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志宇
行政事業單位很多都是公共服務單位,因此其履行職責的能力直接關系到其提供的公共服務的質量,想要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水平,提升內部的控制手段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方式,內部控制能夠從多個方面對內部進行協調,其中包括強化資產、預算、財務等多個方面,只有形成這種一體化的管控機制,才能夠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服務質量,提升其中工作人員的工作水平,強化整個行政事業單位履行職責的能力。
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主要來源是國家的財政撥款,因此在使用的過程中需要有一定的透明度,并且由于國家財政撥款專項性較強,即在使用的過程中專款專用,防止出現浪費公款或者私自盜用的現象出現,同時在財政使用的過程中應該注意需要制定詳細的使用流程,其中包括財政使用前的調查,使用時的控制操作以及使用完成后的統計、評價等。只有在使用的過程中嚴格按照這樣的流程進行,才能夠保證公款的合理使用,保證資金在使用中能夠達到較高的使用效率。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從本質上來說是國有資產,因此在進行資產的處置的過程中,往往需要通過復雜的流程,從制定計劃、審核計劃、處置、監督以及總結等多個流程,在這個過程中一般情況下會有會計、審計人員以及管理人員參與,這樣復雜就是為了能夠保證國有資產不會被違規處置,并且處置國有資產過程中需要時刻將賬目做清楚,需要時刻與市面上同等物品進行對比,只有這樣才能夠杜絕出現資金濫用以及國有資產縮水現象的發生。
行政事業單位在對內進行控制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就是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沒有客觀的認識,在很多的行政事業單位中,認為內部控制更多是財務部門的事情,這就造成了部分行政事業單位之中缺乏內部控制,造成內部財務部門缺乏對資產的管理手段,導致了內部工作效率低下,而已經建立內部控制的單位也存在問題,這批單位雖然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由于對單位沒有做出充分的調查,沒有讓工作人員建立足夠的心理準備,這樣實施的結果就是工作人員積極性不高,同時在實施的過程中不能夠很好結合自身單位的情況,造成了內部控制制度名存實亡的現象。
當前行政事業單位中關于風險評估做的不夠到位,很多單位甚至沒有風險評估機構,這就造成了內部控制無法實施,內部控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事前防范,這一點需要風險控制部門插手才可以得以實現,一旦行政事業單位中缺乏風險控制部門,就會造成內部控制措施難以實施。其次就是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雖然有風險控制部門,但是沒有起到其應有的作用,風險控制部門主要是通過對風險進行評估,制定應對措施以及應急預案等部分構成,但是在很多的事業單位中,單位內部控制不能夠和風險控制部門進行合作,導致了內部控制制度不能夠有效實施。
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存在兩種現象,一種是對所有的內部控制內容都著重進行控制,一種就是對所有的內部控制都不在意。第一種現象導致了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但最終的收益與支出明顯難以達到平衡,這就讓工作人員在實施內部控制時承受著過大的壓力。而第二種情況下,內部控制成為了一種口頭制度政策,自然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起不到任何幫助。
因此在當前的內部控制的過程中,需要進行有重點的實施制度,這樣一方面能夠增強該制度的科學性,另一方面則能夠對預算進行控制以及調整,明確了內部控制的側重點后,在實施的過程中自然也能夠更好抓住主要矛盾,從而對其進行解決。
在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中,信息的溝通是限制內部控制制度實施的一個問題。在當前的單位活動中,其實已經有很多的地方能夠使用信息通信。雖然有通信系統,但是工作人員之間缺乏交流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工作人員之間交流較少,導致雙方之間信息交流不暢。其次就是內部交流的手段較為缺乏,導致了內部信息流通不暢。
完善監督制度則是內部控制實施的另一個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并沒有審計部門,這就導致了在工作的過程中,財務部門兼任審計的職責,這樣一方面會造成審計工作不夠專注,另一方面造成了審計工作缺乏權威性,導致了單位內部存在的問題很難發現,最終問題擴大,造成單位巨大的損失。
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實施時,首先應該保證行政事業單位中有良好的環境,這樣才能夠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政策能夠實施。在完善內部控制環境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注意:首先是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一項措施的實施需要工作人員的配合,素質的培訓不僅限于工作人員的工作技能,同時在培訓的過程中也應該對工作人員的認識進行改變,讓工作人員能夠自發接受內部控制的政策,這樣才能夠為內部控制的實施提供一個基礎。其次是完善自身人力資源制度,在工作人員的工作中,不僅需要對專業素養進行培養,同時也應該增強工作人員思想方面的教育,讓工作人員能夠對內部控制制度有著明顯的認知,并且產生認同感。除此之外,應該多招收一些審計方面的人才,這樣才能有足夠的多的人才促進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行政事業單位應該有自身的風控部門,在風控部門建立后,應該對自身單位的業務需要以及業務開展有著充分認知的前提上,對單位內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取證,找出其中的關鍵所在,制定行政事業單位的運行計劃,并且在計劃的制定中應該對突發事件進行充分考慮,做好應急預案。將上述的流程做好,并制定出完整的體系后,才能對單位內相關的事項進行運作,并且將項目實施的風險預估以及控制等提前上報管理部門,同時實時對項目進展進行記錄以及分析,分析結果同樣對上級部門進行匯報,從而為管理層制定措施提供足夠的依據。
在行政事業單位提升其內部控制有效性時,應該抓住內部控制的重點內容,其中包括:行政事業單位業務的流程,文件以及收支記錄、憑證等多個方面,確保上述文件的完整后,才能夠繼續后續的事項。同時在內部的管理過程中,對預算、決算等各個階段都應該有嚴格的流程。其中在進行決策時,必須有單位領導班子集體進行表決,一旦表決完成,不能夠輕易更改,同時應該避免由個人進行事件的決策,在決策時應該由多人進行商議后決定。
想要提升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信息溝通體系,首先應該對信息溝通的機制進行改善,在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的信息制定中,應該能夠讓工作人員即使對信息進行了解,同時在各部門之間也應該有足夠多溝通的手段,同時,信息系統的使用也能夠讓決策層對單位內部的情況進行了解,從而制定出更加符合單位發展的政策。
監督是內部控制能夠得以實施的重要保證。在內部控制實施過程中,監督機制的不僅能夠對工作人員的工作進行有效管理,同時也能夠對單位的收支進行管控,因此加強監督機制,首先應該加強審計部門的建設,在內部審計建設完成后,就應該對資金的使用程序進行科學制定,這樣才能夠讓杜絕出現貪污腐敗、作風不良等現象的出現。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行政事業單位發展中,內部控制的實施存在很多的問題,行政事業單位作為公共服務單位,只有優化自身的內部控制手段,保證自身財產的安全、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才能更好為公共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促進我國公共事業的完善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