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美嬌 福建農林大學東方學院
“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這是習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要想實現教育的公平,完善資助工作必不可少。當前在獨立學院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貧困生。還是占有很大的比重,學生資助工作者要做到教育學生和資助學生兩手抓,創新獨立學院資助育人工作模式,是關系著學校、社會和學生的穩定及可持續發展的。
"互聯網+"背景下,獨立學院資助育人工作需要順應時代發展。當前,獨立學院資助育人工作取得成效,資助方式已經從單純的資金支持拓展到了對于整個資助平臺的構建上,形式上更加豐富。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需要繼續開拓進取,進一步完善目前的不足,與時俱進。利用“互聯網+”的信息化優勢,建立更科學有效的貧困生認定和考評機制;利用大數據時代下“互聯網+”的全覆蓋、高效率、的優勢,注重人文素質的教育,構建多元資助方式;培養互聯網思維意識,在工作中發現和創新工作方法,以實現整體資助工作更好更快發展。
現行的獨立院校認定程序中,一般是學生從戶籍所在地開具相關的證明材料,并經有關部門蓋章。學生返校后向輔導員提供相應材料,輔導員結合材料,組織班委和同學成立認定工作組,開展貧困生認定工作。一方面,由于認定材料主要由學生本人提供,存在一些虛構成分,更有甚者,學生的親戚是村委會干部,存在蓋章隨便蓋,證明貧困內容自己隨意編造的情況,而有些真正貧困的學生,沒有跟村干部“套近乎”存在難蓋章、蓋不到章等現象。另一方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個人隱私沒有保障,學生的經濟的情況很容易在班級流傳。給一些貧困學生的心理產生很大負擔,更有甚者,有些班級在評定過程中采用貧困生上臺演講相互比窮的方式進行,導致有心理缺陷或者自卑的貧困生不敢申請認定。
一方面,獨立學院的性質屬于民辦獨立辦學,學費與普通公立高校相比較高,大部分已經達到每生每年一萬八以上。近年來,獨立學院招生逐年擴招,黨中央國務院重視脫貧工作,國家資助政策也宣傳較到位,所以大部分學生在熟悉國家資助政策的前提下,都會向學校提出資助申請。另一方面,助學金對于貧困生來說資助力度較大,且資助學生的比例較廣。從具體數據上看,助學金額檔位分布在2500-4000 元之間,比例也達到了全體學生的20%。基本能夠解決貧困生部分生活費困難。同時,學校各類針對貧困生的獎學金,如國家勵志獎學金須要求是經學校貧困生認定進貧困庫的學生,一旦評上可獲得5000 元的獎學金,對學生還是有較大鼓勵的,也能吸引大部分品學兼優的貧困生來申請。
一方面,由于近年來國家助學金指標不斷增加,也使得一些不貧困學生萌發了“不要白不要”的想法。甚至有些學生即便獲到了國家助學金,也缺乏感恩意識,認為是他們應該得到的,或者肆意揮霍浪費,奢靡超前消費。逐漸讓貧困生養成“等靠要”的壞習慣,增加了輔導員的教育難度。另一方面,學校忽視了對貧困生思政教育的感情投入,有些輔導員甚至連學生還沒完全認清就因工作調動而更換,而每一次更換后,就需要重新對班級貧困生逐一了解,加之輔導員所帶學生基數也大,滋生貧困認定結束后,對貧困生缺乏人文教育,誠信、感恩教育不夠深入,往往力不從心,育人工作自然不明顯。
2017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提出在高校的各項工作中,資助工作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從保障性資助、到發展性資助、再到精準資助,工作的模式不斷在完善,也產生了許多新型的與時俱進的工作方法,實現獨立學院資助育人工作的新轉型,利用"互聯網+"時代優勢,將經濟資助與教育緊密結合,應當擺脫桎梏創新思維,做到“厚德”與“強能”相結合使學生的思想和能力共同提高,開創獨立學院資助育人新局面。
信息的準確與資源共享是精準認定高校貧困生的前提,通過建立一個信息互通的平臺使貧困生信息從生源地、到省教育廳、到高校,都能夠被查閱,通過信息共享可以鑒別出不真實的貧困,還能對整個資助過程起到監督作用。生源地的資助中心應該對管轄范圍內的貧困生,建立相關檔案。低保戶、孤殘子女等困難信息認定要及時上傳;省教育廳資助管理中心負責對困難家庭名單進行復核定檔、更新管理;高校通過信息化數據分析,結合學生入校后多項認定測評指標、開展談心、電話家訪及實地家訪等方式對信息進行確認,從而有效的掌握貧困生的具體信息,提高信息采集的效率。
獨立學院對資助政策的有效宣傳是實施精準認定的前提條件,在資源共享及動態認定的基礎上,使用更專業化的宣傳途徑,確保資助對象一個不漏。首先要加大宣傳的力度,把握新生入學、在校生開展講座和畢業求職跟蹤等關鍵節點,結合學校貧困生志愿教育活動,提升宣傳水平。根據不同學生的家庭情況給予不同的政策解讀,制定“菜單式”資助項目;其次要拓寬宣傳的載體,利用互聯網時代,學生經常上網等特點,做到線上QQ、微博等學生使用量大的新媒體宣傳,結合線下講座、座談會等宣傳方式同時進行,進而達到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邁進。
獨立學院應該把“立德樹人”培養目標融入資助工作的全過程,將育人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終形成幫扶學生-教育學生-學生成才-回報社會的持續發展鏈。加強對學生精神、思想方面的關注和關懷,鼓勵學生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確保不讓一個貧困生因為家庭經濟能力不足而讀不起書。提升資助育人效果,培養貧困生回生源地走村入戶開展資助政策宣傳活動,讓貧困生在受助中助人,回饋社會。同時,多組織志愿活動激勵貧困生自立勇敢,幫助更多特殊困難學生樹立自信、自強和感恩意識。
本文通過對獨立學院貧困生資助育人工作創新的影響進行簡單概述,進而分別從貧困生認定不夠精準、貧困生數量多、比例大和資助育人工作不夠突出這三方面對獨立學院貧困生資助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的研究與反思,并分別從把好精準認定信息源頭關、拓寬資助政策宣傳渠道和構建資助與育人協同機制這三方面對“互聯網+”背景下獨立學院貧困生資助工作創新進行研究與思考。希望本文能夠為獨立學院貧困生資助育人工作的研究提供可行性意見,并為我國教育資助事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