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晗寧 井川 葫蘆島氣象局
氣象行業在2013 年所下發的相關意見書中著重強調:各基層氣象臺站在業務開展方面應當把技術裝備保障作為第一要務。但是,現階段氣象監測發展不足,無法滿足當前氣象實際的監測需求,進而致使數據可比性、真實性以及精準性大打折扣。鑒于此,各大基層氣象臺站管理者應當對技術裝備設施的完善予以高倍重視,除了需要做一定的改進完善以外,還應當同相關聯的技術裝備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確保監測設備維持在壽命與性能的最佳值,并且針對裝備保障系統進行全面分析,找出不足加以完善。
近幾年,國內氣象事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各類氣象監測手段與方式也變得多種多樣。因此,談及需要保障的具體工作內容更加表現復雜,特別是涉及到的一些專業性知識,這就對各大氣象臺站內工作人員的專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是在具體情況下,大部分負責技術保障的員工都存在一人多崗的現象,并且人員自身專業性與素質普遍不高,對一些先端技術與科技知識的掌握更是欠缺。到21 世紀后,我國氣象觀測的工作負擔不斷加大,但是各氣象臺站所配置的人力資源數量明顯不足,特別是技術裝備保障工作方面未能組建專業性的技術團隊。
從上述問題描述可知,我國氣象臺站中,大部分都沒有配備專業性較強的裝備保障工作團隊,雖然很大程度制約了保障工作的順利進行,但是最為關鍵的還是資金問題。具體而言,想要配置具體的監測設備以及后續維修保養方面都需要投入較多的資金,而政府對此方面的資金扶持畢竟有限,所以氣象臺管理者為了不影響其他工作的開展,基本不會將大多數資金投入到監測設備購置方面。此外,受制于資金不足影響,在對設備養護與更新方面無法保障及時性,這也是我國氣象監測總體較為落后的關鍵原因。并且在對部分裝置設備維修方面所需零部件價格不菲,都對氣象臺站的快速發展起到了制約影響。
通過調查可知,當前國內氣象臺站在技術裝備保障工作領域方面,基本都是照搬守舊套路,內部工作責任分工模糊,當出現問題后,出現推諉現象更是常見。此外,由于工作人員自身能力與素質不一,加之沒有嚴格的規章管理制度以及獎懲制度,在具體落實方面更是不到位。氣象臺站內部的員工針對技術裝備保障工作的意義與責任認知不清,并且在上下級溝通方面未能構建良好渠道,在具體工作執行方面規劃性不強等,這些都是現階段各大氣象臺站存在的管理問題,值得令人深思。
想要確保技術裝置保障工作的總體效率與成效,離不開一支優秀的工作團隊。在具體團隊成員選擇方面,務必要嚴格把關,對各員工能力、素質等諸多方面進行全面考核。其一,基層氣象臺站有必要同省、市等氣象臺站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確保第一手信息的快速獲取。此外,還應當構建相關培訓機制,對內部員工進行定期定點培訓,以此來鞏固并強化各員工的專業能力,完善員工的知識結構;其二,強化員工工作意識,提升員工的工作責任心。想要將工作落實到位,需要員工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工作中去,如果員工的工作意識一直停留在被動層面,必然無法高效的完成各保障工作任務。所以,通過培養與督促的手段來讓員工養成主動學習,遵守紀律的良好習慣,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現階段,影響氣象臺站技術裝備保障工作的最大因素就是資金問題。鑒于此,政府當局有必要加大資金扶持的力度,不可由于單位屬于基層性質就“另外對待”,如若一直這樣下去必然會影響當地經濟的健康發展。所以,政府當局應當做好區域調查,針對各區域的具體現狀來決定具體的撥款程度,確保專款專用的同時,更應當確保資金的充足性,保障氣象臺站內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氣象監測行業具有公共性的特征,是造福于民的一大行業,可以借助此優勢來調動社會力量給予多方位的支持。例如,在與銀行機構進行貸款時,可以要求其降低審核條件、增加貸款額度、延長償貸期限、降低貸款利率,從而滿足裝置維修保養的資金需求。
第一,建立并完善相關工作考核機制。確定裝備保障工作的具體內容,并明確責任,考核周期按月度、季度以及年度,根據對應的考核標準作為依據,來對相關責任人的工作情況進行評估,并按照具體得分進行獎懲處理。第二,在人員招聘方面做好嚴格把關,確保招聘到的員工擁有較強的責任心,具備較高的專業能力,確保員工能夠勝任當前崗位要求。第三,確保設備專人專管,不可一人多職。在氣象監測中,核心要素即是裝置,理應做好裝置的維護保養工作,只有做好這一點才能為氣象整體工作的開展給予強有力的保障。
通過上述可知,影響氣象業務的關鍵要素則是設備裝置。設備裝置維護是否及時、是否到位,直接決定了監測數據的精準性與全面性。所以,各基層氣象臺應當將監測設備的維護保養予以高倍的重視,并且根據時代發展以及行業發展的需求對特定設備進行及時更新。通過構建維修保障團隊,通過與設備維修公司的深度合作,來確保氣象裝置設備的使用年限與效能達到最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