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 坡
(山東洪通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72000)
清水混凝土是直接利用混凝土成型后的自然質感作為飾面效果,同時在表面涂一層透明的保護劑,顯得渾然天成,天然而莊重,內斂而平和。它使混凝土更加富有表現力,充分強調了造型的藝術性、材料的特異性。采用清水混凝土不僅可以提高工程的質量和建筑的使用壽命,而且還減少了裝飾涂料的使用,有效節約了資源。在國內外已經有很多建筑以清水混凝土為主要建筑材料進行建設,如國外的悉尼歌劇院、倫敦地鐵站等;國內的上海楊浦大橋、深圳地鐵7 號線等。而隨著綠色建筑的客觀需求及可持續發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工程建設理念實現了從“質量”到“品質”的提升,清水混凝土作為節約能源、環保型的建筑方式,契合交通工程對工程品位的需求。
2.1 美觀清水混凝土色彩均勻,結構輪廓與紋飾清晰、完整,可以提高建筑的藝術觀賞價值,另外,在混凝土結構的施工全過程采用清水混凝土,可以提升結構內、外部澆筑的整體質量,使結構與裝飾一次成型,防止通過裝飾遮掩混凝土結構的質量問題。
2.2 環保、成本較低清水混凝土能夠一次澆筑成型,無需剔鑿修補,無需抹灰,減少了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工程垃圾和環境污染,十分環保。而且,采用清水混凝土能夠防止抹灰斷裂、空鼓脫落等現象,減少了漏漿、樓板裂縫等質量問題。由于省去了抹灰流程,減少了后期的維修費用,節約了項目總造價,縮減了施工周期,因此,大大提高了工程的經濟效益。
建筑工程中,清水混凝土表面的平整性誤差應小于3mm,并避免清水混凝土外表出現氣泡;表面裂紋寬度應小于0.15mm;保證清水混凝土表面色澤及平整性,保證其沒有污染、損壞等情況,表面沒有漏漿、脫模、臌脹等現象,結構沒有錯臺與冷縫;根據建筑施工時的裝飾標準,預留縫條,形成比較規則的分隔縫;裝飾線條外形應均衡、平整、順直。
配合比設計是混凝土的核心技術,與普通混凝土相比,清水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在設計過程中除了要做到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學性能、耐久性能、經濟性能基本要求,還需要滿足清水混凝土對外觀的高要求,達到“內實外美”的效果。根據清水混凝土性能量化參數要求,測試了粗骨料形態學基本參數,在超百組室內試驗的基礎上,研究了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坍落度經時損失、含氣量、泌水等性能,測試了硬化混凝土強度、抗水滲性、氯離子滲透性以及混凝土的變形等性能,掌握了現場用原材料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規律,形成了用于車站施工的高耐久性清水混凝土配合比。用2 個系列配比配制的混凝土的工作性、坍落度經時損失、含氣量、力學性能、耐久性能、外觀氣泡色差等滿足清水混凝土的要求,可以用于現場清水構件的施工。
清水混凝土的定型處理和早期維護是在拆除模板前進行的,選擇和安裝模板時,應盡量防止產生環向模板拼縫,并且2 個豎向拼縫在施工階段要盡量防止產生漏漿和錯臺現象。為了滿足設計要求,制作模板時,應對環向鋼板采用滿焊連接模式,并打磨焊縫處,保證清水混凝土表面的平整。
清水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關鍵環節之一即脫模劑的選用,脫模劑的種類非常多,包括硬脂酸鋅、聚酰胺樹脂、硅油類脫模劑等。脫模劑的選取要結合工程需要和注射制品用材料決定,目前,使用最頻繁、操作較便利的是噴涂霧化脫模劑,使用數量應以可以順利令制品脫模為原則,并盡可能少用。脫模劑用量過多會影響制品外觀性能,產生油斑或令制品外表變暗,尤其是對色澤要求很高的制品有很大影響,有時需禁止使用。
清水混凝土施工中,澆筑環節十分關鍵,澆筑過程應注意以下要點:1) 混凝土澆筑階段,采取分層下料與振搗模式。根據實際狀況,分層厚度應不大于40cm,且采取分層標尺桿嚴格管理澆筑厚度;2) 澆筑混凝土時,要重視模板與鋼筋看護,澆筑工作結束后,整理混凝土結構上部的裸露鋼筋,使之就緒;3) 各層下料任務結束以后,利用60kHz 振搗棒進行振搗處理。將第1 層混凝土結構的振搗時間控制在20s,防止由于振搗過度產生跑漿現象,其余各層混凝土振搗時間控制在30s 以上,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則,振搗棒的插入深度應在被振搗層50mm 以下。
建筑建設中,清水混凝土施工有很好的使用效果,但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突發狀況,導致混凝土表面出現質量缺陷,最常見的是混凝土表面的氣泡現象,既影響美觀性,還影響使用期限,甚至產生孔口等現象,這些問題的產生需要及時處理。通常情況下,拆模以后會先清理混凝土表面,采用相同的物料在有問題的位置進行重新修補,待填充混凝土凝結后進行打磨。在混凝土澆筑階段,裂縫的出現是一個很難處理的缺陷。
綜上所述,清水混凝土施工是專業性較強施工內容,包含的施工工序及施工要點非常多。施工企業要按照建筑項目的施工要求,嚴格管理清水混凝土的施工過程,并采取科學的方法,貫徹落實清水混凝土的養護工作,從而更好地維護成品,以獲得較好的建筑項目施工效果,確保建筑項目的總體性能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