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光
(山西潞安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長治 046300)
在建筑工程樁基結構施工期間,通常會使用鋼材料與木材料,沉樁期間會使用機械設備對其進行壓入與打入處理,使其夯實在土層中,促進地基承載能力的提升。但是,當前很多企業在施工期間,未能針對樁基結構進行合理的處理,未能合理進行地質勘查,無法保證數據信息的準確性與可靠性,且樁基的設計不能滿足當前的施工發展需求,難以創建標準化的施工技術方式與管理方法,嚴重影響樁基結構的施工質量,甚至埋下安全隱患。
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泥漿可能會出現沉淀現象,很難對厚度進行有效測定。如果超灌混凝土不足,往往會產生夾泥問題,進而影響樁頂混凝土施工質量;在混凝土澆筑完畢后,需要進行鋼護筒預埋、拆除施工,在此過程中一旦用力過度或用力不均勻,也會影響樁頂混凝土澆筑質量;在對混凝土樁頭進行開鑿時,如果所用風鎬功率較大,在施工過程中可能會對附近的混凝土產生擾動,導致混凝土施工質量受到影響。
首先要做好樁基施工的準備工作,它的準備工作包括施工區域的現場調查,相關數據與資料的搜集,做完準備工作后,進行樁基的設計方案工作,對預制樁進行制定。在制定預制樁是原材料采用鋼筋、混凝土等材料,將制作完畢的預制柱,應用吊機運送到指定位置,之后用重錘將預制樁壓入指定位置內。鋼筋混凝土材質的預制樁有很多的優點,其中有操作簡單,制作簡單等,同時還能夠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由于樁基的位置是根據現場的情況,提前設計好的,所以能將樁基的承載能力有效的發揮出來,為建筑的穩定與安全性更好的保駕護航。在施工現場一定要注意對樁基的保護,不要進行碰撞,以免影響樁基的質量,導致承載能力下降。
灌柱樁的應用要用于現場的制作,在制作前要結合建筑的需要,進行相關的測量,測量后要找到合適的護筒埋設點,然后應用鉆機進行鉆孔,鉆孔完成后,要對鉆孔內的碎石和雜物進行清理。同時也要制作鋼筋籠,鋼筋籠制作完成后,將鋼筋籠安裝到樁基之上,然后開始混凝土灌注的工作。鋼筋混凝土灌注樁的最大優點就是將樁基的承載能力提高了很多,在同等條件下與樁基相比,灌注樁的承載能力是樁基的兩倍,所以這種樁基通常被用在質量要求比較高和高層的建筑之中,因為它的施工過程比較復雜,會耗費很長的時間。
在使用混凝土材料的過程中,施工企業應制定完善的操作方案,提升混凝土樁基的實用性,增強負荷強度,保證制作的便利性,在合理施工的情況下,明確原材料比重,進行施工程序的規范,充分發揮先進樁基施工技術優勢,在合理選擇混凝土原材料的情況下,預先針對土樁結構進行合理的制作處理,在嚴格開展土樁長度與粗細骨料質量管理工作的情況下,將堆砌層數控制在3 層左右,以免出現斷裂的現象,保證工程施工質量符合標準[4]。
在制作鋼樁的過程中,施工企業應針對原材料進行合理的選擇與處理,統一施工標準,按照規范性要求進行強度與精確度指標的處理,提升測定工作效果。在鋼樁結構施工過程中,企業應預防腐蝕問題,在合理防腐處理的情況下,提升環境的優化效果,避免空氣濕度對材料質量造成影響。為了更好的提升工程結構施工穩定性,在施工之前,企業應針對原材料進行合理的檢查,去除鋼樁中的銹蝕問題,保證焊接結構的接口整齊性符合要求,在預防誤差問題的情況下,保證焊接角度符合要求,提升設計工作效果。在鋼樁運輸的過程中,應合理預防磕碰問題,避免損壞現象,保證鋼樁角度與位置等符合當前的設計工作要求,完善操作流程,提升鋼樁結構的穩定性與精確度[5]。
在建筑樁基工程施工現場設立施工質量管理小組,主要負責人為項目經理,并配備必要的安全員、工程師、質檢員以及相關技術人員,對樁基工程質量檢驗標準進行明確,安排專門人員負責施工質量監管;在樁基施工質量管理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相關制度,實現對樁基工程施工全方位、動態化、全過程的質量控制,消除質量管理漏洞。
從制度上實現對樁基工程施工質量控制,做好圖紙審查與技術交底工作。管理人員需要對施工圖進行嚴格審查,對設計文件、施工規范內容進行了解和熟悉。在正式施工之前,工程師需要向施工人員說明樁基施工操作技術,確保技術交底充分;堅持“三檢”制度,即自檢、互檢以及交接檢驗;實行三級計量評審制度,對測量樁點進行有效保護,以免后續施工破壞樁點;反復核對工程測量結果,保證樁結構尺寸、中線以及水平位置滿足設計要求;嚴格執行質量事故報告制度,在樁基工程施工中,一旦出現質量事故,必須嚴格按照相應程序進行處理;安排專門質檢工程師負責關鍵工序檢驗,加大施工質量監管力度,及時發現樁基施工中出現的各類質量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4]。
在建筑工程樁基施工的過程中,企業需合理使用先進的施工技術方式,完善管理體系與內容,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在科學研究與分析的情況下,提升各方面工作效果,確保整體工作都能符合時代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