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蓉 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要求:“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在實踐中鍛造青少年的真本領,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才能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隨著當前意識形態領域呈現出多樣化與復雜化趨勢,高職院校“大思政”、“三全育人”格局逐步構建,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新媒體發展日新月異,互聯網“原住民”00后青年學生搶灘高職院校校園,高職院校實踐育人工作將發生深刻的變化。因此緊緊圍繞新媒體進一步開展實踐育人機制的研究,將為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提升實踐育人質量提供科學依據和理論保障。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構建新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實踐育人科學機制需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創新,其不僅僅是推進高職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徑;而且更對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動實踐育人工作的有效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
高職院校實踐育人機制在發展完善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社會與校園公益實踐活動以及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等幾個方面。當前新媒體與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關,新媒體的發展迅速地改變著以青年學生為主的觸網人群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為實踐育人機制的完善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與空間,也帶來了一系列新的問題與挑戰。具體為實踐育人機制缺乏統籌規劃、缺乏創新建設、缺乏完善考核機制等。
一是對實踐育人機制缺乏統籌規劃。當前高職院校對實踐育人機制的建設缺乏統籌規劃與頂層設計,影響著實踐育人機制效應的發揮。頂層設計要求必須站在全局的高度,對實踐育人路徑的內容進行規劃,集中有效有限的資源,促進實踐育人效益的最大化。目前,眾多高職院校未設立專門的部門機構,資源無法有效整合,例如公益志愿服務、社會實踐調研、科技扶貧等活動在高職院校推廣度較低,與教學、專業等結合程度不密切,學生的參與感與存在感微弱,實踐育人僅僅停留在標語與口號當中,缺乏相關的落地支持與實踐。
二是缺乏對實踐育人機制的創新建設。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缺乏創新驅動創是當前高職院校實踐育人面臨的又一實際難題,創新對于實踐育人科學機制的構建同樣重要,當前我國高校的實踐育人機制缺乏創新意識與內容創新,結合當前各高職院校的校情實際不足,導致育人定位模糊,難以提供有效指導;且對90后、00后新一代青年少心理與生理結合不密切,無法滿足高職在校學生真實的多樣化個性需求;且缺乏積極引導,難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群體中主動參與實踐活動的較少。
三是缺乏對實踐育人的考核機制建設。考核機制作為實踐育人監督環節,發揮了及其重要的作用。當前高職院校實踐育人考核機制待完善,其主要表現在考核模式單一、評定形式單一、缺乏激勵性內容機制等三個方面。一是部分高職院校的實踐育人工作考核細則存在漏洞,學生群體中認可度不高,實施過程中實際的制約效果差;二是對于實踐育人形式的宣傳關注度大于對實踐內容的關注,重形式輕內容,評定機制實施過程中出現忽視客觀育人規律的現象;三是相應的配套激勵機制不完善,依賴學校的推行,卻難以形成學生層面完整的閉環激勵生態循環系統。
“新媒體”依靠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應運而生,其具備受眾的廣泛性、傳播途徑與內容的多樣性、信息傳遞的及時有效性、開放型與互動性等顯著特征能夠與高職院校實踐育人機制創新研究高度融合。就現實情況而言,新媒體視域下的實踐育人面臨的新發展機遇與空間,出現的新問題與挑戰都需要積極探索面對。機制構建主要體現在新媒體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社會(校園)公益實踐活動以及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的結合等方面。
一是將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進行結合。充分發揮新媒體時效性與開放互動性的特征,發揮好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教育教學育人功能,例如可以把當今社會熱點、焦點的話題以分享的形式代入到思政課堂,引導學生主動關心國家大政、時事要點、熱點焦點,并且以“微信群”等即時聊天工具為載體開展線上的討論,積極拓展“第二課堂”實踐教育育人,引導學生開展自學,綜合提升育人效果。
二是將新媒體與社會公益實踐活動進行結合。完善公益志愿服務實踐活動的開展流程,增強學生實踐隊伍的新媒體嗅覺,提升相對應的結合新媒體的能力,社會公益實踐活動往往更需要利用好新媒體這一窗口“走出去”,提升影響力,發揮正確輿論導向的作用;并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學習、交流分享活動,強化志愿服務活動的公益事業性與服務性質,提升育人的深度與廣度。
三是將新媒體與創新創業實踐建設相結合。將新媒體與創新產業實踐的結合主要發揮輔助性作用,利用互聯網新媒體等創建可以了解創新創業相關信息的知識庫,加強與實踐基地的對接溝通,完善各項建設,提升硬實力水平;除此之外,聘請專家,培養高素質創先創業實踐人才,提升創新創業教育隊伍的師資隊伍能力與水平,優化人才結構,完善創新實踐基地軟實力。
綜上所述,新媒體帶來的新機遇與挑戰與高職院校實踐育人工作面臨的現實問題,都迫切要求新媒體視域下實踐育人科學機制的構建。科學機制的構建需要緊緊抓住新媒體等新興技術,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的要求,過程中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發揮正確的輿論引導效應,以互聯網新媒體拓寬實踐育人的寬度與廣度,并從動力機制、運行保障等方面打出“組合拳”,提高和增強高職院校實踐育人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