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慧
(大連園林綠化工程公司,遼寧 大連 116023)
園林綠化是城市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代表著城市文明,更為市民提供了清新舒適的休閑區。綠地苗木的長勢直接影響綠化的效果和品質,因此,加強苗木栽植過程控制,提高養護技術水平,是保障高品質綠化的前提和基礎。
苗木栽植是綠化施工的重要基礎性工作,直接關系到苗木的成活,栽植不科學,后期無法通過養護進行彌補。因此,綠化施工中,應結合地區土壤、氣候、苗木生長習性等要素進行綜合科學分析,根據綠化圖紙、苗木生態特性及現狀條件等科學選擇苗木品種和種植位置。對于規則種植,應保證栽植的統一性與對稱性,對苗木行間距、樹冠、高度、干徑、分枝點等重點控制,保證種植的一致性。栽植過程中需控制好苗木觀賞面的朝向,從長遠角度出發進行科學栽植。對于大樹移植或珍稀品種栽植可采用生根激素、樹干保濕、提前斷根等方式處理,以提高成活率。
園林綠化的栽植,通常是做好栽植規劃且選好栽植地點后進行的,整地是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因地制宜,根據設計圖紙的要求,清排場地雜草、雜物、土石坷、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根據栽植品種、地形坡度走勢、周邊環境、原狀土性質等進行翻土、整理地形,優選PH 值為5.5 至7.5 的種植土。喬木應在規范要求的土球基礎上再留出不小于50cm 的適應喬木根部生長的空間,灌木栽植深度應不小于50cm,草地不小于3cm。園林綠化苗木的種植,不能只追求景觀效應,還應充分考慮到地面水的排放和收集,注意與地下市政管網、既有構筑物及地面建筑物、架空管線的交叉關系。
裸根喬木幼苗的種植深度應距離原根5-10cm;灌木的深度應與原始根齊平;竹子的種植深度應比原來深5-10cm;帶土球的幼苗種植深度應覆蓋土球2-3cm,去除土球上的包裝,保證地下根系生長。種植后應及時澆灌定根水,一次灌足灌透并壓實土壤,固定好樹木支架,保證根系與土壤結合緊密,連續澆灌三次保活水,小水漫灌,禁止大水灌溉,澆足澆飽,不留空隙。
如果苗木運至施工現場,不能立即種植,應采取假植,保證苗木成活率。裸根苗假植應將苗木約30°的方向集中種植在假植溝內,樹梢通常朝向南或西,土壤分層并在根部壓實,對樹枝和樹葉進行高頻噴霧,同時覆蓋遮陰網。帶土球苗木假植時,樹冠需要收縮捆扎,使冠與冠、土球與土球形成相互依附,相互擠密,根部覆土,埋1/3 土球作為深度控制標準,填充土球之間的空隙,樹冠和土球均勻撒水,使表面充分濕潤,以達到長期保濕。
綠化栽植成活率和栽植品質離不開良好的養護技術。苗木栽植后的1-2 周是苗木養護的關鍵時期,養護人員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充足的水分是保障苗木成活和正常生長的重要條件,必須做好灌溉,三次保活水澆灌后,進入常規養護。每次苗木澆水要一次性澆透,根據苗木的生長規律和土壤的實際情況定期、定量的澆水。澆水一般在清晨或傍晚進行,采用河水和塘水最佳,為保證葉片水分供給,可適當進行葉面噴灑,也有利于沖去葉片上的灰塵,促進苗木光合作用。苗木栽植要做好排澇工作,規劃地周邊要挖好排水溝,防止暴風雨雪天氣過多積水導致內澇,影響苗木成活。
苗木在發芽、開花、結果前三個時間段需要注意施肥。根據苗木種類確定肥種,針葉樹比闊葉樹需氮多,需磷少;根據土壤條件確定施肥次數和用量,沙質土保肥能力差,宜少量多次施有機肥,粘質土通氣性差,溫度低,可適當增加馬羊糞等熱性肥,還可以通過肥料酸堿性來調節土壤酸堿度,達到改良土壤的目的;掌握天氣進行施肥,天氣晴朗,土壤干燥利于施肥。施肥中要避免施肥點離樹根越近越好、肥量越多越好、施肥時間按忙閑、施肥種類隨意定、重地下輕地上等誤區,做到科學合理施肥,達到促進苗木生長。
城市綠化大多為小區、公園、市政道路周邊,土壤結構不同于森林土壤,易發生板結、積水或受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污染,因此應加強日常養護管理。定期對土壤進行人工翻耕、打孔排澇,保持土壤透氣性,減少綠地內競爭性雜草、不良樹蔭的影響。
城市綠化很大作用是用來滿足觀賞性,整形修枝不僅能調節光照、養分,利于通風,促進苗木生長,也是保證植物觀賞性的重要手段。通常,開花喬木要在花后修枝,觀賞性喬木整形修枝要考慮與周圍環境相得益彰,保持樹冠的完整性,修枝時主要修去病蟲枝、枯死枝、下垂枝、內膛枝,修枝的下緣線應在1.8-2.5m 以內,修枝應留強去弱,疏密適中。
病蟲害防治是綠化養護中一項重要工作,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基本原則,做到勤觀察,早發現,早防治,結合物理、化學、生物方法避免病蟲害大面積發生。養護中要查準防治對象,根據藥劑性質和使用方法對癥下藥,觀察掌握病蟲害規律,適時施藥,不可長期使用單一藥劑,防止抗藥性,嚴格掌握使用濃度,控制藥量,防止產生藥害。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綠化植栽和養護工作的重要性也越發凸顯。我們需要積極探究更好的植栽措施及養護技術,有效提升苗木成活率,從根本上改善養護工作質量,提升城市綠化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