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杰
(新疆昌吉方匯水電設計有限公司,新疆 昌吉 831100)
聯合國老齡問題世界大會規定:60 歲及60 歲以上的人稱為老年人。老年人占總人口的10%以上或65 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7%以上的國家(或地區),稱為“老年型國家(或地區)”或稱作“老齡化社會”。社會老齡化是人類發展進步的必然結果,隨著世界多元化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家進入了老齡化社會。
俗語說“千金難買老來瘦”,健康的身體是老年人休閑養老的前提,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對其心理健康也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重視老年人的生理與心理特點是休閑養老建筑的首要原則,就是要為老年人創造老有所養的空間環境。
老年建筑及養老居住模式的研究應該建立在老年行為學的基礎上,只有對老年人的休閑行為特征如老年人的休閑活動領域、時間、方式及出行特點等進行分析,才能更好的對休閑養老居住模式及休閑養老建筑深入研究。
老年人的生理特點決定了其生理需求,比其他年齡層的人更需要的是良好的生存生活環境。老年人的生理需求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新鮮的空氣、充足的陽光、沒有噪聲干擾、充滿綠地的良好的環境,周到的服務設施,良好的醫療保障都是老年幸福生活的保證,是生理上的優先要求。由于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逐漸老化,在行動上會表現出老年人的特征。在居住區環境設計中,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應得到重視,而其生理需求是生存的基礎,更不應被忽略。
大多老年人已退出長期工作領域,家庭生活也簡化而不再顯示充分的社會責任和歸屬價值,個人的自我發展和期待成為生活結構的重心。老年人應用休閑來增進自我實現的機會,休閑更能增進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和生活品質,甚至能幫助老年人找到人生最后階段的生命樂趣。老年人的休閑養老需求源自退休后時間的增加,社會接觸的減少、角色的喪失等,因此需要參與一些活動,藉由活動來獲得生活上的滿意感和幸福感。
休閑養老建筑的空間環境是個復雜的有機整體,它的布局設計受基地條件、周圍環境狀況、氣候條件、空間類型等因素的影響。休閑養老建筑不僅僅是一個居住建筑,它不僅要滿足老年人的居住需求,對老年人的休閑娛樂、飲食起居、健身保健、交往購物、學習傳授等需求都要滿足。隨著社會的發展還將派生出各種新的功能需求,它的總平面布局方式對于滿足休閑養老的種種需求十分重要。據相關報告,有四個因素影響老年人對戶外空間的使用,分別是活動場所的吸引力、獨立性、微氣候和坐椅的舒適性。而空間環境的整體布局和不同空間之間的關系對這四個因素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合理的布局可以營造宜人的尺度,創造適合的有吸引力的交往空間,以及適宜的微氣候條件,甚至對鄰里關系、預防犯罪、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響。
宏觀景觀環境設計層次上,需加強景觀的連續性,通過圍合、滲透、對景、借景等手法,形成以自然景觀為主體的多層次的景觀;微觀層次上,既要注重建筑單體的造型設計和近人的尺度處理,通過點、線、面及垂直綠化等,既可以使自然景觀與新建筑群體之間相互融合,更重要的是創造宜人的環境品質;重視雕塑、標志、座凳、圍欄、地面鋪裝等方面的細部及小品設計,使休息空間形成適宜老年人的環境氣氛,創造老年人休閑養老的良好空間,為他們提供方便舒適、易于使用的休閑養老建筑空間環境。
老年人要享有豐富多彩的休閑生活,就要求休閑養老建筑也應具有多層次的、豐富的適合老年人的空間環境特色。富于變化的空間不僅使老年人保持新鮮感,還可以使老年人隨著空間的變化產生不同的心情,也可以根據心情的差異選擇不同的空間場所來休閑,按一定等級次序安排的放射形或軸線形空間,沿路設置視覺焦點和地面標志物更受老年人歡迎。老人們不喜歡單調、貧乏的空間環境,而喜愛它的豐富和有選擇性。有特色的空間環境不僅體現在從私密、半私密空間到公共、半公共空間,從交往空間到獨處空間的過渡等等,還體現在滿足老年休閑娛樂的多種形式,服務設施的多種類型,例如舞廳、健身等活動需要大型活躍的空間環境,而書畫、棋牌等活動則安靜的小空間就可以滿足需要,過大不僅浪費反而顯得缺乏私密性。
針對老年人開發建設的老年社區規劃的基本要求是從老年學、社會學、心理學、美學和醫學等新角度來研究和設計老年人的住區環境,在規劃設計上為老年人提供恰當的生活條件,滿足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社會方面的種種特殊需要,以充實他們的生活內容,提高生活質量。
總之,老年人居住建筑的研究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識,有心理學上的,有醫學上的,有社會學上的。面對我國已進入老齡社會的嚴峻現實,我們應當借鑒國外的經驗和教訓,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老齡住宅政策,切實落實《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使老年住宅“事業化”轉變為“產業化”,在設計理念上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做好人性化設計和開發,并完善社區公共設施,做好老年人住宅的外沿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