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春芳 蘇州工業園區星浦學校
音樂是學校教育的一門基礎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音樂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陶冶他們的情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教唱幾首歌曲和一些簡單的樂理知識,更重要的是要以優美的藝術形象感染學生、陶冶學生。
興趣是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動力。正如著名的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所說:“音樂教學的超級任務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睂W生活潑好動,樂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強的事物。心理學研究表明: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事物更能引起學生注意。利用多媒體設計生動、新穎的動畫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手段,再結合教材內容給學生講析名著、名曲,就能收到很好效果。例如:欣賞柴可夫斯基創作的舞劇《天鵝湖》時,首先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欣賞到郁郁蔥蔥的森林、綠毯如茵的草地,幽靜深邃美麗如畫的天鵝湖,欣賞那從湖面緩緩移過的皎潔月光。欣賞那天鵝高貴典雅的身姿和安詳自在的神態,為學生們營造了良好的視聽意境。那傷感柔情的音樂,那詩情畫意的場景映入學生的眼簾。學生們的心情也隨之活躍起來,產生了豐富的想象力,大大充實豐富和調動了學生的興趣。聯想到那美麗的神話故事, 仿佛看到了天鵝在翩翩起舞,變成了婀娜多姿的美麗公主。最后以堅貞的愛情戰勝了惡魔。學生們邊欣賞、邊體驗,感知音樂作品的藝術形象,接受潛移默化的藝術感染,培養了學生鑒賞音樂的素質。學生只有理解音樂,產生興趣,用音樂要素去掌握作品的內涵,才能激發學生的真實情感。這對學生理解音樂,創造音樂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著名心理學家希爾加德和鮑爾曾經指出:興趣是一個含有許多因素的非分析性術語,但通常它是指材料的強化性質,或是指兒童認識到學習教材對于達到不同課程分數的某種可清楚認識到的目標來說,有其明確的工具性價值。這里,希爾加德和鮑爾所說的興趣,其第一層含義是指“直接興趣”,第二層含義則是指“間接興趣”。從教育的角度來講,要培養學生的有意注意和具體的認識,關鍵是培養其中的“間接興趣”,但“間接興趣”的培養不是通過簡單的說教就能夠完成的,而是必須通過某種手段讓學生獲得相應的實際體驗。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多媒體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是能夠真正讓學生們得到更直接和更多的實際體驗的。
在教學中往往存在這樣一些問題,聽音樂與講解同時進行,容易影響相互的感知;先聽講解,再聽音樂,容易造成時間上的浪費以及對抽象音樂的費解;而單調的聽說活動,又很容易使學生注意力分散,從而影響欣賞的效果。鑒于上述情況,在教學實踐中,把音樂欣賞與多媒體的運用結合起來,使學生視、聽結合,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學習效率,很好的解決了上述問題。具體做法:
音樂是抽象的藝術,,因此,準確、深刻的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內涵,是欣賞音樂的基本要求。
例如:欣賞民樂高胡古箏三重奏《春天來了》時,就出現以下幾組文字:(1)、民樂高胡古箏三重奏《春天來了》,這首樂曲是我國作曲家雷雨聲根據福建民歌《采茶燈》等音樂素材創作的。《采茶燈》是流行于我國南方各省的一種民間歌舞曲,每當采茶季節,姑娘們一邊采茶,一邊放聲歌唱,音調具有濃郁的勞動氣息和生活情調,又具有較強的舞蹈節奏?!洞禾靵砹恕繁憩F了大自然春意盎然的意境。全曲分為引子和三個段落。(2)、引子:這段旋律高昂而明亮,猶如強勁的春風吹過大地,驅走了冰雪嚴寒;古箏的琶音襯托好象萬物復蘇,充滿了生機。(3)、第一部分:音樂主要采用福建民歌《采茶燈》的音調。首先由高胡慢起漸快地奏出一支《采茶撲蝶》的民歌旋律。輕快、活潑的旋律,配以節奏鮮明的伴奏,令人心曠神怡,仿佛置身于鳥語花香的春色之中。之后,又奏出了一段抒情、柔和的旋律,這段音樂與歡快、跳躍的第一段主題形成對比。表現了人們對春天來臨的贊美和喜悅。(4)、第二部分是高胡主奏的部分。采用了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音調,把人們引向了一個更為美妙的境界,這段音樂充滿了春天的活力,具有詩一般的生動意境,引人入勝。(5)、第三部分音樂速度更加快了,情緒也更加熱烈,集中了第一部分音樂中的幾個最生動的段落,并賦予更加華麗的色彩,鮮明的表現了春回大地的動人意境。
這樣,音樂與文字交融既不相互影響,又加快了教學進度,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又淺化了樂曲的難度,是學生更直觀、更具體的理解音樂作品的內容,從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在傳統的音樂欣賞教學中,學生對單一的聽老師演奏(唱)或放磁帶錄音感到枯燥、單調,這樣往往使學生在欣賞音樂時顯得很被動,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例如:音樂欣賞《伏爾加船夫曲》就可以與欣賞俄羅斯畫家列賓的油畫《伏爾加船夫的纖夫》結合起來。在聽覺上,音樂利用他獨特的方式傳達出伏爾加船夫不屈不撓、憤慨激昂的強烈感情,但藝術的直觀性不夠,沒有相似的生活經歷,學生光靠聽也許還不能體會到船夫們的艱辛。列賓用他厚重、細膩、傳神的畫筆深刻地描繪了纖夫拉纖時的沉重,纖夫的各種表情刻畫的淋漓盡致。油畫成了音樂教學的有益補充,而音樂也為油畫提供了有聲的注腳。視聽結合,學生從多種感官了解、感受藝術魅力,獲得情感體驗。
實踐證明,音樂欣賞課運用電教手段,得到了聲文交匯、聲畫結合,、化靜為動,聲情并茂的效果,能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優化音樂欣賞教學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在唱歌教學中,不但要教會學生唱歌,而且要教會他們演唱好歌曲。這就是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的關鍵所在,而現代教學媒體對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則起著重要作用。在教會學生唱一首歌后,還要引導學生處理歌曲情感。因此,現代教學媒體的運用對培養學生的演唱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起著重要作用。例如:在教唱《保衛黃河》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充分地發揮多媒體的“音畫同步”的優勢,根據歌曲的內容選取一些黃河咆哮的畫面和圖片,把它們與歌曲的錄音編輯在一起,并恰當地插入教學所需的歌譜,使歌譜、聲音、畫面連成一片。學生在演唱歌曲的同時又能欣賞到黃河的雄偉壯闊,仿佛置身于黃河邊上,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的演唱更入情、更真切,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唱歌興趣。
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可以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意境,豐富教學內容,如實地傳遞、保存和反饋信息,并使各種信息類型的轉換和過渡變得自然、平穩、迅速,避免了因信息傳遞過程的中斷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多媒體教學課件能夠按照學生的心理規律,充分考慮學習者的差異和實際需求來綜合編排。運用多媒體進行音樂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促進他們的審美體驗和個性發展、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能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作用、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