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紅霞 柳州城市職業學院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 年)》鼓勵職業院校舉辦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鼓勵骨干職業院校走出去,要求加快培養適應我國企業走出去要求的技術技能人才。高職院校作為職業教育主力軍之一,其學生是否擁有適應職業教育國際化合作和交流要求的法律素養值得探討。
國內學者對國際化人才的概念到目前沒有比較公認的界定,綜合相關研究,國際化人才應具備四個鮮明的特征:具有國際視野,熟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與國際競爭,具備專業知識和交流能力。
法律素養是指日常的學習、生活和實踐中逐漸培養并顯示出來的尊法、知法、守法和用法的綜合能力的體現。高職院校國際化人才法律素養的培育注重法律意識在大學生內心的樹立以及對法律知識的運用能力。有良好法律素養的人能夠嚴格依照法律規定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還能尊重他人享有的合法權利,能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利和利益。簡而言之,就是大學生通過日常努力而掌握的尊法、知法、守法、用法等方面的綜合能力。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法律素養,已經成為現代法治社會公民的必備素質之一。
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后,高職院校舉辦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為當地企業培養國際競爭力的技能人才越來越多,這在一定程度上為高職院校國際化的發展提供了前景和機遇。通過大學法制教育傳播法律知識,使大學生擁有較高的法律素質,較強的法治文明意識,這對于提高國民法律素養,對于貫徹和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動我國的法制進程,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都將會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學習法律知識的多寡是衡量大學生法律素養水平的決定性因素。目前國際合作辦學項目大學生法律知識較為貧乏,主要體現在:第一,獲取法律知識的途徑單一。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律教育方式主要通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和法律選修課程,學時較少而且通過大班授課的方式,這樣學生接受的知識極為有限,知識掌握不牢靠,而且考核過程中,僅僅以此課成績合格與否來衡量大學生是否具有應有的法律素養是不合適的。第二,學生所學習的法律知識不夠全面。《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從宏觀角度解讀公民基礎法,與其息息相關的就業法律法規等涉及較少。同時,我院每年為上汽通用五菱印尼生產基地培養設備維修與管理人才100 人以上,但是在思政課堂法律知識普及中并未涉及外國的法律知識。第三,獲取法律知識的主動性不足。由于長期接受應試教育,致使他們不會主動去學習法律知識,因而在觸及法律問題時便會束手無策。
法律本來是一門注重理論聯系實踐的課程,堅持知行相統一也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但是實際上,作為高職院校不可能向本科院校開設法律援助中心來參與法律實踐,所以,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往往很少有得到實踐的機會。基本上需要依靠《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實踐教學部分,老師安排2 個課時來組織學生進行模擬法庭辯論,但這樣的實踐方式的質量往往達不到讓絕大多數大學生進行法治實踐的要求。
法律至上觀念就是要承認憲法法律在整個社會生活中的權威。一是要強化憲法與法律的權威。二是要培養學生的守法意識。良好的法律規則意識是守法意識的基礎。大學生要學習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法治觀念,培養法治思維,維護法律權威,養成心中有法、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習慣,成為具有較高法律素質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當前提升大學生法律素養最直接的方式是給他們灌輸法律知識,企業走出去要求的技術技能人才需要提升法律教育質量。一是建立具有法律素養的教師隊伍,提升教學質量。大學生雖然已有獨立的思考能力,但是心智仍然不成熟,價值判斷不穩定。因此其法律思維的培養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教師。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具有較高的法律素養,能夠正確指導他們進行法律意識的培養。同時也需要重視教師的法律知識的學習,鼓勵教師多“走出去”參與國際項目合作研究和國際學術交流,提升自己的法律素養。二是不斷創新法律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學效果。課堂討論、案例教學、模擬法庭辯論等提升學生學習法律的積極性,增強教育效果,從而使學生通過法制教育了解法律,懂得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法治實踐活動是高職院校法治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法律課程的延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大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法律課本中的法律知識,從而將課本上的知識轉換成自己的法治意識,學會遇到問題時候運用法律思維解決問題,從而使大學生的法律素養得到提升。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教學要走出課堂,深入社會,聯系實際,縮短“知”與“行”的距離。第一:建立穩定的實踐平臺。在校內,由柳州市司法局、柳州市外僑辦、柳州市僑聯、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共同主辦的柳州市涉外法律服務城職院工作站已經成立,我院成為全區第一家在校內設立涉外法律服務站的高校。可以組織大學生參加律師事務所的實踐,如組織學生到法院旁聽,了解法院審理案件的流程;可以讓學生參觀看守所或監獄,用現實的案例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第二: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學生社團是一種群眾性學生組織,主要由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學生自愿組成。如果能發揮學生社團積極參與組織法治實踐,那么法治教育對大學生將會產生極大的作用。大學生可以組建法律社團,可以促使學生養成一種自覺學習法律的習慣,這個團體自身隨著共同的學習法律知識進行法律實踐而使法律素養得到提升。第三:舉辦關于國際辦事規則和國際法規的專題報告,幫助學生熟悉國際規則。學校邀請外資企業家、外國學者到學校舉辦專題輔導講座,專門講解國際辦事規則和國際法規,幫助學生樹立國際規范意識,幫助學生掌握國際交流的本領。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中國經濟日益融入到國際大環境中,越來越多的國外企業進入中國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也參與到國際競爭中去,因此,依靠具有國際競爭力人才的支撐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其學生擁有適應職業教育國際化合作和交流要求的法律素養才能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