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許超
科技監督評估政策發展趨勢初步探討*
劉冬,許超
(山西省產業技術發展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1)
科技監督評估體系的建設對科技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財政經費的合理使用是必不可少。在科技監督管理改革的新形勢下,加強對科技監督體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分析了科技監督評估的內涵和作用,指出了科技監督評估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科技監督評估體系建設的相關對策,希望能夠對科技監督評估工作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科技監督;評估;發展趨勢;監督機制
完善的科技監督評估機制,可以合理配置政府資源。目前科技部等相關部委相繼出臺了《科技監督和評估體系建設工作方案》《科技評估工作規定(試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制度上和監管上都進行了創新,按照科學的方式方法,對流程和原則以及運行的標準都做出了相關創新、合理化調整,在實踐中也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本文詳細分析了目前科技監督評估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了合理的意見和建議。
科技監督評估貫穿于科技活動的全過程,主要包括對涉及的相關政策法規、科技計劃的執行等多方面內容,如對科技工作進行科學規劃,出臺科技相關的政策,落實政策的效果;對科技項目的前期立項的監管;對項目的執行情況以及資金的實際用情況進行監管;對科研人員的工作情況進行監管;對專業管理機構履職盡責情況的監管;對科技基地的實力和運營成績的監管;對科技成果轉化的市場經濟效應和推廣應用程度的監管等。
多樣性。監督評估的主體應是一個多元的組織,具有開放性和協作性,主要由政府部門的主導和專業的機構以及公眾共同來完成。
獨立性。監督評估的主體需要客觀地進行監督,嚴格參考國家的法律法規,不會受到任何其他因素的限制和影響。因此,要具有客觀獨立性。
持續性。監督評估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時間周期比較長,貫穿全過程,需要通過現代化的信息手段。如大數據,能夠實現全過程痕跡化的管理。
規范性。監督評估需要吸收高端專業人員,進行科學化、市場化、規范化的管理,嚴格按照相關的監督條例和方法進行監督。
公開性。科技活動中,實施方和監督方需要建立公開的機制,除了涉及國家需要保密的信息外,其他的都需要向社會公開,接受全社會的監督。
科技監督評估對于促進科技事業的良性發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對于出現的科研腐敗現象,會記錄到失信的檔案中,對于政府的廉潔形成有很大的幫助,有利于廉潔辦公、維護社會穩定,為科技的發展提供有利的環境。在科技監督評估的體制改革中,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可以很好地協調與制約權力,是政府轉變職能、職權下放的一種重要體現,是現代科學化的治理方式,通過引入創新的思想,最大程度優化管理模式,能夠及時調整,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資源效益的最大化。
在中國的科技監督評估中,主要還依靠政府監督和評估,但監督評估的效果不明顯,很難充分發揮作用。國家也委托一些符合條件的第三方評估機構進行監督評估,成為評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第三方評估機構和主管單位不是平級主體,彼此之間的監督制約性比較弱,缺乏威信力和工作力度,因此對監督評估很難發揮其實質作用,因此,需要打破一元化的行政監督評估局限,減少弊端,充分發揮各部門的作用,建立威信力,監督評估的機制需要進一步的創新與改革。
由于經費不足,編制有限,缺乏專門的監督評估機構和專業人才,很多科技項目的監管機構還都處于初級的發展階段,經驗不足,監管的方法和監管的工作能力都需要提升,還不能夠完全滿足現代科技項目的監管需求。另外,還缺乏知識能力強、專業性的科技監管人才。因此,國家的高新和重大的科研項目難以達到高質量監管的要求。
在監管過程中,沒有完全引入現代化的監管體系和手段,從而使監管的力度不到位。國家相關部門已經認識到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的重要性,但當前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統沒有達到高質量、高效率的程度,體現的項目信息不完全,還沒有加入監督評估模塊,在信息管理的實時性和有效性還有所欠缺,不能有效反饋,獲取不到有力的信息,從而沒有相應可靠的依據來進一步進行監督和評估,導致監管效果不好。
在健全管理信息系統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提升信息的質量,這項工作復雜而艱巨,因此需要做好持久戰,在科技項目的開始階段,就需要建立良好的溝通,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的制度、流程、規劃,及時收集信息,對信息的質量進行評價,對整體的流程進行報送,對研究反饋的結果進行深入研究,并做出相關的規劃和設計。現階段,要將管理信息系統作為第一工作重點來對待。對于信息提供有問題或者信息傳輸有問題的責任,要依照相關的規定進行嚴肅處罰,建立系統的、全面的信息監管制度;對信息的傳輸、收集,要進行評估;對于專項的原始信息要及時地反映到監管部門,進行信息同步,同時對政府等相關部門提供的信息,要進行評估和監督,使評估監督的結果更加具有科學性、真實性。
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政府監管和單位監管中,在監管的執行權力和決策權力方面,要進行有效合理配制,需要分清主次來領導和分配,在外部的監管評測機構中,要進行全面和合法的績效監督,要在監管的效能上和經濟性上進行監督,提升科技項目的質量。由于國內的人員編制比較稀缺,可以從科研機構和大學中,調用專業管理人才,進行協助管理,也可以選用具備科技項目管理能力的第三方機構進行管理。選用的第三方機構能夠使用先進的、科學方法進行監管。最后,對于一些大型的科技項目,需要設置專門的專家小組,進行季度性檢查,這樣可以實現在運作過程中的監控,分階段進行監管。另外,中國的政府要制訂相關的制度進行約束,如果有違反相關的規定,需要做出相應的處罰。
需要建立一個有別于政府內部監管和外部監管的第三方督評機構,改變政府獨攬全局的格局。獨立的督評機構,是不被任何的評估部門和領導所控制,因此不存在任何的利益關系。需要推進這樣機構的形成,保證監督力度的權威性,給予充分的權利,改變目前的監督現狀,彌補監管制約缺陷,同時建立相應的監管的工作運行的體系制度、工作規范和章程、運行的流程等。通過制度化的方式進行有效管理,實現真正行之有效的監管。但是選擇這樣獨立的督評機構,標準也非常高,需要具備社會認可度、非常高的專業度,只有不斷地接受社會化的、市場化的評估,才能做好科技監督評估工作。
綜上所述,目前科技監督評估體系還處于探索階段,還存在較多問題,管理機制也不夠完善,管理方法不夠科學、不夠成熟。必須要建立專業化的管理體制和專業化的管理團隊。所以,需要不斷研究,重視這項工作的改革。政府要提高經費的投入,完善體系中的不足之處,通過不斷總結和完善,提升管理的合理性和監管的力度,使這項工作發揮其最大作用,實現真正的監管,使監管更具有科學性。
[1]張義芳.國家重大科技計劃和專項監督評估實踐的探討[J].科技管理研究,2015,330(8):17-20.
[2]張文君.科技監督的概念與內涵[J].安徽科技,2016(12):36-37.
[3]許超,黃瀟.科技監督評估體系構建方法研究概況[J].科技與創新,2018,116(20):10-11,15.
[4]吳艷,高棟.論項目管理專業機構在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監督評估中的作用與定位[J].科技與創新,2019(6):41-42,45.
[5]潘慧.加強科技評估管理 健全科技評估體系——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鄭健處長解讀《科技評估工作規定(試行)》[J].廣東科技,2018,27(5):10-12.
G311
A
10.15913/j.cnki.kjycx.2019.17.005
2095-6835(2019)17-0012-02
劉冬(1985—),男,畢業于空軍航空大學,本科,助理研究員,從事山西省產業技術發展研究和產業聯盟科技項目管理工作。許超(1980—),男,畢業于揚州大學,碩士,副研究員,從事公共政策分析與科技創新研究及科技監督評估工作。
山西省軟科學研究重點項目“山西省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政策體系建設、管理、評價研究——科技監督評估體系構建研究”(編號:2017042003-1)
〔編輯:嚴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