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菊青
農村生活污水主要是指農村居民在生活過程中所排放的污水,其來源主要由農村居民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污水,如廚房污水、生活洗滌污水、廁所污水與其他污水等以及不合理使用化肥農藥所形成的污水兩種。農村生活污水具有增長快、來源廣、收集難、較為分散的特點,而且其水質變化較大,不過具有較強的生化性,污染物濃度相對較低。
當前,我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主要有如下幾種:一是污水處理廠集中治理模式。該種模式通常適用于與中心城鎮以及市區相鄰近的農村,直接把農村生活污水排到城市工業廢水處理系統或污水處理系統當中,以集中處理農村生活污水。二是地埋式生活污水集中處理模式。該種模式是農村中較為常見的處理生活污水的方式,其通常是把適量的降菌劑投放到降解反應器當中,以實現降解與轉化污染物,從而達到再利用污水的目的。
當前,雖然我國部分農村大力推廣生活污水治理,并獲得一定成效,不過不少農村地區仍存在缺乏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統,統一治理難度大的問題。在實際治理過程中,常常由于受到農村居民思想守舊,沒有有效完善其生活污水收集系統,大多數污水都是在未經處理的情況下通過暗溝或明渠的方式將其排放到江河當中,或是隨著雨水滲入地下。而該種粗放型污水排放方式導致我國河流水源受到污染,并且污水滲入地下容易對居民的生活飲用造成污染。而且該種方式還無法有效分離污水與雨水,增加了收集難度。
因為我國面積較大,所以農村地區分布較多,而不同地區農村其自然環境、低于條件以及經濟發展水平都有所差別,所以在治理其生活污水時不可一概而論,采取相同的技術與標準。當前,我國還缺乏適合大范圍推廣的農村污水處理技術,且對各個地區而進行針對性設計的技術也較為匱乏,部分農村在有關政策強力推廣下不得不生搬硬套治理技術,導致污水處理技術實效性較差,而且資金大量浪費。此外,部分地區過于追求費用低、投資小的原則,沒有根據地方生活污水特征、處理設備等情況來采取有效的處理技術進行污水處理,導致污水處理效果差強人意。
在治理農村生活污水中往往需要花費較長時間,并且要求投入大量資金,所以這就導致大部分農村地區沒能構建起長效的污水處理管理機制。由于運行費用緊缺,加上沒能安排專門的人員來負責監管與維護而且即便是出現水池堵塞的情況也無法得到及時處理,導致污水處理中斷,更有甚者還會導致二次污染的情況出現,使得污水處理難以將其長效作用發揮出來。
治理農村生活污水離不開污水收集系統的運用,所以農村地區應當要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統,提升收集農村生活污水的效率。當前,我國不少農村地區均已逐步完善生活污水收集管網,部分經濟條件較好的新農村已具有一個系統的污水收集與處理系統。此外還可以實行污水分類收集方式,分類處理“灰水”與“黑水”不但能夠減少處理難度,而且還可以實現回用中水的目的。不僅如此,還可根據不同地區農村具體情況,除了鎮村集中收集與市政統一收集外,還可實行住戶分散收集的方式,以提高污水收集效率。
由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種類較多,且不同農村地區其情況又有所差別,所以只有結合農村特定的污水排放情況來科學選擇污水處理技術方能夠在真正意義上實現治理農村生活污水的目的。當前,我國已有一些便于管理、成本較低的技術。如,采取人工生態浮床治理農村污水,能夠有效去除總磷、總氮的效果,且不要求具有較高的運行維護技術;采取三段式組合人工濕地處理生活污水,能夠有效降低設備的運行與維護費用;采取園林地慢速滲慮系統來進行污水治理,其處理效率高,且運行費用較低等等。該類技術通常使用在能夠集中處理污水、布局緊湊、具有較大人口規模的地區。而對于不易集中收集與處理污水的地區則應當采用比較靈活的分散處理技術。具體還要根據具體農村情況在多方面因素進行考量最后選擇最佳處理技術。
對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資金不足的問題,我國相關政府應當要對政府的投資主體地位予以明確,并設置專項的生活污水處理資金。其次,政府應當要合理擴大整治與規劃農村生活污水的覆蓋范圍,力求盡可能多的農村地區能夠獲得國家撥款來對其生活污水進行治理。對于部分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的農村地區則應當要合理加大對其扶持力度,增加相應資金投入。再者,政府還可以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積極鼓勵社會企業、個人捐款或其他方式來參與到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設當中。
總而言之,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不容忽視,國家以及相關工作人員應當要能夠正確認識當前我國農村生活污水來源、治理模式以及治理現狀,并采取有效應對策略來不斷完善污水處理系統與管理機制,促使整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得到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