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運杰
(廣西運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 530300)
如今,我國經濟仍處于持續發展階段,工程建設項目越來越多,使得人們對質量要求更加重視。對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地質進行及時有效評估,可以有效降低地質災害發生率,從而盡早盡可能地完善工程建設體系。企業重視利潤最大化,項目使用者注重質量安全與舒適度問題,地質評估的舉措,有利于二者兼得,作用明顯。
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聽起來簡單,實則繁瑣而且重要。其每一步都需要縝密準確的考察與預測,否則便是在浪費人力物力。在工程地質評估過程中,評估工作者要把握評估細則,以此確定評估任務與目標;在進行基礎目標后,要對地質的基本種類與所屬進行分析與歸納,確定基本實地勘察的準備工作;而后進入實地勘察階段,地質評估工作者要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和謹慎細心的行動來對工程項目的地質地貌、水文狀況、地質結構等進行一系列的判斷與記錄;記錄完畢后,評估工作者要憑借學識與經驗結合實地狀況,對工程項目地質災害的發生的可能性、災害程度等進行推斷與評估,以此為工程施工單位提供資料;在工程建造過程中,評估工作者要隨時跟進,直到工程竣工。竣工后,評估工作者亦要對新的工程建設項目的周圍地質進行評估與把握,以此來更好、更適宜地達到質量要求;在各類評估項目完成后,評估工作者要將資料全面上交有關部門,由此實現全面評估。
評估工作考驗工程地質評估工作者的綜合素質,但其評估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GIS、GPS 等地理信息技術不可或缺,要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經驗推斷:評估工作者可以在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基本把握地質概況后,憑借自身學識與以往的經驗來進行大量可能的評估,同時要盡可能推算出其發生概率;模擬地質:在把握地質地貌、水文狀況等信息后,可以構造一個虛擬系統,在模仿現實工程的地質的情況下,對其進行工程建設等一系列的改造,通過模擬實驗獲取數據與方案;資料傳輸:在掌握相關工程地質資料后,進行數據傳輸,依托現代高強度的電腦技術,進行一系列數據分析后,得出評估結論。評估方法眾多,但評估工作者必須以現實為依托,采取合理有效的評估方案。
工程項目評估對施工單位至關重要。在項目施工工作開展前,工程地質評估工作者要對工程項目的規模、用途、用地面積等進行準確了解。對于一些較為繁瑣、量大的施工工程項目,評估工作者也要評估把握工程開展工作,諸如工程時限、開始與截止時間等,從而把握地質施工特征。除此之外,在前期評估工作中,也要注意做好相關準備工作,通過水、電等一系列現場有無的判斷來實現后期評估準確進行。在做好前期評估后,現場勘查更為重要。實際的地質情況直接決定了工程項目的完成情況。通過調取以往資料,對過往地質災害進行初步把握,從而在現實實地勘探過程中,對其現實現在地質災害的隱藏度、發生率等進行推斷與預測。在深入工程項目實地后,準確考察氣候、水文等系列相關地理信息,以求全面把握現實情況,保證資料真實有效。通過各種各樣的現場勘查,以評估者的經驗與把握的資料進行工程建設項目相關穩定性、可行性、實施性等的評估。
預測評估是地質災害評估中最為關鍵的一項評估。正確的預測評估有利于施工單位做出準確的決策與判斷,可以保證高質量完成建設任務,在保證相對安全的情況下,產生最大化的經濟效益。在預測評估過程中,工程地質評估工作者要全面推斷可能的地質災害:要把握水文狀況,做好坍塌、淪陷等評估工作;要把握好地貌狀況,正確推斷工程對地貌的改造與破壞程度;要把握好施工現場的附近環境,做好價值、利益與損毀等相關方面的評估。綜合評估是除預測評估外第二重要的評估項,準確把握全面化、具體化的狀況,可有可能實現目標的全部達成。在綜合評估過程中,不僅要考察自然環境,也要考察人文環境:要把握災害發生程度,獲取現實數據后,準確推算,對災害發生的可能性、破壞性、損益性等作出全面判斷;要把握災害發生的種類,在現實勘察準確實施后,劃分災害發生的種類、危險程度,以此判斷施工的任務與措施;要進行防治地質災害的有效估計,在現行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條件分析情況下,牢牢借助自身經驗與GIS、GPS、遙感、數據處理等等相關的地理信息技術相結合,從而對防治地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難度系數、耗費程度等作出相關預測,以此作為施工單位的重要參考資料;要充分考慮現實人文環境,推測人文條件對地質災害爆發的直接間接影響力,以此確定施工單位總體的施工進程與規劃方向。
礦山工程建設是延續多年的工程建設項目,而其危險程度更是顯而易見。在礦山工程實施過程中,常常需要長時間大量的工程地質評估工作者的勞作,其重要性不容小覷。礦山工程評估過程中,要做好準備工作:對當地的可開采面積進行大量的數據采集,作出充分肯定的推斷,確定好相關的可建造面積、可建造規模,了解附近建筑體布置狀況,確定施工任務與目標;要把握可行時限、施工工種、礦藏的評估范圍等方面,以此了解把握其特殊條件;要勘測其水文條件,切實觀察地質地貌,做好地質災害評估工作。在確保遵循相關施工制度的條件下,考慮土層分布等,把握地下確實的可施工性,結合地下巖石構造,得出準確評估資料。除此之外,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后期方案,做好防治工作,以此保證礦山工程災害的準確評估。
橋梁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建筑工程的一大項目,分析把握其評估策略,既是對先代人民智慧的尊重與繼承,也是對后世建造者的啟發與引示。橋梁工程大多實施于河流周圍,而河流周圍需要考察的方面的眾多,足以見評估工作的重要性。眾所周知,水具有周期性,不同地理環境下水的周期亦有不同,這就對工程地質評估工作者要求極高:要考慮自然斜坡的因素,對自然斜坡的坡度、長度等進行測量、勘探,由此確定其穩定性,分析滑坡等地質災害的發生可能性以及損毀程度;要考慮地層因素,把握地質構造,做好淪陷、沉積、坍塌的分析工作,分析地層隱藏的破壞性;要考慮河堤與河岸的因素,如若橋梁設計與河堤河岸的承載能力、放風化能力不相吻合,其潛在危險性可想而知。務必全面評估橋梁各個方面的地質狀況,分析準確無誤的情況下,盡可能降低地質災害的發生可能性,從而保證橋梁工程的穩定性與持久性。
在經濟穩步向前的時代大背景下,人們對質量安全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每一個建筑單位都應當把質量安全放在第一位,只有絕對的高質量安全,才有在現代經濟條件下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工程地質評估工作不容忽視,評估工作者也應當勇于承擔責任,通過自身的學識、經驗,借助于現代化信息技術,通過對工程地質災害的評估工作,為社會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提升自身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