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林材 徐 健
(2.山東省高?;ㄗ稍兎罩行模綎| 濟南 250000)
城市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重要地方,所以對于城市的規劃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需要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創新改革。而推進城市規劃建設的目的就是保證所處的城市具有自身的特點和特色,在以后開展新常態城市規劃中發揮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對城市規劃中的內容進行傳承和變革,也是我們當下促進城市發展的重要的手段。
現階段,我國的城市發展建設工作逐步進入新常態,向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由于我國城市建設范圍及規模的不斷擴張,造成了不同城市人口之間的大規模流動。從根本上來說,轉型就是發展方式的深度變革。單從城市數量方面來衡量,我國的城市總量居世界前列。但公共服務質量卻無法與發達國家相比。比如醫療衛生、教育、購房及退休人員保障等內容,都需要不斷加大投入,逐步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實際上,城市建設的失衡,以及房地產的過度開發,已經導致城市基礎配套設施的匱乏,無法滿足實際需求,并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害。針對此,應當針對區域性城市性制定合理的轉型策略,促進新舊城區的結合發展。
(1) “新常態”。我國當前和以后經濟發展主要以認識、適應以及引領新常態為主要思路,我國已然進入了一個趨勢性轉變的社會。新,就意味著發展方式的轉變,常態,則意味著這種轉變是長期而不是臨時的。這一方式符合我國的國情和未來發展道路。(2) 全球背景。①全世界現在正處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這一革命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世界范圍內政治、經濟、文化的變革,其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思維方式,使人類社會向更先進的社會邁步;②全球現在面臨多重危機,第一,是美國蔓延到全球的經濟危機,二是全球性的氣候變暖以及極端天氣。
在整個繼承的過程中,就需要了解城市發展的現狀,對有價值的部分進行傳承和弘揚,針對不適宜的地方就需要調整變更。城市規劃需要根據城市的具體特色和趨勢進行一系列的布置,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編制方案,在對之前優秀規劃進行傳承時,也要不斷的創新和研究,推出更加適合城市發展的規劃方案?,F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城市生活,主要就是城市發展對人民有很大的新引力,可以滿足人民生活的物質需求,也為人提供了機會和平臺。
3.2.1 全面優化城市規劃建設體系
城市規劃建設屬于一門綜合性學科,涉及到了城市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等多個方面,全面優化城市規劃體系是制定多領域共同協調發展的重要指引工具。地方政府應大力貫徹“統籌兼顧”方針,優化政府職能,建立現代化城市治理體系,將城市空間作為實現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載體,使各種治理舉措落實,切實發揮效用,并將構建良好的治理空間作為城市規劃的目標。要讓城市規劃適應城市治理要求下的新變化,將規劃愿景與群眾愿景相融合,使城市規劃的編制內容與群眾共識達到有機結合,并將城市規劃的實施過程與群眾行動相聯系。另一方面,要大力促進城鄉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的“多規合一”,發揮編制主體作用,促進城市規劃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協調與統一,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部署,以傳承歷史、弘揚文化、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為標準,要勇于創新和革除原有機制的弊端,完善新常態下城市規劃的傳承與變革。
3.2.2 高效應用互聯網技術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深化普及,其思維模式已逐步滲透到多個領域。面對這樣的時代發展背景,多類型的新興產業應運而生,轉變了人們的觀念。于是在2015 年的政府年度報告中,出現了諸多新鮮詞匯,預示著以消費者為核心的移動互聯網新型經濟模式正在悄然形成。針對此,城市規劃建設應當深化對創新理念的認知,高效合理的應用互聯網技術,并轉變思維模式,優化完善工作手段。
3.2.3 強化服務水平,從根本出發
城市是人們生活的主要場所,但是由于城市發展的變革就使得城市缺少了原有的活力和生命力。所以說,在我們進行城市發展變革中就需要合理利用現在現有的資源,時刻想到以人為本。其實在城市發展變革中要區別于之前的方式,從人們群眾出發,重視人的生活質量,全方面的建設為人民服務的機構設施,從而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3.2.4 實現城鄉統籌規劃與可持續發展的有機結合
從宏觀視角來講,規劃基于對要素、現狀以及需求等方面的綜合分析,準確把握發展命脈與現狀問題,明確發展方向、探索發展新路,促進資源與環境、城市與鄉鎮、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等方面的協調發展。需要注意的是,統籌是規劃的核心體現,從整體戰略的層面落實資源分配、空間布局等規劃內容,還表現在于對社會各主體力量的整合與協調。城鄉統籌是各主體對城鄉發展的共識,也是一種共同愿景,衍生出城鄉規劃建設與發展的共同價值。在21 世紀,城鄉規劃通常從戰略層面延伸到計劃層面,繼而明確規劃方案與實施主體,以市區空間規劃探索理想空間模式,通過區縣主體功能擴展,明確實施主體。
綜上所述,在新常態背景下,促進城市規劃的傳承與變革,不僅能夠穩定城市基本功能,完善基礎配套設施,還可加大資源利用率,滿足建設實際需求,最終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