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強
科技節,也被稱為科技文化藝術節,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一個國家的科技創新能力,代表著一個國家綜合競爭實力的水平。近幾年,中國也先后舉辦過各種大小規模的科技節活動,雖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與西方的科技節籌備相比,仍然具有較大的差距。
美國國家數學節(National Math Festival),每年的4 月18 日星期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舉辦方為美國國家數學研究所(MSRI)與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AS) 。而美國的科學與工程節 (USA Science &Engineering Festival) 始于2010 年,每兩年在4 月舉辦一次,舉辦地點在美國華盛頓特區。主要舉辦方為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拉里和狄安公司(Larry and Diane Bock)等。據報道中稱第一界美國的科學與工程節當時的美國總統奧巴馬還專門發表了電視講話。通過對比以上兩種活動組織單位,可以看出美國的國家數學節和科學與工程節的組織單位均為政府搭配本國具有影響力的實體企業構成。政府部門或者國家級別的專業機構出面,聯合該行業的領頭企業共同籌備完成。這種組織單位的構成形式不僅具有政府部門的權威性,還擁有領投行業的號召力,可以快速拉攏匯聚一大批同行業的佼佼者。
活動舉辦需要各種軟件、硬件設施等元素的支持,比如廣告宣傳投放、活動場地租賃、現場工作人員等,每一項活動的開展都需要投入一定的經費。美國國家數學節的協助方為美國國家數學研究所和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AS),這兩個研究所的所有經費均有美國政府免費提供,因此舉辦美國國家數學節的經費來源說白了全部由政府出資。再來看看美國科學工程節的舉辦方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拉里和狄安公司(Larry and Diane Bock。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是一家航空航天制造商,同時還保持著世界第一武器生產商的地位,2018 年7 月19 日的《財富》世界500 強排行榜中洛克希德-馬丁位列200 位,是一家經濟實力雄厚的企業。因此美國科學工程節的經費來源由該企業大力贊助,參加活動的所有公眾可以免費進入。由此可見,美國的這兩項活動節的舉辦經費具有兩種主要渠道,一種是政府全額出資,一種是同行業領頭企業贊助執行。
不同主題的活動對應不同的活動形式,同時活動形式的豐富多樣性也是變相吸引提高公眾、企業對活動關注度的重要因素,可以助力活動舉辦的順利開展。美國國家數學節和美國科學工程節的活動形式特點:美國國家數學節開幕后會組織不下30場的互動形式,比如演出、展覽講座、終身學習者激勵初學者等活動。而且活動舉辦的場地知名度和內部環境體驗非常高,比如伊妮德達豪普特花園、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薩克勒美術館等場地舉辦。而美國科學工程節的活動形式更為新奇多變,活動由科技講座、科教演示、觀影會、音樂會、科教展覽、現場表演、科技競賽等多個單元組成。根據不同的科學展示項目對應不同的活動形式,內容豐富多樣,具有強烈的震撼、吸引和娛樂效果,被很多人成為科學的狂歡節。比如在現場活動中,專業展位的主持人會借助各種模型向觀眾講解科學知識和技能,并回答他們的提問。
活動舉辦會產生一定的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影響,如果活動舉辦策劃成功,則帶來的積極影響也會推動整個國家的進步。美國國家數學節的活動舉辦目的并不是簡單的一次商業活動,主要是為了宣揚數學與人類生活關系的密切性,引導人們從身邊的每一樣事物中發現數學。有了這種舉辦理念活動的影響效果更能站在大眾化的角度看待問題,吸引了來自全世界各地數學愛好者和數學研究專家的目光。大家聚集在一起,為了攻克數學難題或者拓展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而一起交流互動。美國科學工程節的舉辦也非常成功,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激發了人們互動參與的熱情,正好應驗了本次活動主旨“普及知識,著眼未來,激勵年輕一代熱愛科學和工程”。通過活動可以讓學生、普通公眾、科學界與產業界人士等都成為受益群體,激發了年輕一代對科學研究的熱情。同時參與方都是美國科技領域的重頭企業和部門,比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美國科學院、國防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等部委,微軟、因特爾、思科公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大學等。借助本次活動的舉辦,可以有效促進科學在國家重要機構和企業之間的流通共享,也會潛意識中促進某些重大項目的合作。
目前我國的科技節通過政府籌備組織的次數非常少,大多是不同城市自己籌劃一些學生類主題科技活動,但是舉辦的城市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廣州等一些一線城市。同時,中國上海科技節的舉辦也是我國首個由政府出面組織的科技省會,但是主辦方均為國家的政府機構部門。
結合以上兩個美國活動的組織單位特點,中國科技節在組織單位的構成形式上可以采用“政府+企業”的聯合形式。以上海科技節為例,主辦方依然有上海市人民政府等機構出面,同時大力邀請國內知名的科技企業,或者上海本土的科技企業,比如華為、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小米、螞蟻金服、美團、海爾、聯想等,構建政府與企業合作的組織新框架。
參照美國這兩項活動的經費來源渠道,主要來自政府資助和企業贊助兩種形式。因此,中國科技節在后期的活動經費來源中,可以效仿國外的做法,根據不同科技節的舉辦內容、活動形式等來合理安排經費來源。采用“政府投資固定基礎設施資金+企業贊助”的經費籌集方式。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降低政府的自己投入壓力,還可以為一些實力雄厚的科技企業提供免費的廣告展示平臺。
現有國內科技節的舉辦過程中,側重點依然在商業活動的層面上,也投入了一些與大眾互動交流的環節,比如上海科技節相對而言比較成功,在活動中加入了開幕板塊、賽事板塊、論壇板塊、惠民板塊、視聽板塊、聯動板塊、青少年板塊、企業板塊、科藝板塊等。結合國外互動形式的優勢,中國科技節在今后的活動策劃中,也應該徹底改變商業性質的運作模式,將視野拓展到更廣泛的互動領域。除了在活動場地中開設各種貼近大眾的游戲環節、參與環節、體驗環節,也可以效仿國外的科技節活動形式,與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等院校達成合作學習平臺,組織專業的科研人員走進校園進行科學宣講活動。
通過分析對比,我們發現不管是美國國家數學節或者是美國科學工程節,活動組織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宣揚某一種學科的社會影響力,激發全民關注這一學科的動力。因此,中國科技節的舉辦宗旨應該不能一直堅持商業互贏的合作活動目的,需要將活動的效果眼光放長遠一些,效仿上海科技節的舉辦愿景,以“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營造愛科學、愛創新的良好社會氛圍”為主要的活動目的。
近幾年中國科技的發展舉世矚目,很多科技成果震驚世界。科技節活動不僅僅試一次科技成果的展示合作平臺,也應該轉變為全民愛科學的教育平臺。因此,在今后的中國科技節策劃中,需要各方組織力量從活動組織單位、組織經費、活動形式、活動目的等各個方面綜合考慮,希望通過借助科技節盛會的舞臺,可以有效提升全新的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