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泉
高職電競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析
王洪泉
(西安歐亞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
面對電競產業的迅猛發展,培養高質量的電競專業人才是支撐電競行業持續發展的關鍵。從電競產業鏈的視角出發,結合高職教育的育人特點,對高職電競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了探析。最終提出了產教融合的高職電競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電競賽事服務人才為定位,以共同制訂人才培養體系、共享優質師資、共建電競實訓基地、共促高質量就業為實施路徑。
高職;電競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電子競技運動由電子游戲演變至今已有20多年的發展史,如今它已演變為了職業化、專業化和產業化的體育運動,其產業規模的不斷發展也帶動了電競從業人數的激增。據有關預測,到2020年電競人才缺口將達50萬。基于電競人才需求變化,2016年中國教育部將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增補為正式招生專業,開啟了高職院校培養電競人才的新階段。目前全國共有80所高職院校開辦了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而這些高職院校能否培養出貼近電競市場需求、服務于電競產業的高質量人才,是推動電競產業規模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建立一套符合產業需求、企業認可、家長和學生滿意的高職電競人才培養模式勢在必行。
電競行業是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而崛起的新興行業,但它不僅限于信息技術行業,它還融合了科技、體育、娛樂、互聯網、文化等眾多行業元素,因此也造就了眾多新的職業和就業崗位。自2011年國家體育總局將電子競技運動改批為第78個正式體育競賽項目以來,電競行業不僅獲得政府認可和政策支持,而且大眾也開始對電競行業逐漸理解和接受,尤其是在年輕群體中認可度比較高。電競產業規模相較10年前已經有近千倍的增長。據相關數據分析,2018年電競產業規模已經超過912億元,同比增長超過了40%以上,其中移動電競市場規模在逐年擴展,電競用戶規模達到了4.28億人,幾乎占到了中國人口的30.6%。在電競收入上,游戲收入占據主要地位,占比達93%,而電競賽事市場規模為10.6億元,占比僅為1.2%,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專業人才對電競賽事贊助的商務開發,基于電競產業規模增速和巨大的用戶數量,未來中國電競賽事規模將會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2019-01,國家人社部發布了電子競技運營師和電子競技員兩個新職業。目前電競專業人才主要在職業電競俱樂部、非學歷教育的培訓機構和開設電競專業(方向)的高校。從電競產業鏈上看,電競產業鏈主要包括上游的電競開發、中游的賽事、下游的俱樂部,當然電競產業的發展還要受到國家監管部門和贊助商等領域的制約。與電競人才培養密切度較高的主要包括電競廠商、職業戰隊、電競賽事和電競傳媒四個部分。在電競廠商上,主要是游戲開發商和游戲運營商,主要崗位是游戲角色關卡設計師、電競外設設計、數字營銷,其主要對應的是計算機類專業;在職業戰隊上,主要是以職業比賽為主形成的職業電競選手、電競教練員、電競分析師等崗位,其主要對應的專業是數據分析及傳媒,其中職業電競選手主要是由俱樂部培養;在電競賽事上,主要是賽事運營、賽事推廣、賽事裁判、賽事保障、賽事編導等崗位;在電競傳媒上,主要是主播、電競記者、電競媒體編輯、電競欄目策劃視頻制作等崗位。從目前的電競教育形勢看,職業電競俱樂部主要以培養電競職業選手為主,非學歷教育的培訓機構和開設電競方向的本科院校主要培養方向為電競開發、電競傳媒等。因此,通過對電競市場和產業鏈的分析,結合高職技能應用型的育人特點,高職院校電競人才培養定位是培養電競賽事服務和運營人才。這既符合電競賽事市場人才短缺的需求,也有利于壯大電競賽事的市場規模。
日前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到:“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總體要求和目標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3]國家對高職教育的培養更加注重職業性和技能性。目前中國高職院校主要有校企合作、訂單式、工學交替、現代學徒、產教融合等多種人才培養模式。這些模式都是將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相結合,互相協同,共同培養。而產教融合模式在人才培養中更加注重行業發展和需求,在實踐中教學,在教學中進行實踐,在合作上更具有深度和廣度。電競專業屬于新興專業,僅僅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發展,既不符合高職育人的發展趨勢,其在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專業師資儲備、實驗實訓等方面也不具備完善的人才培養條件。而高職電競專業的定位是培養電競賽事服務人才,更加需要與企業進行緊密對接,為此,走以產業為主導,培養高素質和高技能的電競賽事服務人才的產教融合模式是高職電競人才培養的最佳模式。
人才培養體系是培養實施電競專業人才的“施工圖”。電競專業人才培養按照產教融合模式需要做好教學管理和課程體系的規劃與建設。在教學管理上,要以職業能力為主線,構建出電競專業人才“畫像”。并通過先進的教學手段、完善的教學評估機制,使學生能夠按照“畫像”軌道進行培養。在課程體系上,建立起以電競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課程地圖。依據崗位能力由低到高,素養能力由社會人到職業人的順序進行規劃課程學習路徑。在課程學習中以工作過程為依據設計學習情景,按照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綜合的順序排列授課,突出授課的實用性,從而達到培養電競專業人才的目的。
當前電競專業剛剛起步,高職院校自身也沒有成熟的電競核心師資。學校除招聘和自我進行培養師資之外,還可以本著“不為我所有,但可為我所用”的原則,與行業、企業建立共享電競行業師資。一方面,可解決目前學校電競核心師資短缺的問題,同時,校內師資獲取企業鍛煉等方式得到快速成長;另一方面,電競行業師資一直處于行業最前端,可帶來電競行業最前沿的動態內容充實到教學活動中。這樣就可打造一支專業技術過硬、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電競師資隊伍,從而更好地為培養高質量電競專業人才服務。
電競實訓基地是學校師生進行教學、實踐、服務的重要平臺,也是電競專業學生從理論學習到提升專業技能,養成職業素養重要的場所。在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上,應模擬行業企業運行為實訓環境,為學生提供從理論到實踐、熟悉工作流過程等實訓內容,學校、行業、企業可根據自身需求,以不同的要素形式參與共同建設電競實訓基地。在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上,以行業企業的真實工作場景和工作崗位為實訓環境,學校可與電競發達地區和標桿行業企業在電競人才培養、課程、師資等多維度進行深度合作,行業企業可通過人才梯隊規劃為學生提供基層的工作崗位和工作任務,學生通過對現場系統的實踐鍛煉,實現從學生身份向員工身份的提前轉變。
學生就業質量是評價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同時也將影響著行業發展。高質量就業包含兩層含義,一是高校學生自身素質與能力的高質量,二是高質量的學生得到社會高質量的利益與榮譽回報,二者相輔相成[5]。產教融合模式下的電競人才高質量就業需要學校、社會、企業多方通力協作,共同促進高質量就業。學校要建立以學生為中心,構建起從人才培養規劃到就業質量監控的全方位產教融合體系,在企業人才需求和學生能力上做好“橋梁”作用,保證電競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同時要與社會積極協作,為學生提供多渠道、多層次的電競就業崗位。
產教融合模式能夠培養適應電競市場需求,高質量就業的電競專業人才,學校、社會、行業、企業可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實現資源共享,不斷增加電競合作的新內涵,創新運行路徑,為電競行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高質量專業人才。
[1]艾瑞咨詢.2019年中國電競行業研究報告[R].上海:上海艾瑞市場咨詢有限公司,2019.
[2]國務院辦公廳,國辦發〔2017〕95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S].2017-12-19.
[3]國務院,國發〔2019〕4號.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S].2019-02-13.
[4]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國家統計局辦公室,人社廳發〔2019〕48號.關于發布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等職業信息的通知[S].2019-04-01.
[5]胥愛霞,劉常寶,李仕豪.高校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的途徑和對策[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9(15):18-20.
[6]姚建鳳.關于高職院校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的思考與探索[J].科教文匯,2019(8):99-100.
G899-4
A
10.15913/j.cnki.kjycx.2019.17.063
2095-6835(2019)17-0135-02
〔編輯:張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