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霞 池州職業技術學院
智能手機在社會中的全面普及和發展使其逐漸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如果能夠合理使用智能手機,可以進一步提升高職課堂教學效果,為此需要對其進行科學引導。
(一)學生問題
因為高職生普遍都是一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容易出現倦怠心理。在智能手機全面普及背景下,高職中的課堂教學現狀更加令人擔心。在部分高職課堂中甚至還會出現下面的狀況,教師前幾排空無一人,教師激情講課,但學生卻在下面玩手機。完整的教室被劃分成幾塊不同的區域,除了接近講臺的區域外,其他都是游戲區或聊天區,而手機則是造成相關問題的主要原因。長時間發展下去,對課堂教學效果產生直接影響,無法培養出滿足新時期社會發展需求的優秀人才。
(二)增加教學難度
智能手機APP的數量不斷增多,形式越加多樣化,因此其對于學生的吸引力也不斷增強,學生也已經不再滿足課下時間玩手機,所以在高職課堂中能夠看到逐漸增加的低頭族數量,傳統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也無法吸引學生注意力,盡管從表面分析,來參加課程的學生數量相對較多,但其實真正在學習的學生數量非常少,從而進一步增加了高職課堂的教學難度。
(三)減弱授課效果
在智能手機的吸引下,學生只顧著玩手機,進而忽略了課堂中的授課內容,同時因為智能手機發展,學生每天都需要接觸大量信息,相關信息當中,還存在部分無法辨別的內容,相關信息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存在較大的危險性,容易影響學生的三觀,從而弱化高職課堂的教學效果。
(一)實施混合教學模式
在智能手機背景下,可以實施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混合授課模式,促進高職教學創新發展,為此可以充分聯系安徽省相關高職院校實際教學狀況,推動實現供給側改革,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混合教學即教師將傳統課堂與網絡教學全面聯系起來,結合課程特性,合理分配學時,引導學生由淺入深進行逐步學習。混合教學模式在智能手機支持下,還能夠使課程資源實現全面共享,進一步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水平,重點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擴展視野。教師需要積極引導智能手機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結合智能手機的互聯網合技術以及各種功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比如課程前可以通過智能手機進行簽到,而教師能夠通過查看相關信息掌握學生的出勤狀況。授課中,高職教師能夠利用手機投屏為學生提供相應的研究主題組織學生共同討論、課堂測試和投標等活動,加強學生之間的實時互動,教師通過分析平臺中反饋出來的學生互動結果,能夠在了解學生實際學習狀況基礎上,為其提供有效指導。在課后評價中,可以通過教師總結和學生自評方法,不斷提升經驗值,激發學生興趣。
(二)教師合理應用信息資源
教師應該充分掌握相關信息技術,能夠利用各種信息教學資源進行授課,為學生展示微課、在線課程、互動課件以及演示型課件等,在信息基礎支撐下全面開展活動教學法、翻轉課堂、問題教學法、討論教學、案例教學法以及項目教學法等六大典型方法,進一步激發高職學生自主性,能夠實現樂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結合智能手機,教師能夠將網絡課程、試題、視頻、微課、動畫以及課件等各種課程資源傳輸至教學平臺當中,學生在課后,還能夠充分結合自身發展實際需求,選擇合理課程學習,并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以教學平臺為基礎載體,和學生之間進行互動,擴展課堂范圍,增加師生互動,形成良好合作精神。同時還能利用微信、微博等軟件分享學習信息,在需要的情況下,還可以通過智能手機下載各種學習資料,提高學習效果。
(三)利用手機軟件實現參與式教學
在新時期發展背景下,高職課堂也應該積極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弊端,進一步提升課堂中的學生地位,使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夠和平相處,避免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產生一種倦怠感。微信課堂是新形勢下較為受歡迎的一種教學方式,結合微信公眾號,利用視頻和文章形式展示教學內容,學生也可以通過手機來查詢自己比較喜歡的課程,充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參與到群課堂當中,使擁有相同愛好的人能夠匯聚在一起。教師需正視學生課堂玩手機的問題,充分利用智能手機實施參與教學,比如結合部分輔助軟件引導學生學習相關資料、進行討論,參與調查問卷,并將相關分數融入期末考核當中,提高學生的課程參與積極性。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發展背景下,應該堅持全國教育大會中學生為本的基礎教育理念,并將其作為高職課堂教學的基礎指導,對智能手機背景下,高職教學困境進行深入調查分析,從而為高職實現課堂教學的創新改革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