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遠灝
對于電視新聞記者來說,無論他們在什么樣的時代背景下,都需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當今社會發展迅速且競爭激烈,有少部分電視新聞記者因各方面壓力有時會忽視傳播正能量的責任,這對于養成社會積極向上的風氣十分不利,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職業素養是從事某一行業的人員根據自己的工作內容和責任,應用一定的規章制度或者行為規范來約束并引導自己,以獲得與社會要求相符合的職業活動。從哲學思想上講,電視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應該包括以下幾項:一是具有毫不動搖的政治立場,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二是擁有真心實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三是落實遵紀守法的公民義務;四是堅持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新聞宣傳態度。從具體工作實踐上講,電視新聞記者職業素養的內涵就是保證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嚴格禁止不實新聞內容;具備社會責任意識,嚴守新聞行業人員的職業底線;嚴格按照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進行新聞宣傳,以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為宗旨進行新聞報道[1]。
在融媒體時代的背景下,各種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為新聞宣傳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將傳統的單一新聞媒體發展為融合型的各種新媒體,而且也為新聞傳播帶來了更大的經濟收益以及社會影響力。新聞宣傳的作用是為了讓更多人關注,所以“以人為本”“為人民服務”應當是電視新聞記者始終秉持的思想。但是消費主義與新聞商業化的擴散,使得一少部分電視新聞記者的職業素質出現了問題。
融媒體時代下,各種新聞媒體的夸大宣傳甚至是虛假宣傳的問題屢見不鮮,有一些新聞媒體甚至為了迎合大眾對某些焦點事件的好奇心,去追逐并傳播夸大內容或者是虛假內容,這對營造社會積極環境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加之新聞傳播方式的多樣化的轉變,網絡也成為了一些新聞記者的新聞來源。隨著網絡的普及,大數據時代悄然而至,并運用于人們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電視新聞的創新和發展也可利用大數據,為節目注入活力。第一,新聞記者可以利用大數據,收集更多更豐富的新聞素材,如數據調查分析、熱點話題等,減少專人下現場收集素材,減低記者工作壓力,節約成本。還可利用網絡中的數據做新聞依據,提升新聞的公信力和可靠性。第二,電視新聞領導階層人員可以利用大數據中的收視率和反響程度,分析受眾的喜好和需求,通過其反饋內容,根據受眾要求調整和改革電視新聞,滿足大眾需求。有些新聞內容的形成甚至不是記者親自看到,不乏某些記者為追隨時效性不實報道誤導民眾。所以電視新聞記者更需要充分認識到新時代下記者工作的職責,不斷完善發展、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
融媒體時代下的電視新聞工作,不再是各種新聞宣傳媒體的各自為營,而是一種融合的新聞傳播方式,用戶的選擇也更加豐富多樣。在復雜的環境背景下,對電視新聞記者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電視新聞記者應樹立并保持正確的價值觀,培養電視新聞記者的高尚情操,這是任何一個時代下電視新聞記者都不能丟棄的行為要求。
從具體內容上來講,需要以“傳播正能量”為一切職業活動的基礎。電視新聞記者是時代的記錄者,他們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復雜的事情,但是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更需要積極向上的正能量。電視新聞記者可以熱心于公益的實踐提升自己的職業道德素養,通過積極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將電視新聞記者的內在精神力量發揮到承擔社會責任上來,踐行記者的社會責任。
新聞理念是電視新聞記者職業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電視新聞記者的作用之一是為了發現社會問題,進行正面宣傳,將民眾關注的問題發布出去,進而引起更多人的重視,希望有關部門可以改進或解決,提醒民眾遇到類似問題如何預防、預判和處理。但是一些新聞記者為了獲得某些利益,發布一些不客觀的新聞,偏離了正確的新聞理念。因此,加強電視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尤為重要,新聞記者應時刻提醒自己要保有正確的新聞理念。電視新聞行業以及政府的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新聞宣傳內容的監督和管理,對于惡意新聞、夸大新聞以及虛假新聞要及時清除,對于發布這些新聞的記者和有關單位嚴肅懲處,規范電視新聞記者的行為和思想,以提高電視新聞記者的職業素質[2]。
電視新聞記者出現職業素養問題的最直接因素是行業要求以及個人要求不夠高。在當今時代下,傳統媒體正向著融合媒體的方向發展,對于電視新聞記者的要求也需要向著多種媒介融合使用的方向發展,不能僅局限于原來的單一媒介供稿,需要同時向多種媒介供稿,既要具備傳統電視新聞記者的問題調查、人物采訪、新聞寫作、稿件編輯等專業技能,還要學習各種先進的技術,圖片修改、視頻制作、音頻處理等技能[3]。
一方面,在電視新聞記者的選擇聘用上,應當選擇專業技能充足、學習能力強的人員。另一方面,要對已有的電視新聞記者進行培訓,讓他們能跟進時代步伐,積極學習并應用各種先進的技術,建設專業技能強大、技術應用水平高超的電視新聞記者隊伍。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各種信息技術的發展為電視新聞行業的進步帶來了很大作用,同時也為電視新聞記者的專業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記者應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學習并應用各種先進的新聞收集與編輯技術,提高職業素養。
近些年來,我國電視新聞行業的發展面臨著互聯網媒體以及各種自媒體的挑戰,但事物的發展都是雙面性,帶來挑戰的同時也會帶來機遇。在融媒體時代下通過加強新媒體的運用可以提高電視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電視新聞作為我國權威的媒體,承擔著引導大大眾思想和輿論的重大責任,這在融媒體時代下,更要將引導輿論功能放在主位,因為多種媒體的產生,人人皆為記者,網絡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其中不乏消極和錯誤的信息,人們在觀看的過程中,就會產生不好的思想,阻礙了社會和諧發展。此是電視新聞的公信力就要進一步展示出來,發揮重要作用。所以電視新聞在發展和創新時,堅持傳統的正確輿論導向的原則,新聞工作人員積極進行提升新聞內容的方法,和其他媒體合作,在專題報道和時政新聞上下功夫,做好優化。經過作者對以往新聞報道調查發現,電視新聞中有很多是突發性的,人們關注度高,更能引起受眾的注意,另外這些關乎民生的突發性事件良好處理的播報,讓人們加深對我國政府的依賴,加強對祖國領導體系的信任,是促進社會和諧的主要手段。例如,現在的很多電視新聞記者會借助微博平臺宣傳自己的節目,還可以發表自己對于社會熱點問題的看法,而且如微博這一類媒體的互動性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記者可以與廣大網友自由討論,交換自己的意見,甚至還可以參與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中來,比如之前十分火爆的中央臺節目《厲害了我的國》。新媒體相比于傳統的電視廣播媒體運用更加靈活,電視新聞記者可以利用各種新媒體進行自我宣傳,讓民眾更加了解自己的思想深度,而且也能夠發現記者的人格魅力,對于樹立電視新聞記者在民眾心中的親和、智慧的形象有很大益處。融媒體時代與新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新技術豐富了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行業的作用,因此新聞記者需要不斷融合新技術,在繼承傳統媒體的優勢下將新媒體適當地運用,這樣能為電視新聞行業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總而言之,在融媒體時代下對電視新聞記者職業道德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要同時保證新聞的客觀性和真實性。需要以傳播正能量作為行為指引,以正確的新聞理念作為思想基礎,進而提高專業技能為職業要求,并以融合新媒體的優勢為工作任務,提高電視新聞記者的職業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