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曉琳
“唱山歌嘞,這邊唱來那邊和呀那邊和。山歌好比春江水嘞,不怕灘險彎又多哦彎又多……”4月25日,早上十點。都勻市毛尖鎮高寨水庫旁的茶山上,陣陣動人的歌聲傳入記者耳畔。
尋聲找去,在高寨水庫旁邊的茶山上,看著滿山的映山紅和成片的茶園,來自貴陽的游客周雪晴和同伴們唱起了山歌。“這里太美了,山美水美,站在茶山上,風一吹來,都是茶香。我們一會兒準備去品品茶、吃吃原生態美食。”周雪晴笑著告訴記者。
臨近中午,走進坪陽村總陽民族村寨,每家農家樂都飄來了飯菜的香味。
在一品茗山莊,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廚師庭開順正在忙著張羅中午兩張客人的午餐,洗菜、切菜、炒菜……他的身邊,還有三個人給他打幫手。
“今天不是周末,客人還不算多,要是周末,山莊最忙的時候一天能接待300多人。”忙著傳菜的工作人員王萬珍眉開眼笑地告訴記者。
“我們這里能有這么多游客,多虧了毛尖茶產業的發展。”坪陽村總陽民族村寨86歲老人許昌全告訴記者。
得益于螺絲殼12萬畝毛尖茶園,該鎮的旅游產業也跟著發展了起來。
許昌全回憶,2015年以來,當地加大了對毛尖茶核心區坪陽村“路、園、景”三個方面的建設力度,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現在村里路好了、水好了、到處都是花花草草,政府還打造了總陽民族村寨,完善了垃圾清運、污水處理,寨子就像花園一樣,游客咋個不愛來嘛。”
許昌全的話不假。“我們村里光是一品茗山莊每年就能帶動周邊農戶通過銷售農產品、提供旅游服務等戶均實現收入增加4000元。”
“新中國成立70年,共產黨帶著我們過上了好日子。以前寨子里山高路遠,大家種地吃不飽飯,還要上山挖野菜填肚皮;現在,家家戶戶守著家里的幾十畝茶園,一年就能收入好幾十萬,吃穿不愁。”
毛尖鎮黨委書記宋志偉告訴記者,曾經那個路不通、房子爛、村民吃不飽飯、山上光禿禿的坪陽村,已經變成了如今房美村靚山青茶旅旺的村子,“以茶興旅、以旅促茶”逐步發展成為坪陽村新的經濟發展模式。
都勻毛尖核心產區螺螄殼高寨水庫茶園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