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山 北京銳安科技有限公司
在信息化的時代,人類更加追求對于信息掌握的便捷程度與信息的傳播速度,而且對于信息的傳達和接收也并不僅僅局限于視覺觀感上,人們越來越多地要求與信息能夠進行一定的互動式體驗,因此可視化技術在近來被越來越多地在非空間數據領域所提及。信息可視化是借助于計算機和網路信息技術進行繁瑣的信息源數據的提取工作,再將其朱啊喲誒榮急性概括,最后以可視化的形式呈現到人們面前。這樣就需要各相關院校在開展此類專業時要注意學生在信息可視化技術領域的培養。但是目前智能交互人才培養教學中存在著教學方式落后、基礎知識教學力度不夠等主觀因素、以及基礎知識更新速度較快等客觀因素的制約而限制了其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鑒于此,我們有必要將信息可視化技術應用到智能交互人才的培養工作中,提升其人才培養的質量。
1.1 信息可視化基本概念
信息可視化是一個跨學科的概念,主要是研究比較大規模的非數值型的信息資源,并將其進行視覺化的呈現工作,利用圖形圖像的技術處理幫助人們來了解和分析相應的數據。由此可以看出信息可視化的一個特點是可以讓用戶獲得較為直接的、立體化的信息;另一個特點是其主要的工作基點在于對工作環境的偵測上。因此,信息可視化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其能夠進行圖形映射,將信息準確生動地進行演繹和傳達,更重要的是其能夠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更快速地、批量地加工信息傳遞出去,這在信息爆炸的當代社會是非常重要的,其顯著提升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廣度。
1.2 信息可視化理論模型的建立
根據信息傳遞的三個步驟,可以將信息可視化模型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是將數據進行映射,這是信息傳遞最基礎的一個步驟,在數據映射的過程中要保證其真實性和有效性,這樣才能讓接收者得到最為真實可靠的數據。第二步是進行視圖轉換的工作,信息是由多個不同來源、不同類型的信息源所共同組成的,若要將有效信息傳遞給接收者就必須對其進行視圖轉化處理,這樣既能夠在簡單的視圖中傳遞大量的信息,有能夠將信息更為清晰地傳遞給別人。第三步是交互感知部分,通過第三方媒介將信息進行可視化處理,進而利于信息的傳播工作。其中前兩步是信息的傳遞階段,也就是準備階段,最后一步是信息可視化模型中的實戰階段,這一階段的實現質量決定了信息可視化理論模型的實施成效。
根據上述對信息可視化理論模型的闡述可以發現,其三個步驟主要可以分為信息傳遞和實戰處理兩個部分,因此在將其應用到智能交互人才的培養中時也可以分為兩個個階段來完成。
2.1 人才培養基礎階段--信息傳遞階段的學習
在這個階段的主要教學培養任務是讓學生們掌握基本知識,從可視化技術的基礎和拓展知識等方面進行基礎教育工作,并鼓勵其進行可視化技術的研究工作。在對這些本科生進行培養時,不僅要注意對其進行專業知識的培養,還要注意其在團隊合作、溝通能力、以及多重復合知識的掌握等方面的教育。智能交互這個專業是屬于前沿交叉學科,其在設計、商業、科學技術等方面的要求及其綜合運用的能力要求比較高。在人才培養方法策略上,可以利用當前互聯網以及信息網絡技術帶來的超文本量的信息資源進行教學。此外還可以提取互聯網中較為出色的實戰典型作為教學案例,幫助學生掌握智能交互研究領域中的前沿技術和理論,把握好其研究的發展方向。
2.2 人才培養高級階段--信息可視化理論模型的實戰學習
這個階段主要是對第一階段學到的各項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對應于可視化理論模型的實戰階段,這階段的培養模式是讓學生們進行實踐活動,去相應的公司與數據員共同開發一些程序,幫助實現智能交互的可視化呈現工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與教師還應該注意保持密切的聯系,將其在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與教師探討,以期得到最佳的處理方式,并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和實踐應用技巧等。
綜上所述,利用可視化技術理論模型,可以從視圖轉換、交互感知這兩個方面進行智能交互人才的培養工作,并注意加強其實踐能力的培養,以此來提升其教學成果,為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高素質的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