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志偉
(天津體育學院運動與文化藝術學院,天津 300000)
2006 年,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同發布決定,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中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簡稱陽光體育運動)。2019 年9 月2 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又對學校體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說明我國正處于有由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的重要歷史時期。本研究是在陽光體育運動的時代背景下,結合《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分析當代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提出一系列引導和干預大學生自主參與體育健身的建議,旨在讓大學生從主觀意識上對體育健身引起重視,從而真正達到讓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提高整體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的目的。
本文通過對天津市六所非體育類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進行調查得知,該六所高校體質健康測試及格率均在64%—68%之間,遠未達到國家教育部和體育總局提出的合格率為85%的要求。大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大學生主觀意識上缺乏自覺主動參與體育健身的動機;另一方面是沒有充足的時間和場地器材等客觀原因。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高校的相關部門和體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扎實推進校園陽光體育工程的建設,在大學生思想意識上給予合理的引導和政策干預,讓學生想健身;在時間上和場地設施上給予充足的保障,讓學生能健身。
研究對象:高校大學生。
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質化研究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
本研究隨機抽取天津市6 所非體育專業普通高校的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統計結果顯示,6 所高校近三年的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接近,以及格分數按照60-100 分計算,及格率基本64%—68%之間,其中成績達到優秀水平(測試分數90-100 分)的學生比例僅0.77%。這說明這些高校的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離陽光體育運動提到的85%的標準還存在很大差距,需要加強學生在校期間的體育鍛煉的強度,進一步提高學生整體身體素質。
另外經調查顯示,體重指標中超重和肥胖的學生比例達到了21.7%,體重偏瘦比例為6.5%,且肥胖和偏瘦的學生直接影響著整體的體質健康測試水平。
據調查,絕大多數高校的大學生主觀上都知道體育鍛煉對于身體健康的意義,但現實中能夠真正做到堅持體育鍛煉的學生卻很少。能堅持做到一年中平均每周鍛煉三次、每次鍛煉持續時間達到90 分鐘以上的學生比例不到10%,且鍛煉時間比較隨意,沒有固定的計劃,想鍛煉了就去進行鍛煉,有點累了就休息或者停止鍛煉。學生選擇最多的運動項目主要集中在跑步、籃球和足球三個項目。大學生可選擇的運動項目較少,種類單一。
據調查,大多數學生表示校內課程繁多,尤其大一大二年級的學生,需要面對公共課和專業課的雙重壓力,課下還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大三的學生要面對各種考取職業資格證和為考研做學習準備,大四的學生一般外出實習且面對就業壓力,以上種種因素導致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期間充滿各種壓力,課余時間也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參加體育鍛煉。
大多數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是在戶外進行,受天氣和氣候的影響較大,在風雨天氣和冬季低溫等惡劣天氣,是無法進行戶外活動的。而且北方的冬天氣溫較低且持續時間長,夏天氣溫較高,也不適合高強度的戶外運動。所以大部分學生一年中的最佳鍛煉時間變的少之又少。
據調查,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90%以上選擇在傍晚以后進行,而其中又有75%的同學鍛煉的項目是在室外操場跑步。大多數高校的體育館并不是面向全體學生開放的,而學生下課后因室外氣溫、光線和場地原因可選擇的健身項目就少了很多,除了籃球和足球以外,跑步就成了大多數同學的健身項目,而且參與鍛煉的人中只有不到20%能夠達到90 分鐘以上的,學生鍛煉的負荷和強度不夠,健身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隨著科技進步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智能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的廣泛普及,伴隨其衍生的娛樂產品也越來越多,例如各類手機游戲、短視頻軟件等等,絕大多數學生課余時間都被這些游戲和軟件所消耗,如果學生自控能力差,不能很好的控制玩手機電腦的時間,其產生的負面影響較多,包括熬夜玩手機,幾乎每個學生在宿舍睡覺前都會玩手機,時間過長就會導致睡眠不足,久而久之養成壞習慣會對身體健康產生一定危害;另外一些同學在上課時也會偷偷玩手機,這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
大多數學校體育課還停留在體育技能的訓練上,而對于體育健身理論上的普及不夠,學生也一般不會主動通過其他渠道去了解體育健身的理論知識,所以大學生對于如何科學的健身及各類健身方式能給身體機能帶來的影響不夠了解,大多數學生因缺乏科學的理論知識導致負荷、強度過小而達不到鍛煉效果或者強度過大導致受傷。這樣會更加不利于校園體育運動的開展。
有些高校因場地、器材、經費和校園安全穩定原因很少甚至不組織各類學生體育比賽,學生只能小范圍進行非正規的比賽,遠遠達不到競賽的強度和目的,而且還有很多高校還沒有校運動隊,也不參加任何區、市、省級比賽,說明部分學校還沒有對學校體育運動隊建設引起重視。
每個人都存在惰性,惰性的定義是人在主觀上的因素導致無法按照既定目標付出行動的心理狀態,是人的本性和習慣。因為體育鍛煉是需要挑戰和對抗身體舒適區的,所以當一個人自控能力稍差或者主觀意識上缺乏對體育健身的重視,那么就需要一套完善的干預體系去進行要求和約束。而經調查,絕大多數高校沒有制定要求和干預學生參與體育健身相關的文件措施,學生沒有任何壓力去主動參與體育健身活動,即使在時間充足的情況下也寧愿躺在宿舍玩手機,不出去進行體育活動。而缺乏干預措施也導致學生意識上對體育課和體質健康測試不夠重視,體育課上偷懶和體質健康測試測試中敷衍了事,因為學生知道即使測試不及格也不會對自己產生任何影響,所以導致體質健康測試水平不真實而出現偏差。
組織開展各類體育健身系列主題活動,包括體育競賽,趣味運動會及其他休閑體育活動,把體育活動周期化、常規化,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校園體育健身氛圍,帶動學生參與健身的積極性。使學生由參與活動體系逐漸過渡到競賽體系,這也是學生運動水平提升和成長的過程。同時開展不同層次水平的運動隊建設,并組織運動隊進行系統的訓練和比賽,使高水平學生有更好提升自己和發揮特長的平臺,同時也為國家發掘和培養體育后備人才。
高校在開設體育實踐課的同時應穿插理論課教學,理論指導實踐,讓學生更深刻理解健身給身體帶來的好處,教會學生如何科學的進行健身,讓學生學會制定簡單的運動處方及避免運動損傷的方法,使學生們重視體育鍛煉的作用,學會利用課余時間為自己制定科學的健身計劃。懂健身,會健身,從思想觀念和行動能力上提高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據調查,90%以上的同學都強烈建議學校體育館應全天無償對學生開放,特別是周末和假期,讓大學生在時間充足的前提下自主進行體育鍛煉。并且室內場館可以讓學生避免因天氣和氣候等因素產生的影響,有利于學生養成持續鍛煉的習慣。學校的體育場館就是給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學校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讓學生進入體育場館,而不是空著當擺設。另外學校的體育器材如球類、跳繩、體操墊等,在不影響校園安全和正常上課秩序的前提下,都可以無償的借給學生使用,和校園圖書館一樣,建立實名借用機制,為學生參與體育健身提供足夠的支持。
體育課采用專項選修的形式,項目要豐富多樣,且每學期學生不可重復選擇同一個項目,這樣學生兩年至少可以掌握四項體育健身項目,豐富了學生進行體育健身的多樣性,增加了大學生健身的途徑,同時也響應了陽光體育運動提出的大學生至少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的號召。這樣學生可選擇的健身項目增加,健身過程不再枯燥單一,而是在游戲和比賽中達到了鍛煉身體的目的。建議學校支持和提倡籃排足等團隊球類項目,一方面相應國家《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中提出的要大力發展“三大球”為代表的集體對抗性項目的號召,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在對抗過程中鍛煉了團隊協作、積極進取和勇敢頑強的競技精神。
安排專人負責,有教師指導。學生可以根據興趣愛好選擇加入體育社團,每周設定至少一次活動日,讓有特長的學生能夠發揮能動作用,而且讓參加的學生在形形色色的體育社團中進行互相交流和學習,在體育課外也能學習和掌握其他的健身項目。
讓學生能夠完全積極主動的走出宿舍,走進體育場,僅僅依靠學生的自覺性是不夠的,學校應根據陽光體育運動和《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定校園體育健身相關文件,給在校的每個學生建立校園體育健身檔案,紀錄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情況(如體育課表現、參賽情況、是否參加社團及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等),把學生參與體育健身的情況與綜合考評成績掛鉤,給予學生一定的壓力,讓學生對體育鍛煉及體質健康測試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樣學生才會真正的形成鍛煉意識,產生體育鍛煉的動力。
學校體育是群眾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也正處于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的重要時期,要實現體育強國的目標首先要從校園體育強盛做起,要想真正的提高我國全民身體素質,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占有重要地位,大學生群體是我國的棟梁,他們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他們的健康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但現實中我們評價一名大學生是否合格更多的是強調成績和學分等智力因素,從而忽略了身體是否健康。能否真正的適應社會這個關鍵因素。身體是否健康直接影響個人的職業發展,所以這就需要高校對大學生體育健身引起足夠的重視,校園體育工作僅僅依靠體育教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校其他部門的支持與配合,學校開展體育活動需要場地、器材、人力及資金上的支持,學校要充分認識到體育活動給學生學習和生活帶來的好處,給予學生體育活動充足的幫助和支持,不能因噎廢食,怕學生受傷或引起沖突而不組織對抗性比賽。
2019 年9 月2 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不僅對高校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著重提出要大力發展“三大球”為代表的集體對抗性項目,而并非個人項目。說明國家意識到體育理念是教育理念的組成部分,“三大球”等集體對抗類項目可以充分體現體育帶給我們的團隊配合、分工協作,互相信任及球員之間共同面對勝利的喜悅和直面挫折的勇氣等,這是大學生在成長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和品質。
由此看來,校園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工作者要通過不斷努力,使大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感受體育運動帶來健康的體魄,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快樂的生活方式,成為身心健康、道德高尚和人格健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