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盈
淺析高校管理人員的壓力應對方式
王盈
(浙江大學西溪校區管委會,浙江 杭州 310007)
高校管理人員主要受來自工作、人際交往、家庭和諧和自我提升等方面的壓力,長期處于高壓的狀態會引發其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問題,包括軀體不適、職業倦怠、抑郁等。旨在為高校管理人員自身和學校領導者了解高校管理人員的工作壓力以及如何在日常的工作過程、培訓中幫助他們應對壓力提供一定的建議。
壓力源;壓力應對方式;高校;管理人員
心理壓力(Psychological Stress)指由壓力源和壓力反應共同構成的一種認知和行為體驗過程。壓力可能來源于外部因素,例如社會因素、生態因素,亦有可能來源于內部的精神心理因素。壓力的原意是痛苦,它來源于環境與個人之間的相互作用。個體會對覺知到的(真實存在或想象中的)對自身的心理、生理、情緒以及精神產生威脅的因素進行一系列生理性反應以及適應。
對于高校管理人員,盡管他們擁有一份在世人眼中相對體面的工作,但他們仍然會感到壓力,并出現一系列壓力反應。實際上,壓力的存在是非常普遍的,尤其是來自于他們的工作場合。這些壓力包括辦事流程冗余、與領導關系不和、人際關系復雜、工作與期望不符、自由有限、缺乏成長機會、獎勵不足、工作負荷過大、力不從心等。一些不可預測或者不可控的情況可能導致更大的工作壓力。
高校管理人員肩負管理育人的使命,又往往具有較高學歷,對自我、他人要求較高,工作目標定位較高。但在高校,相比教師、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工作績效的考評相對主觀,所處環境更復雜,受重視程度又不足,影響晉升的因素多且難以控制。一旦事與愿違或不盡如人意,個體就可能出現壓力癥狀。高校管理人員的壓力癥狀主要表現為職業倦怠、自我認可度降低、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滿意度下降、出現身心健康問題等,嚴重的可致身心疾病,甚至產生焦慮、抑郁。
HAN在1930年代提出的一般適應綜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理論認為壓力反應包含三個階段:預警階段、抵抗階段和衰竭階段。面對壓力事件時,高校管理人員會啟動自身的壓力應對系統;但是當高校管理人員的內在資源不足以應對形勢的要求時,自身就會產生巨大心理和生理壓力,甚至進入資源耗盡的內部衰竭狀態。從內部來看,壓力會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從外部來看,壓力可能會破壞個人和組織的目標實現。
既然壓力難以避免,那么,如何消除不必要的壓力、有效地管理其余的壓力,是高校管理人員自身以及學校領導應該積極考慮和努力達成的目標。
對于高校管理人員,有效的壓力管理可以幫助他們打破壓力對生活的影響,使他們更快樂、更健康。針對無處不在的工作壓力,高校管理人員可以從正視壓力、端正態度、訓練技巧等多方面應對。
管理人員本人要清晰地認識到壓力的存在,而不是一味回避。工作環境會有諸多不盡如人意,壓力源客觀存在。個人受能力、意識等多重主觀因素影響,工作結果可能會不及預期。只有認識到自身資源和工作環境的不足及矛盾所在,對自己有較為清晰的定位,才能消除一些不必要的壓力。并且,壓力的存在對個體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尤其是短期壓力往往讓人既緊張又興奮。短期壓力讓生活更有希望,能激發創意,讓人頭腦清醒,讓人更敏銳、更積極。同時,應該清楚慢性壓力會損害健康。所以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不斷覺察壓力帶來的負面情緒,包括憤怒、怨懟、傷痛、失望等,接納它、理解它。認清工作壓力對個人產生的感受和影響。直面壓力使自己更加勇敢,也為改變壓力應對方式打下了基礎。
雖然壓力源可能會導致壓力體驗、痛苦的情緒以及身體不適,但個體的態度可以改變壓力產生的影響。痛苦情緒是個體對壓力源的看法以及個體對此表現出的態度的直接結果。如若個體以消極的方式感知壓力源,個體有更高的概率變得焦慮,并且經歷的緊張程度會急劇增加。相反,當個體嘗試克服、管理自己對壓力源的感知時,痛苦的情緒會減少。
應用技巧可以減輕壓力癥狀,以下的壓力管理技巧有助于管理人員對自身的壓力進行管理。
2.3.1 認識壓力
通過使用壓力筆記,高校管理人員可以識別生活中的常規壓力因素以及處理它們的方式。一份標準的壓力記錄包括以下話題:①是什么引起了你的壓力?②你的身體和情感感受如何?③你是如何回應這些壓力源的?④你做了什么讓自己感覺更好?
2.3.2 進行積極的內在自我學習
進行思維類型訓練,從負性思維轉向正性思維是提高高校管理人員表現的有效方法。積極的態度、思維可應用到管理人員的日常生活中,從各個方面改善他們對壓力的管理。
高校管理人員應定期進行積極的內在自我的學習,訓練步驟如下:①在不進行判斷或批評的情況下觀察現有的行為和想法,列舉現有的行為想法。②對列舉的行為和想法進行評估,判斷哪些行為和想法導致的結果是積極的、哪些是消極的,并對產生消極結果的行為和想法進行替換。③采用新的行為和結果,不進行判斷或者批評。④觀察新的結果,如若滿意,則保留新的行為和想法;如若不滿意,則回到第①步,直到最終的結果達到預期。
持之以恒的訓練,可以有效地管理個人的壓力,最終達成平衡生活、工作、社會關系和放松的目標。
在高校管理人員積極應對工作壓力的同時,高校的領導者重視對管理人員群體的工作壓力管理,才能對管理人員進行可持續開發,獲得長期的人力資本回報。學校領導可以做很多事情來更好地幫助管理人員應對工作過程中所產生的壓力,例如進行有效溝通、提供壓力管理培訓、改善工作環境等。
導致工作場所壓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溝通不暢。溝通是每個人每天都在運用的基本技能,是個人成功的必要條件,更是管理的核心。
管理者是溝通的主導,既是發送者,也是接受者,工作目標基本通過溝通來達成。由于溝通過程中得到的信息不充分、理解失誤或者過于冗雜,使高校管理人員的工作無法順利地完成,因此受到信息過載產生的高水平壓力,所以有效溝通在高校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要做到溝通有效必須破除溝通的人為障礙,清晰、簡潔地發送信息,認真地傾聽,積極地反饋。學校領導的主要職責之一是簡化工作流程、監控和促進信息流動。除此之外,校方領導應多與管理人員進行聯系,對他們的工作和需求進行咨詢以及得到反饋。
學校應組織多種類型的不間斷的壓力管理培訓,讓管理人員了解壓力的來源、應對的辦法,并制定有效的壓力應對實踐活動。壓力應對實踐活動為高校管理人員提供了真實的場景,使得他們能夠將自身的壓力事件與實踐中的壓力事件進行類比,從而更好地管理自身的壓力。可以針對新入職人員、老員工等分級分層培訓,也可由管理人員按需自行選擇培訓。對于壓力過大已引起身心疾病的人員,學校應有心理咨詢人員和專業人士幫助咨詢和治療。
員工的高動力、對工作的享受程度和工作績效來源于其認為工作有意義的程度,這要求高校領導者了解管理人員的工作動機,并將其與他們的工作聯系起來。實現工作與動機相結合可以通過對高校管理人員進行工作培訓、設定有效的戰略規劃和目標來促進。
除此之外,定期提供社會支持可以極大地促進改善工作環境和高校管理人員的個人壓力管理。為此,學校需要提供積極的社會支持,例如鼓勵、祝賀、關懷等形式。社會支持也可以在高校管理人員之間積極的社會互動中實現,尤其是強調互動、合作、責任和創新的活動。因此,定期的團建活動、工間操、文體活動等都有助于高校管理人員培養積極的心態來應對工作壓力。
雖然工作壓力普遍存在于高校管理人員的生活中,但有很多機會和方法能夠減少壓力對其工作和生活質量的潛在不利影響。管理人員自身應保持積極的情緒和態度,并進行積極的思維訓練,主動對壓力進行長期的對抗和管理。另一方面,高校管理者也可以通過積極的行動消除高校管理人員工作環境中的消極因素,提高他們對工作壓力的應對能力,幫助他們擁有更加健康的生活。
[1]BRITT T W,AMY B A,PAUL T B.從壓力事件中獲 益——吃苦耐勞與參與有意義的工作的作用[J].職業健康心理學雜志,2001,6(1):53-63.
G647
A
10.15913/j.cnki.kjycx.2019.17.038
2095-6835(2019)17-0085-02
王盈(1970—),女,黨政辦主任,助理研究員。
〔編輯:嚴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