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國繪畫史上,吳冠中的藝術思想與實踐成就可謂是舉足輕重。他借鑒西方繪畫技法,融合中國傳統繪畫,強調藝術創作要“美”,要服務于人的精神與心靈。梳理吳冠中的藝術繪畫作品可以發現,形式美一以貫之,但又不失傳統,表現出特有的藝術韻味與情調。文章圍繞吳冠中的藝術作品,探究其形式美特點,并就其形成因素展開挖掘。
關鍵詞:吳冠中;藝術創作;形式美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專業研究類課題“吳冠中藝術作品形式美特點及其形成因素研究”(KJXJ19435)研究成果。
在中國美術界,吳冠中開創了自律美學的新時代,在其《繪畫的形式美》中,他提出“藝術的價值在于藝術自身”。不過,從現代美學范疇來看,形式美與內容美兩者存在本質的區別。吳冠中結合自身的藝術實踐,對形式美的闡述也受到美術界的誤解,如“美”與“漂亮”的爭辯。事實上,吳冠中對“美”與“漂亮”的認定,也有嚴格的表述。是“美”還是“漂亮”,似乎沒有必要來咬文嚼字,但在造型藝術領域,兩者確實不同。“漂亮”體現在造型的細膩與柔和,側重于渲染效果;“美”則緣于形式、結構、色彩的藝術化呈現。在繪畫實踐中,內容美側重于繪畫的對象、材質等,而形式美多是由線條、色彩等構成的外在美,與繪畫對象的美丑無關。本文著重從其作品的形式美探究中,挖掘其藝術理念與形成因素。
一、吳冠中藝術作品中的形式美探究
(一)點線面的形式美表現
從繪畫形式來看,點、線、面是構成基礎,也是藝術創作基本元素。吳冠中藝術作品對用線十分考究,強調“以線造型”,來表現自然形體,傳達特有的藝術情感。吳冠中的藝術作品在線條的運用上可謂是豐富多彩,有曲有直,有剛有柔,有粗有細,有滑有澀,不同作品中,線條所傳達的藝術性格迥然不同。這些線條的藝術情感,與吳冠中對藝術形式美感的把握有直接關系。疏密有致的線條,正是創作者內心情感的一種昭示。同時,吳冠中洋為中用的藝術造詣,使西方繪畫色彩強調鮮明的對比,與傳統民間藝術講究色彩的靈活鮮亮相結合,使其作品在色彩表現上中西合璧。如《紫藤》《松魂》《長城》等作品,線條是構成畫面的主要特點,但從畫面中很難找到具體的松、藤、長城形象,卻能夠婉轉地表達藝術家對創作對象的凝煉刻畫。
藝術創作并非一成不變。對于創作理念的轉換,也會影響創作者對點、線、面的表現手法。點、線、面是藝術抽象形態的基本要素,線條的粗細、深淺,點的外形大小變化,給繪畫作品帶來不同的意境表現。在《中國城》《故鄉》《水鄉行》等作品中,吳冠中以中國古鎮為創作對象,挖掘不同水鄉古鎮的藝術特色,并采用“點”手法來表現其形式美。在作品中,大小不一、方圓不定的“點”,融匯成一幅幅獨具古鎮魅力的畫卷。這些“點”,可以是樓房的抽象表現,可以是燈火闌珊的凝煉表達。同樣,線條在吳冠中的繪畫作品中,也拿捏得十分到位。在《花花世界》中,不規則的線條,或飄逸瀟灑,或濃重大氣,加之閃閃點點的色塊,讓作品的藝術境界油然而生,原本靜態的畫,瞬間“動態”起來。對點、線的鐘愛,也可以從吳冠中的藝術作品命名中窺見一斑。如《春之線》《點線迎春》等作品。這些點、線、色彩所融合的藝術形式美感,仿佛婉轉悠揚的和諧樂曲,令人稱奇。
點、線、面作為藝術表現語言,在吳冠中的不同作品中,其視覺表現特色也各不相同。藝術家對藝術風格與藝術情感的把握,往往通過視覺元素的運用,來為作品增色。藝術家自身的創作理性與觀念,也要深刻影響其作品的藝術表現魅力。同樣,吳冠中兼具西方繪畫、東方美術的設計理念,對畫面空間架構的多樣組合與重建,讓作品展現出自身的秩序感、韻律感和節奏。以音樂為例,一首樂曲,往往需要重復一些音節或旋律,實現對音樂主題的再現與強調。節奏是音樂元素,在繪畫構成中,節奏表現為藝術創作的形式美,或有規律的、周期性的排列組合方式,使得畫面呈現相應的韻律,給作品增添和諧統一的藝術美感。如《窗之眼》《都市》,吳冠中利用彩墨抽象手法,運用點、線、面來構圖,并從藝術化漸變、放射、重復、密集等結構表現中來實現畫面空間的有序分割,讓整個作品畫面結構更合理,視覺表現更具美感。
(二)構圖的形式美表現
傳統繪畫中,對構圖要素非常重視。吳冠中在藝術創作中,對構圖的理解與詮釋,重點放在了形式構成法則上。繪畫本身具有創作多樣性,不同的形式構成,使其在藝術表現上呈現不同的藝術風格。藝術造型中的構成與節奏,對吳冠中藝術創作也帶來深刻影響。傳統繪畫中的畫面分割方法過于單一,表現在構圖上顯得單調,無法融合創作者更多的藝術情感。為此,吳冠中從傳統繪畫構圖中,關注簡繁、疏密、虛實變化,并運用西方繪畫中的各類修飾手法,來讓作品更具視覺表現力。在《雙燕》中,除了點線面藝術元素的巧妙運用外,我們從畫面構圖上來欣賞,中間畫面與周圍形成的虛實關系,左上角的飛檐,讓整個畫面更為簡潔,輪廓線更為突出。從畫面構成處理上,吳冠中從整體上把握結構與布局,并從天空、墻面、水面白色的運用,墻頭、樹干的灰墨、灰綠運用,不同色調的差異化表現,給觀賞者帶來愉悅的內心體驗。
構圖是藝術家表現作品主題思想、處理空間人與物關系位置時的藝術整體設計手法。在《古畫品錄》中,“經營位置”闡述的就是關于構圖的問題。從藝術作品鑒賞來看,構圖是帶給欣賞者形式美的重要載體,而成功的構圖,更有助于突出藝術家的創作意圖,表達創作者的藝術審美與情感寄托。從油畫創作實踐來看,前景是構圖最難的地方,特別是風景油畫,如果采用透視法,則需要占用更多的前景空間,勢必會減少遠景的層次性與豐富性。通常,在畫面藝術表現上,占據面積最大的地方,也是展現藝術創作效果的重點。如果想要表達引人入勝的中景或遠景,則需要設法減少前景的面積比例。吳冠中在油畫民族化、國畫現代化研究與實踐中,對構圖的理解,更是融合東西,不拘泥于西方的焦點透視法,再從傳統繪畫的全景式、長卷式構圖中借鑒優點,以移動視點來布局構圖。由此,對焦點透視的空間表現雖帶來弱化,卻讓整個畫卷的藝術形式美感突出,兼具內容與形式的相得益彰。
形式美感中的造型藝術,往往從作品所塑造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通常,欣賞一幅美術作品,首先要強調審美的獨立性,要參照藝術作品,挖掘其形式美感。對照吳冠中藝術作品中的造型特點,其油畫《桂林》采用全景式構圖方式,對前景、中景、遠景進行了統一布局,滿足不同視角的多樣化審視。整幅畫面結構穩定,內涵豐富,情感崇高。同樣,在其《長江萬里圖》中,吳冠中引入傳統構圖手法,利用長卷式構圖,來展現長江多個宏大場面的內容,其形式美與其內容表達形成統一。《長江萬里圖》包含三段美景,每段都是獨立的,而三段連起來又形成整體關聯性,使觀賞者能夠從其形式美中一覽長江之美景。
二、吳冠中藝術創作形式美的形成淵源
吳冠中的藝術創作之路是曲折而豐富的。在家國窮困之際,吳冠中西渡留學,學成回國投身于藝術創作領域,從東方走向西方,再從西方回到東方,將西方繪畫之文明與中國傳統繪畫之精神進行了東西合璧,推動“油畫民族化、國畫現代化”的發展。對于吳冠中藝術創作中的形式美理解,我們將從藝術家的成長歷程入手進行分析。
(一)吳冠中開辟了認識世界的新視野
藝術家之所以稱為藝術家,必然有其認識世界的新思路。吳冠中在認識藝術、自然、生命過程中,為我們呈現了獨特的藝術精神。形式美在吳冠中的眼里是自然的、內在的,更像是一種精神,融合了東西方文化脈絡的“美”。早些時候,吳冠中留學巴黎,學習西方藝術文化。彼時的巴黎藝術家對精準模仿式繪畫創作給予擯棄,積極探索不由題材內容限定的藝術表現形式。在中國傳統繪畫里,“虛以待物”正是強調藝術表現形式獨立性的一種理念,讓中國藝術家,從中感受到藝術創作思想的“自律性”。吳冠中深諳中國傳統繪畫之特色,又全面梳理西方繪畫之新意,提出形式美創作理念。吳冠中認為,在繪畫創作主流意識中,“內容決定形式”是一般規則,但卻受到質疑,他提出:“三十六行,各行有各行關系到自身存亡的大問題,美術有無存在的必要,依賴于形式美能否獨立存在的客觀實踐。”由此延伸出一系列質疑:對于繪畫中的造型藝術,其本身在于表現什么?不同藝術家所探究的藝術創作形式,其目標在于說明什么?吳冠中在對藝術創作深切思考后提出,形式美指向形而上的空間形式與自身關系的美學意義和價值,他還將將形式美概括為“追求美”與“追求意境”兩個方面。由此來看,藝術家所創作的作品,不會因題材內容而束縛創作者的表現手法,也不會受功利性干擾,即一切形象或造型的本質在于點線面繪畫元素的空間關系構成。
(二)吳冠中“風箏不斷線”理念是對傳統藝術的繼承
吳冠中在創作中講究的形式美,多源自對自然、對生活的真情實感。結合自身的創作歷程,吳冠中認為“好景不等于好畫”。形式美的存在,是欣賞者對作品的“直覺、錯覺與幻覺”的綜合,是對點、線、面的藝術化抽象,更是對傳統繪畫中自然之“氣”、萬物之“韻”的生動詮釋。形式美所傳達的藝術境界,與其“風箏不斷線”理念是統合的,形式美更是對傳統藝術創作實踐的新的觀照與表達。晚年的吳冠中,從“詩”與“韻”中挖掘藝術文化,將西方的“形”與東方的“象”進行融合,盡顯藝術創作的風骨與神采。《漢柏》《松魂》等作品,彰顯了吳冠中“大象無形”的藝術創作思維。從其作品創作趨向來看,吳冠中的社會責任與擔當精神,在于推進中國繪畫的復興,而形式美是吳冠中繼承傳統、走向現代的新征程。
三、結語
吳冠中在其藝術創作中,對藝術語言的不同美學觀念與理解,推動了中國繪畫實踐的不斷演變和發展。“風箏不斷線”是吳冠中藝術創作中的重要理念,他堅信“美術立國之本在于美”。他提出,“生活中的藝術素材,在運用減法、除法或別的法時,抽象而成的其他藝術形式,仍須有與生活的聯系,就好比風箏不斷線,不斷線才能將作品與觀眾形成有效交流”。可以說,正是對該理念的堅持與探索,吳冠中藝術作品中的形式美表現也更具精神力量與美感。吳冠中的藝術實踐,讓我們看到了藝術家的信仰,更為我們提供了一條實現藝術夢想的心路歷程。
參考文獻:
[1]彭鋒.吳冠中與形式美[J].美術,2018(12):6-10.
[2]劉巨德.形式美:繼承傳統,走向現代的另一條路:紀念吳冠中先生一百周年誕辰[J].美術大觀,2019(5):8-13.
作者簡介:
吳錫平,碩士學歷,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藝術設計、視覺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