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偉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玩具產業邁入大規模現代化生產。尤其近15年來,憑借多年的發展經驗和生產制造等優勢,我國玩具產業除了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外,不少企業還從OEM(代工)走向OBM(自主品牌)轉型的新征程。
2004—2019年,15年間,世易時移。玩具企業生產管理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在不斷發生變化。從管理的角度看,企業既要順勢而為、適時而變,更要調整管理定位,從控制向賦能激勵的觀念轉變。
工廠管理涉及面廣泛、牽涉的問題更是紛繁復雜。結合30多年的工廠管理實操經驗,筆者嘗試從經營模式、設備設施、品質規范、產品功能、人員素質乃至政策法規等方面,淺談這些年間的變化;同時也希望管理者能積極適應角色的改變,豐富管理知識,與時俱進。
經營模式在變。改革開放后,大量外資玩具制造企業遷入內地,且大多仍沿用“前店后廠”的生產模式,而管理多為“法人+香港技術+師傅”模式的組合。
隨著產業的發展和壯大,生產管理要求也日趨嚴格,企業逐步設立充實相關細分部門。如適應政府政策、法律法規的法務,應對技術的工程,應對生產過程的管控,應對品質的監控,應對人力資源的調配,應對安防完善的機構,以及相關體系的審核專業人員等,模式日臻完善。
設施規模在變。當年,簡陋的平房、鐵皮房只要能遮風擋雨即具備開廠條件;工人招之即來,完單散去;半成品、成品運回香港再包裝出口。今日,玩具生產出口企業都有著由訂單—生產—驗貨—出口的一系列完整流程。工廠的作業環境更是不可同日而語,空調廠房、花園式布局,以及便捷物流輸送,安防、消防報警系統,排污環保裝置等一應俱全。
品質規范在變。玩具制造業的品質標準在不斷提升,國內外標準法規,如EN71、ASTMF-963、GB 6675-2003等一再修訂,不斷更新;檢測人員須具資質、資歷,從單純的物理、機械、電能向有毒、有害化學物質檢測,在生產過程對污染進行精細化防治管理延伸……生產過程的管控,步步為營。保障企業安全生產的法規也在不斷變化和完善。操作規程、防護措施、應急預案、職業病檢查等,已形成日常重要安全制度。
產品功能結構在變。玩具生產從初時采用紙、木、鐵皮、棉布等材料,純手工加工、縫合、上色到選用塑料、電子材料,運用注塑、噴涂、高周波工藝,借助聲控、光控、互聯網令產品出神入化,變化萬千。現在的玩具集聲、光、教育、益智等功能于一體,吸引啟蒙年幼一代認知世界、探索世界。
人員素質待遇在變。當年,師傅帶徒弟、手工操作,流水線作業環環相扣;如今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從業者文化層次、知識層次、技術層次越來越高。人員薪酬福利在變。以最低工資(深圳)為例,2004年,特區內610元/月,特區外480元/月;到2019年,達到2200元/月,居全國前列。隨之而來的“五險一金”(工傷、醫療、養老、生育、失業、住房)由零到全覆蓋,形成員工收入和企業經營成本的雙增長;員工對生活、文化、物質等薪酬、福利也不斷有更高需求。
環保政策法規在變。玩具制造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注塑、噴涂等)、噪聲,粉塵,廢液料等的回收、控制法規不斷提升,治理系統需要巨額投資。如注塑、噴涂空氣過濾處理系統動輒數十萬元,定期的消防、電氣檢測、環境評價、檢測費以每平方廠房面積為單位計算,這些費用就如涓涓流水,匯成了成本的巨流。
2014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趨緩,給玩具企業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土地資源、勞動力紅利的消退,市場競爭趨烈以及產品同質化問題突顯,企業過往的經驗已不足解決越來越復雜的問題。
如果還一直沿用傳統的經驗管理方式,工廠的發展難免會遇到瓶頸。當今企業要不斷發展,無疑對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工廠要取得競爭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不僅要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和產品,更要不斷地隨著環境變化來改進自己的管理方式,加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現時,數據決策逐漸成熟,精細化管理助力工廠突破瓶頸。越來越多的玩具企業使用ERP系統等基礎的工具來進行精細化管理,實現對企業的生產資源有效整合,這無疑是一種良好趨勢和進步。
借助精細化管理平臺,通過決策系統進行大數據分析,幫助工廠對客戶、產品、部門、資金四大領域進行優化,實現工廠輕松管理、高效決策、精準收發。實時計算部門占料,合理配置人力和資金資源,通過決策報告系統,可以按每天、每月生成相應報告,對企業的整體收益、產品優化、部門收益、資金收益進行評估。同時,與數據庫中同類型企業的行業數據進行對比,對企業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及時查看和分析,方便作出決策,實現“提質、增效、降耗、控險”的目標,達到提升企業在行業內競爭力的目的,真正形成企業持續的創新力和優化能力。
善待員工還是善待老板?新時期,企業勞資關系也在改變。管理已成為一門藝術,溝通引導、和衷共濟的企業文化成了管理者的新課題。
提高工廠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能力的同時,企業更要吸引和保持一支高質素的經營管理隊伍,創造一個激勵員工實現目標的工作環境;鼓勵員工長期服務、分享企業發展成果;對工廠歷史發展中作過卓越貢獻者、工作表現突出者、未來發展急需者的實行激勵方案、股權激勵方案,不失為工廠發展的新途徑,還可能解決老板、員工孰更重要的難題。
企業還需要注重對員工的教育培訓。如工作的意識和技能,用人唯才,各司其職,權責對稱;摒棄過往懲罰的管理方式,進而發展為溝通和聯系管理新模式。
企業要升級轉型,要做到精細化,實現數字化、智能化,單靠自身努力是不夠的,要積極善用三個方面的因素:
一、善用政府給制造業的通暢營商環境和稅務寬免。
二、重視資金積累,存錢過日子,不盲目擴大投資“安全駕駛”,以充裕財力和時間,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
三、合理利用來自銀行、社會各種基金資本。投資基金是一把雙刃劍,它能助推企業初期飛速發展,同時又存在資金抽逃風險。只有沉穩扎實的基礎,才能有恒久的發展。
歲月蹉跎,玩具企業管理者勞心勞力,不言心累、不為風光、不為炫耀,只為心底那份執著。現代企業管理涉及心理學、工程學、統計學、生產成本控制等范疇,管理者需要不斷自我增值,擴大知識面,接受新挑戰。企業發展不是加速賽,而是接力賽,利用科技發展和精細管理,走上新臺階,在速度外加上耐力,方能成就企業最長久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