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佑其

美麗的湘江之濱——湖南雁城衡陽,一個有著光榮歷史的企業——中鐵五局集團機械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坐落于此。公司誕生于1964年10月,前身為鐵道部西南鐵路工程局第二工程處,幾經變遷,單位逐漸發展壯大,2000 年,工程處更名為中鐵五局集團機械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55年歷史,是一部艱苦奮斗、南征北戰、力爭上游的創業發展史,是一本強化管理、牢記使命、矢志改革的紅旗譜,是一部積極進取、開拓創新、英才輩出的膽劍篇。55年的光輝歲月,匯集成一篇壯麗的發展史詩。
首戰揚軍威 百戰建奇功
憶崢嶸歲月,為有復興多壯志。公司成立以來,一直以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為己任,以僅有的26臺空壓機、發電機等小型機械設備起家,南征北戰。在衡廣復線建設的大會戰中,篳路藍縷,頑強作戰,復線施工速度快、質量好,首次打出了筑路王牌軍的聲譽。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改革開放以來,公司自主創業,在努力爭取鐵路建設項目的同時,拓寬業務,下大力氣改變傳統的單一土石方施工格局,逐漸朝橋梁、涵渠、擋護、高級公路路面施工方向發展。經過不懈追求,公司由小到大,由弱到強,陸續取得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以及橋梁、隧道、路面、路基、機場場道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公司憑著雄厚的實力,先后參加了貴昆、滬昆、蒙華等 40 多條國家鐵路干線和高鐵工程建設;對成渝、京滬、廈蓉等100多條高速公路進行了施工,累計完成公路建設1 600多公里。與此同時,公司勇于走出國門,遠涉重洋,參加了坦贊鐵路、利比里亞哈菲公路、喀麥隆疏港公路等工程建設。
在晝夜兼程中,公司由當年完成年產值不足2 000萬元,發展成為如今年施工產值逾50億元的企業。公司實現了經營規模、施工能力和綜合實力的重大突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發展奇跡。
黨旗指方向 文化添動力
公司黨委歷來高度重視黨的建設。在55年的征程中,公司黨建工作與企業經營生產目標相結合,堅持以黨建促生產,黨組織覆蓋率達到100%,黨組織負責人配備率達到 100%。黨組織陸續開展的“紅旗項目部”評選、“黨旗紅、當先鋒、爭第一”以及“勇擔當、強作為、當先鋒”等黨建主題活動卓有成效,培養出了一批作風硬、戰斗力強的黨員隊伍。
公司十分重視文化建設,制定了《企業文化手冊》和《文化建設指南》,將“紅文化”理念滲透于管理全過程,鑄就了“和諧誠信 永爭一流”的企業文化、“團結、實干、創新、超越、陽光”的企業作風,與時俱進地培育起了獨具企業特色的“紅文化”。
公司以“五化建設”為主線,完善了管理體系和工作機制,抓班子帶隊伍,抓基層強基礎,全面推行黨群工作協理員制度,深入開展標準化建設、集約化經營,全面推行精細化管理,實現了“管理有效、監控有力、運轉高效”的目標,推進了企業跨越式發展。
55年的厚德載物,公司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創造了良好的品牌效益,先后獲得“開路先鋒”“全國優秀施工企業”“中央企業先進集體”“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企業文化競爭力十強”“公路建設百家誠信企業”“全國工商守合同重信譽”“全國實施用戶滿意工程標桿企業”等榮譽和稱號,并連續13年獲得“全國‘安康杯勞動競賽優勝單位”榮譽。
改革劍出鞘 創新奔未來
新的時代,公司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論述和深化國企國資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黨的建設總要求,在服務大局中凝心聚力,在聚焦主業中實干擔當,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依靠科技創新這柄利劍,公司披肝瀝膽,在55年中打造了一項又一項精品。公司科技創新經歷了提倡技術革新、開展合理化建議、小發明、小創造到設置專門科技機構的發展過程。圍繞施工技術進步,公司制定了科技規劃,開展科技攻關,把科技成果應用到施工領域,取得了明顯成效。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公司把創新驅動作為發展引擎,堅持人才圍繞項目配置、創新圍繞項目攻關。公司充分發揮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專業優勢,先后進行了瀝青瑪蹄脂路面、瀝青碎石、SBS 改性瀝青加工等課題的研究和推廣,使公司路面施工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
近年來,公司不斷拓寬施工領域,加大了對高墩、大跨、深水橋及長、大、復雜地質隧道的技術攻關,使公司的施工生產能力和施工技術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公司堅持以重點工程為依托,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創新力度,在高速鐵路、橋梁、隧道、黑色路面等關鍵領域擁有了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僅2018年,公司取得了科技創新成果4項、省部級工法10項、局級工法12項、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
在優秀團隊引領下,公司始終洋溢著積極進取、干事創業的激情。近10年來,公司群星薈萃,俊采星馳,先后為集團公司乃至中國中鐵股份公司其他單位輸送高級管理人員30余名。
鵬程萬里,不中道而輟足;鳳鳴九天,將振翅以始終。筑路鐵軍,逐夢前行;機械開路,一往無前。公司將在未來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向管理型、質量型、效益型、和諧型企業發展中砥礪奮進,干出一片新天地!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