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儒
(長春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吉林 長春 132000)
北京大街站為地下島式車站,站臺寬度為13m,車站寬度為21.9m,有效站臺長118m,車站全長157m。車站主體覆土6.6m~10m,為雙層三跨拱頂直墻結構,采用一次扣拱暗挖逆作法施工。車站附屬結構包含2 個風道及4 個出入口,連接樂府酒店的出入口預留后期施工條件,1 個緊急疏散通道,其中1、2、3 號出入口、2 個風道及緊急疏散通道道路下方部分采用暗挖法施工,其余均采用明挖法施工。外掛廳北側通道為后期主體施工出土和運輸的主要通道。
北京大街站車站位于人民大街道路正下方,沿道路中心線布置,采用一次扣拱暗挖逆做工法施工。車站分別從1 號風道及4 號出入口施工通道開挖車站主體導洞,小導洞拱部打設超前管棚及小導管注漿加固土體,初支厚350mm,導洞間大拱超前支護采用管棚及小導管,初支厚350mm,初期支護由噴射混凝土、鋼筋網、鋼筋格柵拱及鎖腳錨管組成,各導洞開挖均采用上下臺階法施工。
工程地處人民大街主干道正下方,周邊管線及建筑物風險源較多。車站開挖施工易造成周邊建筑物產生沉降、變形;對管線易產生變形、泄漏的風險。本車站位于斜十字交叉路口,十字路口為原日偽時期修建的主干道,考慮道路下管線密集且修建年久,地層可能存在較嚴重的土質疏散或空洞,管道周邊可能形成較大滲漏或水囊,開挖會引起地面沉降塌陷的風險。車站臨邊建筑物為樂府大酒店,該建筑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地上層數為10 層,地下1 層,基礎形式為獨立預制樁,樁長6m,直徑0.6m,樁底埋深8.85m,底板埋深4.2m,建設年代為1983 年,距車站主體約18.75m。暗挖車站主體結構下穿DN800 雨污合流管,下穿長度157米。雨污合流管沿車站方向呈南北走向,位于車站拱部居中位置,車站主體結構埋深6.6~10 米,雨污合流管埋深6~6.8米,距車站結構最小1.2 米;管道材質為鋼筋砼,接口連接方式為平口,此管道年久失修,可能已發生滲漏且下穿范圍過大對不均勻沉降非常敏感,因此本風險源為北京大街站暗挖施工的最大風險。側穿日偽時期雨污合流排水渠,與車站水平距離8.8m,距車站拱頂距離為1.3m。排水渠埋深為3.8m,寬4m,高2m,中間位置設有豎向隔板。此雨污排水渠排水量非常大,且年久失修,開挖沉降已引起2 米*4 米的日偽方渠開裂滲漏的風險。
車站施工過程中加強對樂府大酒店的沉降及測斜觀測,建議在車站主體結構與酒店之間打設旋噴樁進行隔離,減小車站開挖對樂府酒店的影響,并在樂府酒店鄰近車站一側進行導洞內打設長錨桿注漿加固。對DN800 的雨污合流管進行部分導改,車站上方109 米DN800 污水管線進行了導改,48米DN800 污水管線由于路由沒有導改。導改后的污水管線保證導改后車站上方無明水滲漏。對48 米沒有導改的DN800污水管線,在路面上方對污水管線進行二重管注漿加固,注漿漿液采用雙液漿。為了保證管線的安全,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地表沉降達到要求值以內,在開挖上部導洞時采取超前徑向預注漿對區域土體進行加固,使拱頂形成一個保護拱,使拱頂地表沉降降到最低。為了減小對方渠的沉降引起方渠施工縫開裂,采取在路面上方對污水管線進行二重管注漿加固,注漿漿液采用雙液漿;洞內采取對風道側壁搭設長錨管注漿,避免風道側壁發生較大變形。避免日偽方渠產生不均勻沉降而發生滲漏水。為保證車站下導洞開挖安全,開挖前建議采用二重管無收縮WSS 工法對施工段拱部和承壓水層范圍進行注漿加固,改善開挖面土層性質,確保土體穩定,避免開挖塌方引起地面塌陷。
加強在施工過程中的監測,有助于快速反饋施工信息,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改進施工工藝和施工參數,減小地表和土體變形。結合北京大街站車站施工順序及周邊構筑物,布設監測點,通過監控量測完善并優化施工方法,保證施工安全及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線的安全。針對可能出現的建筑物及管線變形或損傷風險,根據基坑臨近建筑物的保護等級,嚴格規定時限并且控制每步開挖的空間和暴露時間,在對基坑變形做好理論預測的基礎上在現場加強監測和分析。量測數據必須完整、可靠,對施工工況應有詳細描述,使之真正能起到對安全施工監控的作用,為設計和施工提供依據。應該能對當前測試數據做出分析,較好的預報下一施工步驟地層、支護的穩定和受力情況及地表沉降等,并對施工措施提出相應的建議。
結合已有工程實例及現場實際情況,對施工風險進行了分析,介紹了北京大街站周邊建筑物和管線等風險源,提出了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為今后類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參考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