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皖
(合肥工大工程試驗檢測有限責任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9)
關鍵字:巖土工程;深基坑;監測技術
巖土工程建設質量關系到地下工程后期應用效果,當前全國范圍內開展巖土工程建設的企業數量較多,相關部門也在《2013-2017 巖土工程行業發展前景》文件中提及,想要順利建設巖土工程就必然要加大對深基坑支護的重視,對地下環境做到全方位監測,保證工程經濟性以及人員隊伍的生命安全。
巖土工程建設時需要應用到地質學、結構力學、巖石力學來解決施工遇到的多種問題,根據現在我國進行的巖土工程形式來說,其建設內容可劃分為:工程環境勘查、工程方案設計、深基坑監測、后期應用監測等。我國經濟市場的繁榮與巖土工程的順利應用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所有涉及到巖石、土體、基層、水下的項目都屬于巖土工程種類,為保證對各學科的高效應用,就需要采取監測技術來判斷深基坑地下環境。因為在實際施工時,地下開挖深度需要做好事前判斷,判斷支護結構體系的具體情況。常見監測內容有:土體受壓情況監測、深基坑支護內力監測、地下水孔隙壓力、土層結構監測等等,采取標準的監測技術能夠提高施工的科學性,對各個關鍵環節實時控制,方便對風險點的預警,全面提高技術人員對風險的控制效率[1]。
巖土工程的深基坑支護方案種類較多,例如:土釘墻技術、復合土釘墻支護、樁錨支護、錨桿支護等,因此要根據施工條件及環境等因素選擇作為經濟的支護方案,從而達到最好應用效果。方案是落實工作的首位需求,在巖土工程深基坑支護正式落實之前,需要技術人員完善監測方案,明確監測內容與深基坑施工之間的關系,對關鍵事項作出正確判斷,幫助施工人員確定工作內容,首先對深基坑支護的周邊圍欄進行精準合理的設計,確保工程圖紙上的指標準確,如果深基坑支護結構不精準,就很容易引發土體位移問題。正確的監測方案能夠提高工程人員對巖土環境的判斷力,保證建設安全性,首先在制定監測方案的時候要明確工程類型方向,深入分析深基坑側壁土體情況,觀測點的設定可以根據基層范圍來制定,確保全面性觀測[2]。
支護沉降的可能性跟地下水位情況有直接關系,目前我國巖土監測方式已經發展較為成熟,在機械設備的支持下,對深基坑工程建設中所需的支護結構進行沉降觀測,根據機械設備反饋的有效觀測數據制定后期施工計劃,使得深基坑支護結構沉降觀測水平得以提升,滿足深基坑安全使用,保持其支護結構良好的實踐應用效果。
基坑底部的土層結構是否會隨著施工作業的進一步推進而出現某些危險的因素和問題,這是深基坑支護監測工作的關鍵點,主要檢查基坑底層位置的土層是否出現了隆起等情況,一般會采用水準設備儀器來作為監測的測量工具。重視土體位移問題能夠有效降低因土體變形而衍生的施工安全風險,變形情況的發生與土體結構有直接關系,所以要將監測工作的重點放在結構上,例如:用螺紋鋼來確定監測位置等等。
測斜儀是當前在深基坑監測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機械設備,在應用該設備時,需要把探頭和數據讀取儀器有效連接,并由工作人員確定接線狀態是否嚴實,在連接探頭設備與數據讀取儀器時,應該利用原廠配套扳手來擰緊螺絲螺母,觀察其密實程度,減少探頭掉落、松動、傾斜情況的出現。測斜儀是一種較為精密的現代化機器,所以在平時管理保存時要以密封狀態進行,保證設備應用符合監測規范。技術人員在監測之前,要先測試設備儀器運行狀態是否良好,例如:讀數精準度、電源連接牢固性、充電性能等等,如果在實際投入監測使用時,發現測斜儀開始發生電壓持續下降,導致監測工作出現困難時,要立刻停止作業,等到重新接通電源后,才能繼續測量讀數,不然在故障情況下進行工作會導致測斜儀受到嚴重損害,不僅僅會影響到后期測量工作,還會造成經濟損失。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對同一測點進行測量時,如果兩次測量點出現數值差異,就需要重復測量,一定要等到三次測量數據無明顯差異后,才能取用絕對值,通常三次監測時間間隔應該為3-5d,如果水平位移速度發生明顯變化時,應該適當加大監測頻率。
對于深基坑支護工作,首先從施工單位角度來說,要根據周圍現場環境來設計出科學規范的工程方案與施工計劃,以良好的前提條件來確保邊坡支護與開挖工作之間的協調度。土層變形會對巖土工程項目的后期運行造成重要影響,所以需要將土體變形監測設定為監測工作重點。如果發現變形可能性,工程設計人員需要第一時間結合現場情況制定解決方案,嚴格控制危險點,需要注意監測點的設定要與地下連續墻的深度保持一致,提高監測結果的精準度,對圍護結構的內部監測也要重視,從土體各方面受力情況綜合分析內力變化情況。
綜上所述,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讓建筑項目開始向著地下延伸,為滿足城市建設的經濟效益,就必然要重視地下深基坑支護質量,監測技術的合理運用能夠保證施工人員準確了解地下環境變化,并針對現存問題作出施工調整,提高深基坑開挖、支護等一系列操作的可靠性與有效性,保證建筑工程的順利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