本控制的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在現代供應鏈環境下,企業的物流成本控制是一項系統、跨企業的成本管理,這就要求企業要從整個供應鏈網絡出發來做好整體把握和控制,樹立跨組織成本管理的理念,引進目標成本法,和其他相關的企業建立信任、信息共享和公平的分配機制,建立綜合的物流成本控制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控制企業的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