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鑫
摘 要:唐卡是中國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傳統繪畫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一員。唐卡具有非常鮮明的藝術特征,與漢族傳統繪畫相比,它表現得更加鮮明。唐卡繪畫過程中不同的顏色有著不同的意義和運用方式,它的一些獨特的技法、特征都能夠應用到其他的藝術,尤其是中國畫中,中國畫的表現與唐卡有著非常相似的地方,因此,可以從唐卡繪畫中尋找一些中國畫元素,讓二者相互融合,創新中國畫。文章主要對唐卡繪畫的特點、技法及內容色彩做簡單介紹,對唐卡繪畫中的中國畫表現新元素進行探析。
關鍵詞:唐卡;中國畫;新元素
中國畫是中華民族美麗的藝術瑰寶,在中國畫中我們可以窺視到其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作畫者用顏料、工具將飽含深意的畫面呈現于紙上,將人物的感情、美麗的情景在畫面上表現得淋漓盡致,給觀者帶來了極致的美的感受。
唐卡作為中國藏族傳統繪畫形式的一種,它代表了藏族人民的特性。而中國畫與唐卡二者之間是存有一定的聯系的,兩者在藝術的表現手法、題材、用色上都有著很大的相互借鑒的空間。下面就從唐卡的概念、內容、表現手法等方面著手,對中國畫的新元素進行淺析。
一、唐卡的概述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歷史與文化。藏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藏族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唐卡是藏族文化的主要表達形式,它是一種用彩緞裝裱成的卷軸畫,賦有宗教含義,被人們視為瑰寶,它是一種承載著民族文化的藝術品。唐卡繪畫所表現的內容十分豐富,有反映藏族民族風情、地貌的畫面,也有多姿多彩的佛像,唐卡的整個畫面構圖十分仔細,畫筆均勻,畫法主要分為工筆重彩與白描。唐卡的種類根據不同的內容分成了好多種,例如:根據繪畫的材料與制作方法的不同可以將唐卡分為繪畫、繡像、版印等,其中繪畫是最主要也是最流行的形式;根據繪畫的底色可以將唐卡分為彩色、金色、黑絲、朱砂等。
唐卡繪畫能夠體現出藏族的文化特色,其具有獨特的藝術審美,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山水風光、天文歷史、花鳥、建筑、佛像、佛塔等,這些都是唐卡繪畫所表現的內容。
二、唐卡繪畫的文化內涵
唐卡是藏族文化的積淀產物,體現著藏族的民族特色,作為藏族文化主要的表達形式之一,它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主要包括佛教文化、民族歷史文化、自然科學文化。
首先是佛教文化。藏族的藝術都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其是宗教藝術的載體,尤其是佛教。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人類璀璨的精神文化。因為過去藏族 “政教合一”的體制使得民族與宗教保持著緊密的聯系,唐卡中佛教題材作品數量達到80%以上,即便是繪畫歷史或自然科學,也都蘊含著濃厚的宗教色彩。
其次就是民族歷史文化。唐卡繪畫是藏族特有的一種繪畫形式,它所表達的是藏族豐富的民族歷史。其主要運用紀實的手法敘述著人們的故事,記錄著重大的歷史事件,讓圖像與歷史完美結合,形成了一種不同于文字形象化的記錄方式。不同時期的唐卡繪畫表現了藏族千年的文明歷史,讓人們能有形象的、立體的、藝術的觀看體驗。
最后就是自然文化科學。“政教合一”的社會體制中,佛教不僅是宗教文化的中心,也是經濟、自然科學以及政治的中心。因此唐卡繪畫包含了聲明、工巧明、醫方明等自然科學文化。畫師能夠根據學科典籍繪制出具有文化特色的自然科學文化,這些唐卡作品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唐卡繪畫的審美特征
(一)唐卡繪畫的線條美
線條是繪畫的基礎,所有借助線條的曲線美都可以表現出繪畫藝術的美感。但是唐卡繪畫中線條表現的豐富性優勝于任何一種繪畫形式[2]。唐卡繪畫中線條是主要的元素,當我們對唐卡的繪畫形式進行分析時,能夠從中感受到線條帶來的美感,像飄揚的哈達、輝煌的宮殿、莊嚴的佛像、潔白的蓮花。尤其是佛像與人像的形態,每種細節都能夠通過線條展現出來。唐卡與佛教有著密切的關聯,因此唐卡繪畫中有很多的諸佛本尊的畫面,在這些畫面中,唐卡能夠運用出線條的動感畫出諸佛變幻時的各種神態,將他們的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唐卡繪畫中有表現弟子傳承的繪畫作品,它用線條的跳躍、動靜、凝重相結合,勾勒出了一個慈祥、安然的諸佛形象。除此之外,線條對于細節的描繪也非常重要,細膩入微的形象都可以通過線條來表現清楚,例如人物所帶頭飾的花紋、所穿衣服的飄揚的感覺、人物的神態等,不管畫面多么復雜都能夠用線條變得生動。
(二)唐卡繪畫的色彩美
線條是唐卡繪畫的基礎,色彩則是唐卡繪畫的靈魂,唐卡繪畫的色彩能夠在線條描繪的基礎之上進行豐富,讓線條創造出來的美感更上一個臺階。在唐卡繪畫中,色彩的運用主要包括單色、間色、金色,不同的色彩搭配使得畫面在看似不協調中體現出和諧統一。唐卡繪畫能夠體現出藏族人民熱情、堅強、豪爽的性格。色彩搭配主要是單色拼圖與間色,例如云彩的描繪,首先是運用線條進行勾勒,然后再根據線條的勾勒進行色彩的搭配,最后呈現給人一種瑞氣升騰、祥云籠罩的感覺。再比如飛鳥的描繪,也是運用線條與色彩的搭配,最后的效果是讓人清晰地看到物體輪廓又有立體感的突顯。在繪畫中人物與佛像的勾勒最為復雜,然而唐卡繪畫中佛像的慈祥、威嚴都采用線條勾勒、色彩渲染的方式表現得栩栩如生,突顯出了唐卡繪畫的藝術特征。此外,就是通過色彩的對比與反差效果來表現。在實際繪畫中,大多數的唐卡繪畫都使用冷色調作為背景或底色,然后再利用巨大的暖色作為主體畫面的色彩,最后在主體的暖色中添加冷色調作為間色,使畫面呈現一種強烈的反差,提高畫面的視覺沖擊。
(三)唐卡繪畫的構圖美
構圖是繪畫過程中的一個重點內容,它是對整個畫面進行劃分的一個過程,一個畫師的構圖能夠體現出他的繪畫思路[3]。在唐卡構圖中,不論是畫人物還是畫風景都給人一種視野開闊的感覺,就好像能夠將人間世事收在眼底。唐卡繪畫中的構圖采用的是散點透視的手法,將若干局部的畫面合成一個波瀾壯闊的景象,在整體上將遠近景物交織在一起。
唐卡繪畫構圖主要是以人物為中心然后再從其左右展開故事情節,最后形成一種主次分明、飽滿均勻的效果。此外,風俗畫構圖也是唐卡繪畫中常見的構圖方式,主要是在繪制故事傳記時常用,將故事連接起來,畫面的景物隨之變動,不會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整個畫面生動活潑、栩栩如生。
四、唐卡繪畫中的中國畫表現新元素
(一)繪畫的表現內容與繪畫題材
中國地大物博,各個地區的風俗、生活習慣、生活方式也都存在著很大的不同。藏族地區受藏傳佛教的影響其繪畫上經常帶有佛教的特點,所以佛像、護法神像、菩薩像等成為了唐卡繪畫的主題之一。同時,唐卡繪畫還會表現一些藏族的歷史、故事、傳說等,所以唐卡繪畫不僅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還在一定程度上記載了歷史,記錄了生活,有著很高的歷史價值。
而我們漢族受到上下幾千年儒家思想的熏陶,繪畫作品在古代主要反映了實際的生活,例如達官顯貴、山水風景等,在現代主要是人物、歷史事件等。二者就實用性相比,漢族繪畫作品較為欠缺。但是水墨丹青可以接近唐卡的表現內容,能夠加入一些本土的風土人情、故事情節等,還可以適當地加入民間傳說、神話故事,這樣的畫作能夠呈現出另一種韻味。同時這種融合能夠讓中國畫的題材更加豐富,多方面進行發展,有助于人們了解藏族的文化、風俗,促進漢藏文化的交流,推動民族和諧發展。
(二)繪畫用色
中國畫里最講究的就是用色,只要是作畫即便只是黑色線條的勾勒也要講究用色。研究數據表明,畫家在作畫時十分注重自己內心的實際感情,并且會用色彩來進行表達,像《女史箴圖》,它表現的是貴族婦女的生活,按理說應該用光鮮亮麗的顏色來表現,但是在這幅畫中我們發現畫家只是用朱砂稍微進行點綴并沒有去刻意追求華麗。而對于藏族的唐卡繪畫而言,畫家所要呈現的是一種回歸自然的本色,這與他們居住的環境是分不開的。藏族居住的地方是海拔極高的青藏高原,延綿不斷的崇山峻嶺、長年不化的白色積雪都是大自然的饋贈,當陽光照射時呈現給人的是一道豐富的色彩大餐。唐卡繪畫使用的色彩較為夸張,畫家喜歡用濃重的色彩,而且還要大面積地涂抹,對比度比較強烈,給人們一種視覺上的沖擊。與唐卡繪畫相比,中國畫不會追求輝煌的效果,更多的是在平淡中顯現真情,但是中國畫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之上對用色進行創新,借鑒唐卡繪畫的用色,增強顏色的對比感,為題材增加助力。
(三)繪畫的特殊技法
每種畫都有其特點,唐卡繪畫在制作上也是如此,唐卡繪畫在制作的過程中通常會經歷鎏金、貼金、軋花等流程來增加作品的沖擊感,提升作品的精致度。中國畫很少采用這種方式,但是隨著時代的轉變,現在的一些畫家也開始用唐卡繪畫的制作技巧來裝飾作品。當然,唐卡中的特殊技法不止一種,這需要創作者進行挖掘。除此之外,若想將技法應用到實際中還需要考慮到作品本身的藝術性,將中國畫的藝術性與特質也考慮其中,合理地將技法進行運用,才能夠創作出融合不同文化的優秀作品。
五、結語
唐卡中的題材、色彩、技法等應用于中國畫中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它可以帶領我們充分了解藏族的文化特色。中國之所以會具有悠久的歷史,并在現代不斷發展,是因為中國的各個民族的相互包容,不斷進行溝通、了解,互幫互助,增加了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在藝術方面也是如此,各個民族之間的交流能夠讓雙方發現其他民族的優點并且能夠融合優化。從唐卡繪畫中尋找中國元素,吸收藏族文化的優點,促進中國畫發展,還能夠讓漢族與藏族之間進行友好交流,可以推動唐卡與中國畫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郭玲.從唐卡繪畫中尋找中國畫表現新元素[J].藝術科技,2017(4):207.
[2]門龍朋.漆畫在唐卡繪畫中的創新性應用與產業價值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3(20):38.
[3]孫林.唐卡繪畫中的曼陀羅圖式與西藏宗教造像學象征的淵源[J].西藏大學學報(漢文版),2007(1):97-102.
作者單位:
青島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