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璐
近年來,我國對于農村建設加大力度進行全面發展改革,新農村電氣化建設是落實“三新”農電發展戰略的具體實踐,但是在實際建設過程中暴露出諸多問題。新農村建設要因地制宜、政企合作、點面結合、好快并重、統籌兼顧、有序推進,才能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才能務實高效地完成此項工程,真正做到“民心工程”得民心,“惠民工程”得實惠。
目前,政府已啟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部分鄉村公路和醫療衛生設施等基礎性工程已相繼建成。但建設的總體規劃和規模沒有與新農村電氣化工程有機結合,加之新農村建設速度較為緩慢,可能會在新農村電氣化工程建成后出現配電變壓器布局不合理、局部供電負荷分配不均、供電卡口等問題。因此,在選擇新農村電氣化工程建設的試點鄉鎮、村時,應盡可能選擇新農村建設基本成形的鄉鎮、村進行建設,或者在掌握該鄉鎮、村的發展規劃、設計、建設的同時,進行新農村電氣化電網建設與改造。
現在縣級供電企業進行新農村電氣化工程建設,由于其躉售代管的特殊體制,建設資金全部為企業自籌,對于效益比較差的或者虧損的縣公司就不能保證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到新農村電氣化工程建設中。并且多數縣供電企業還要兼顧重要的輸、配電網絡建設,靠縣公司自籌資金來建設一個新農村電氣化村還不算太大的問題,但要建設符合標準的電氣化鎮與電氣化縣,可能就會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目前,各地方政府已啟動不同程度的新農村建設工作,建成了部分鄉村公路和醫療衛生設施等基礎設施,有的地方還有合村并居等新農村建設規劃,但是建設速度過于緩慢,如果我們沒有統籌考慮政府整體規劃,這同樣會造成資源、資金浪費,重復投資的現象。沒有有效地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與配合,配變位置與線路走廊不能與整體的長遠規劃相結合,造成改造就是在原有基礎上的修修補補。
黨中央明確了國家推進新農村電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同時賦予了各級政府推進新農村電氣化建設的職責,新農村電氣化事業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共同推進。健全完善工作機制,是實施新農村電氣化工程建設的關鍵所在。供電企業應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建立由政府主導的新農村電氣化建設工作機制,成立由政府部門掛帥的各級" 新農村電氣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請求政府出臺新農村電氣化建設實施辦法,明確收費標準、補償標準等政策視同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工程,積極主動向各級政府匯報,提出農網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
推進新農村電氣化建設,解決工程建設資金問題是關鍵。應積極與有關部門溝通,爭取省、市電力公司專項資金的支持和地方政府資金的投入,廣泛籌措建設資金。
新農村電氣化建設是一項綜合性工程,涉及規劃、設計、工程建設、生產、管理、服務等各項工作,必須確定實施的試點,要結合經濟發展規劃,先試點再整體推進。在實施新農村電氣化建設的過程中,針對各個鄉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差異性,要做好“全面推進”和“因地制宜”兩條原則的統一性。扎實推進試點工程建設,按照既定標準和目標完成新農村電氣化建設項目,把工程做細、做實。在總結試點工程經驗的基礎上,全面實施新農村電氣化“百千萬”工程,真正使農村電網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電氣化建設工作應結合縣域經濟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整體規劃,先期對主網、城配網和農配網建設規劃進行滾動修訂,形成科學、合理、安全、可靠的供電網絡。在新農村電氣化鄉鎮、電氣化村的具體規劃布點中,做到與縣(市) 新農村建設工程總體規劃及具體實施進度相結合,與農村電網的實際狀況相結合,把解決農村電網的難點、熱點問題放在首位,著重完善農網基礎設施,避免盲目投資和無序建設,確保電氣化發展水平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用電需求。
農業電氣化建設工作的開展可以全面地提高農村的生產力水平,促進農村生活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建設,從而更好地維護和實現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農村現代化建設基本前提是農村電氣化建設能夠順利完成。農村電氣化建設的完整度與農村生產力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與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有直接的聯系,更對農民生活質量的高低起著決定作用。實現電氣化后的農村,家里都安裝了電視、電冰箱、空調等家用電器,提高了農村群眾的生活質量,還有的農村增加了寬帶,家家戶戶使用了電腦,網上學農業知識、網上購物,不但促進了農業的發展還使農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農村電氣化的建設是保持農電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需要。農村電氣化可以進一步擴大電力在農村的應用,促進各種家用電器在農村的發展,發掘農村的消費市場,促進農村電氣化的持續發展。同時農村實現電氣化也帶動了其它企業的發展,原來在農網技改以前,大多數農村由于電壓低,無法使用糧食機械產品,如今的農村已走出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種方式,向著機械化、自動化方向發展。
新農村電氣化建設是繼一、二期農網改造后又一次高標準、大投入的農村電網升級換代工程。電氣化建設工程項目紛繁而復雜,涉及方方面面,建設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實際問題。只要我們因地制宜,做到政企合作、點面結合、好快并重、統籌兼顧、有序推進,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