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剛
(安徽虹達道路橋梁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51)
1.1.1 工程設計項目多變問題
在公路的施工過程中會經常遇到復雜的設計變更,這些設計變更通常也都是不可預見的,這就給公路施工者帶來了許多管理上的麻煩。目前我國的公路建設市場與國家主張的可持續發展相碰撞,如變更設計方法與工程造價控制目標不協調統一。變更設計不能符合相關部門的標準和要求,這樣不管是在初步設計、技術設計還是施工圖設計都給工程進度和成本帶來很多的麻煩。
1.1.2 公路中的質量問題
施工質量監管不嚴格,偷工減料的現象特別多。我國的公路工程在擴大施工管理內容同時,也造成了工程數量、質量與成本之間的不協調突出的結果,所以,在施工質量監管方面,施工單位還是將相關的一些責任制度視而不見,不加大對施工質量管理的力度,導致偷工減料愈發增加,最終使得完成后的工程質量出現路基不均勻沉降導致路面產生裂縫、路面平整度差等嚴重公路質量問題。
1.1.3 工期時間延長問題
由于公路施工的項目多,施工難度大,通常會有公路施工工期延長的現象發生。導致公路施工時間延長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地質條件的影響、地形條件的影響、自然災害的影響等等。工期延長不但使公路無法在預定時間內正常通車,還會導致因工期延長,施工費用增加等一系列不良影響。總之現行公路施工管理過程中的主客觀問題很多,下至人員素質上至工程質量,在施工過程中還存在著項目設計變更和主客觀因素共同影響下導致工期延長的問題,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
1.2.1 成本管理不到位
由于成本管理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和指標,導致在公路施工過程中有大量的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在施工未進行之初,相關部門會對施工項目進行項目的預算,但是由于管理者成本管理意識差、控制機構缺乏、對變更項沒有有效合理的分析再加上不同管理人員與技術人員的分析相同,就導致了對整個施工過程的成本管理不合理。
1.2.2 組織設計不夠合理
組織設計不合理會導致施工過程中各個部門和各道工序不能有效配合進行工作。在公路的施工之前,相關管理人員對公路工程具體施工過程和人員、機械的安排不夠細微合理,導致在施工過程中人員、機械不能得到合理的安排和充分的發揮,施工現場出現紊亂的現象,各道工序無法有效的進行,導致公路施工不能按照規定時間完成預期計劃。
要加強公路施工管理,必須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嚴格執行相應制度基礎上,能夠有效提升施工質量。建立的施工管理制度要全面考慮器械使用、人員以及材料等方面的影響因素,提升制度科學可行性。同時,要積極引進專業人才,加強管理人員培訓,提升管理隊伍綜合素養,并在管理制度當中細化每個施工人員與管理人員的職責,所有的施工操作人員、器械使用人員、技術人員以及物流人員等都在明確自身職責與義務基礎上嚴格按照規范進行具體施工作業。
公路工程當中的監理人員要加強施工全工程的建立工作,建立科學的階段監理制度,對工程施工全部環節和過程加強監理控制,確保整個公路工程從招投標到項目竣工和驗收所有施工環節都在透明監督與控制當中,實現公路建設目標。
實現施工資源的合理配置,首先要合理配置施工人員,確保每一個施工人員都是持證上崗,嚴格按照施工計劃進行具體施工,在施工的高峰期能夠調配足夠施工人員參與到施工作業活動當中。其次,要對材料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以此有效優化資金配置。最后要對機械設備資源合理配置,根據實際施工情況、環境以及天氣等因素合理使用器械設備,發揮其最大工作性能,并對相應設備加強維護和搶修。
公路施工管理當中所有的技術人員、領導干部以及技術管理人員都要在施工現場辦公,不定時對施工現場進行巡查監管,確保施工技術與操作都符合規范,并能及時對現場發生的技術問題進行及時解決,確保施工質量。
在公路工程施工過程中,要定期組織各環節施工負責人召開質量監管匯報會議,堅持“三檢”制確保工程質量。針對施工當中的隱蔽工程,在簽字驗收環節要加強把關,先由承包單位進行自檢,合格后轉交專職質檢員進行再次核定,核定過程中一旦發現存在質量問題,要及時反饋并要求整改,在處理、返工結束之后進行復檢,確保質量合格之后才能實現質量驗收。
針對公路施工的所有環節都要加強管理,確保施工能夠有序順利的進行。為了做到這一點,施工企業要在工程實際開工之前,科學的制定施工計劃。施工計劃設計的范圍非常廣,做好計劃工作,才能有效確保后期施工能夠順利有序的開展。
在我國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背景下,公路修筑工程越來越多,公路施工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公路的質量,這就要求施工管理者在施工的過程中加強管理,控制工程。本文針對現行公路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并明確其成因提供解決措施,希望可以為更多的公路施工管理者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