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 遼寧省錦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關鍵字:翻轉課堂 計算機應用基礎 課程模式 應用研究
翻轉課堂可以理解為在課堂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之下,通過在課下觀看微課視頻,在課上進行實踐交流,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就是將知識的傳遞與內化過程反向實施。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課上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可以在課上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分享來完成知識內化,使學生獲取知識。
首先,學習活動順序發生了翻轉,教師不在是課上講解,學生課下完成作業,翻轉課堂而是由傳統的“先教而后學”轉變為“先學而后教”,學生在課前階段自主學習,在課上進行合作學習,教師通過課上引導,增加與學生的交流,更便于因材施教。
其次,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地位發生了翻轉,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并未過多的去考慮學生的需求,學生也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翻轉課堂則是發生了轉變,學生提前預習之后,在課上向老師去請教,變為主動學習的狀態。
最后,評價方式和目的發生了翻轉,傳統課堂教師是依靠測驗或是作業的完成情況來對學生進行評價的,而翻轉課堂的模式則是借助于學習平臺的反饋和數據結果的分析來進行評價,更有助于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在高職院校中是全校都必修的公共基礎課,在教學安排中是占有極為重要地位的,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老師目前在進行此課程的講授過程中,通常是采用“理論教學”與“上機操作”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的,一般來說,教師在多媒體教室進行理論的講授,下一次的時候就會到機房針對這節課的理論講解進行上機練習,因此,就會出現一節課將許多的知識講授,而學生未來得及消化,學生的參與度極低。
目前在高職院校中的課程設置通常一節課為90分鐘左右,因而在這么長的時間一味的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學生是很難注意力集中的,尤其現在網絡發達,學生們就會在座位上面外手機、睡覺、溜號等,精神力極為渙散,最終就會導致到機房練習的時候對于理論課講授的內容無從下手,學習熱情消減。
正因為教師和學生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的表現效果欠佳,導致整個課程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都不是特別令人滿意,《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一門操作性極強的課程,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信息處理的能力和計算機基礎的操作能力,就目前來看,學生的操作能力較為薄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高,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學生的反饋交流不多,最終表現出教學效率低下的效果現狀。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基礎課,開展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是符合上課環節所需的,另外,一般來說,這門課主要是針對剛入學的大一新生,翻轉課堂有助于個性化的對學生進行課程的安排,學生可以課前根據個人需求自主學習,課上與老師進行交流,并且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授課的教師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對于課程資源等開發和設計有扎實的基礎,這些都為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開展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提供了可行性。
3.2.1 課前環節
在翻轉課堂之上,主要包括教師的活動和學生的活動兩個方面。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翻轉課堂教學模型中的課前環節就體現了教師“傳道、授業”之品質。在翻轉課堂上,教師的活動主要是針對學生的特點,對課程進行目標設定和教學環境的設定,針對每節課的學習內容,將課程劃分為若干個子項目,將這些小項目每一個設定出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使每一個項目與前后的項目都具有銜接性,有助于知識的連貫性,然后通過屏幕錄制等視頻制作的方式呈現出微視頻,將習題、測驗等相關的教學材料進行發布,引導學生在教學平臺上進行課程的學習和互動。
在課前環節的學生活動中,學生主要是在開放的教學資源中,自行的制定學習的計劃和學習的目標,登錄到自己的學習平臺中進行學習,當遇到問題的時候便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可以實時的進行問題的解答,還可將自己學習的經驗與同學進行分享,最終達成共同進步的目的。
3.2.2 課中環節
在課上的時候,教師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內容進行答疑,鼓勵學生在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和交流,來共同的進行問題的研究,當學生的問題具有一定的共性,就可以一起來進行解答和講解,同時,也要對學生作業完成的情況進行點評、修改和完善,并提出合理性的建議,學生要認真的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通過新途徑和新技能來尋求和創新問題的解決方案。學生可以分成若干個小組,分組進行學習,組長將任務分工,協作小組成員共同完成。
翻轉課程最大的優點在于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可以以“學生為本位”的思想和原則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鼓勵學生進行發言和提出問題,這樣有助于學生的創新思維形成,引導學生提出不同的建議,來完善小組的作品,學生與教師共用參與,對于維持課堂秩序,在學中做,做中學得到提升。
3.2.3 課后環節
通過課前環節和課中環節,學生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的興趣會極大的得到提高,在課后環節,教師就會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在交流的平臺上進行問題的解答,對問題進行分析,尋找學生的薄弱點,對教學策略進行完善,使自身的教學經驗得到提高,進行下一課程的計劃實施,將課堂的資料進行整理,對小組提交上來作業進行展示,學生也完成了評價與自我評價,最終完成了《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和學習者的學習需求,能力得到提升。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教學實踐改革也在不斷深入,將新興的教學模式應用到教學實踐改革之中是大勢所趨,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院校更是要起到技術先行的作用,如今,高職院校的信息化環境不斷的改善和優化,更加的時候翻轉課堂等新興的教學模式的運用和發展,將翻轉課堂應用到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之中,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個性化的需求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更加有利于推動高職教育向更廣闊的方向去發展,推動高職教育不斷前行,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