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慶;祝紅軍;解文強
(湖南方圓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71;中航長沙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142)
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審查能有效控制勘察報告質量,充分的報告審查制度使勘察成品能更有效的服務于工程設計。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審查一般分為內審和外審。內審一般是勘察報告編制單位利用內部的質量管理體系對勘察成品的一種質量控制審查;外審一般是建設主管部門委托施工圖審查機構對勘察報告進行的審查,也是勘察成品的最后一道關卡,是設計報告審查的前置條件。
鑒于在勘察報告審查過程中各審查人員對規范條款的理解可能不盡相同,很有可能對報告中的規范同一條款執行情況產生不同的審查意見,最終擾亂報告編制人員對規范的執行理解。在當前審查制度下應使審查專家們達成一致的意見,以便勘察報告的編制能夠有確切依據可執行。
很多省份審查機構將抗震設防類別劃分與否或者劃分合理性作為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是否違反強條依據,文獻[1]、文獻[2]等勘察范圍規定里面都沒有體現勘察相關抗震設防類別劃分要求,業主也可以要求按基本級別提高;抗震設防類別應以設計部門或設計單位劃分為準,并在勘察任務書上有所體現;個人認為設計文件相關的強制性條文不能作為勘察階段審圖強條依據,只能說明勘察階段引用錯誤。
房屋建筑詳勘依據文獻[1]4. 1. 20 條 鉆探取土試樣孔的數量不應少于勘探孔總數的1/3。而在丘陵山區部分土層缺失地段,不能達到此要求,而各地執行標準各有千秋。湖南地區現在執行方面是達到可取原狀土樣孔1/3,而國標中并無此條文說明。下一階段規范修訂應就此進行明確說明以方便大家更好的執行。如有的地方要求擾動土樣達到1/3;有的地方場地沒有土層,而巖樣卻可以借用周邊場地而本場地都可以不進行采取巖樣。各地執行標準達不到一致,或者差別很大,可能本身規范未進行較明確的說明有很大關系。
房屋建筑詳勘依據文獻[1]7.1.4 條當場地有多層對工程有影響的地下水時,應分層量測水位;12.1.2 條第3 款混凝土結構部分處于地下水位以上、部分處于地下水位以下時,應分別取土試樣和水試樣作腐蝕性測試。相關條文專家們在審圖過程中,執行力度也各自尺度不一樣。
從規范條文可知,在勘察報告中不能見到有多層地下水就要求對各層地下水均應分層量測水位,而是對工程有影響的地下水均應量測水位。如果工程采用淺基礎,下臥層對工程無影響的地下水可以不進行量測水位。
部分專家認為勘察報告中應對場地中涉及的水土均應取樣判別腐蝕性。文獻[1]12.1.1 條當有足夠經驗或充分資料,認定工程場地及其附近的土或水(地下水或地表水) 對建筑材料為微腐蝕時,可不取樣試驗進行腐蝕性評價。有些評審專家一定要求報告中需要有本場地水土腐蝕性試驗結果,這類審查意見不甚合理,當當地已經有大范圍試驗結果判定為微腐蝕且附近無環境水污染地段時應該可以采用當地經驗或引用周邊場地試驗結果。當建筑基礎只位于上部土層或地下水中,可以只進行對建筑材料有影響的上部土層或地下水進行腐蝕性判定而無需對場地中所有水土進行腐蝕性判定。
報告編制過程中對場地穩定性及地基穩定性沒有明確的區分,造成相互間判別混亂,或將兩者進行同時判別。而在審查中未明確性的給出針對性修改意見。主要是報告編制人員或審查人員對兩者判別條件未進行準確甄別。場地穩定性判別可以借鑒文獻[3]8.2.1 條的四個等級進行判別,主要根據不良地質作用及地質災害等級分為不穩定、穩定性差、基本穩定、穩定場地。勘察規范無地基穩定性評價綜合具體分級標準,地基穩定性計算主要在文獻[4]5.4 節中有所體現,該節主要涉及臨近邊坡坡頂建筑地基穩定性及抗浮穩定性,實際上還應包括淺層深層巖土層面、結構面、軟弱巖土層、巖溶溶洞、土洞、空洞等地基穩定性進行評價,部分判斷可能在勘察階段達不到精確判斷的條件,可以進行定性或少量定量判別,以及相關處理建議。當然有些場地的整體穩定性也可以影響地基的穩定性,如整體場地的滑移。
工程概況中未明確一些工程關鍵信息,造成工程勘察缺乏針對性,根據文獻[1]4.1.11 條中要求應搜集擬建建構筑物場地整平標高、建筑性質、規模、荷載、結構特點、基礎形式、埋置深度等資料,在勘察報告內審過程中時常會出現這類問題,由于勘察期間設計單位對工程介入不深,有的內容還不能確定,勘察工作不能采取有針對性的勘察工作,或者說還不具備勘察充分條件。作為規范的強制性條文,審查人員應嚴格執行。若到勘察階段沒有荷載,將不能較好的提供基礎建議,以及準確判斷鉆孔深度是否符合工程要求;若沒有基底標高或地下室深度,將不能有效的對基坑工程支護進行相關建議;無設計地坪標高將不能判別場地挖填厚度,進而不能對天然地基的可行性進行判別及相關邊坡問題進行建議。不過此條文中基礎形式及埋置深度在勘察完成之前有的確實還不能完全明確,除非詳勘之前已經做了初勘或者可行性研究勘察,有的時候這類情況應視設計條件而定,而不能死搬條文。總之勘察前所搜集的資料應能滿足勘察工作的需要。
文獻[2]第4.5.10 條明確了應明確抗剪強度試驗條件。勘察報告中基坑支護參數建議中抗剪強度未明確剪切試驗條件或者抗剪強度參數類型,審查人員經常忽視了此條的審查,實際上基坑設計時采用水土分算、水土合算時采用的是不同抗剪強度試驗方法的指標,若不進行說明可能會造成設計時的誤用。
由于部分審圖問題在規范也未有明確的解釋,勘察報告審查過程中施工圖審查人員應與勘察技術人員及時反饋相關有爭議的問題,避免相互間的誤解。目前部分省份對施工圖審查強條實施了嚴厲的懲罰制度,關系到相關勘察設計人員的切身利益。伴隨著部分省市網上圖審的普及,使線下人員提前缺乏交流,也不免造成相關條款的不一致意見增加,希望在以后審圖過程中特別是強條的判別,若存在爭議應及時的相互進行溝通確定是否是由于勘察設計方實際原因造成的問題,再對相關問題進行實事求是的判定。
相關規范有爭議條款應及時修訂更新,使規范相關條款更有操作性。
同時勘察設計協會及相關專業機構應加強勘察設計人員技術交流及培訓,提高技術人員的整體專業技能,以便更好的服務于工程建設,提高專業問題解決的有效性。
本次主要對抗震設防類別劃分、取樣孔數量、地下水特征及水土腐蝕性、場地穩定性及地基穩定性等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圖審問題進行探討,根據相關規范條文及實際情況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以上問題是對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審查中問題的初步探討,同行們有相關不同意見可以進行更廣泛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