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濤
(武漢市漢陽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武漢430000)
隨著國家政策的引導和建筑行業的地區推動,BIM 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從以往僅在一些重點項目上的推廣應用到目前全國范圍大面積的推廣應用,很多城市出臺了相關政策,BIM 應用將成為改變我國建筑業的強大推動力。而BIM 應用的前提是建立一個精確的數據模型,再導入模型平臺進行深化應用。目前,歐特克公司的Revit 軟件是房建結構建模的主流,企業要推動BIM 技術在房建項目中的深入應用,必須對Revit 軟件的應用流程及操作有一定的理解,保證模型的精確性和全面性。
基于廣聯達BIM 5D 的建模,除了保證Revit 本身建模的準確性和全面性,還需要保證各專業模型能準確傳遞到BIM 5D 信息平臺進行集成。只有這樣的BIM 數據才能在項目上深入應用,這也是BIM 技術推廣應用的基礎,因此,有必要對整個建模過程進行探討和總結,為今后的BIM 技術推廣應用提供借鑒。
模型繪制前,需要對照項目合同清單項確定建模的內容和精度,保證模型導入后的構件與清單內容的一致性,為項目BIM 應用打好基礎。房建結構主要建模流程如下:建模準備—創建標高、軸網—圖元繪制—導入BIM 5D 平臺[1]。
3.1.1 建立文件目錄
建模過程中涉及的文件數量和類型較多,因此,建模前首先需要做好文件的分類和管理。通常先建立一個項目文件夾,然后細分為以下幾個大類:(1)依據文件,如CAD 版施工圖紙(含設計變更)、設計交底和圖紙會審等相關參考依據、廣聯達建模規范、項目渲染圖、總進度計劃等;(2)過程文件,如CAD底圖(構件平面布置圖)、樣板文件、族文件、模型文件等,具體又細分為結構、建筑、機電、場地布置等各個專業,各專業模型還需按部位、樓層分別建立;(3)交付文件,如BIM 5D 模型、圖紙問題報告、Navisworks 模型及碰撞報告、漫游或交底視頻、PPT 總結等。
建模過程中,應特別注重過程數據的備份,防止過程中模型文件的數據丟失。
3.1.2 圖紙拆分
圖紙拆分的目的是創建CAD 底圖,即CAD 版構件平面布置圖。以設計圖為基礎,將各專業構件平面布置圖按樓層標高和構件類型進行拆分,如X層基礎、X層柱、X層梁、X層板等,以便作為模型底圖導入,方便模型構件的精確定位,達到快速繪制的目的。標準層構件可在Revit 模型中進行復制,不需單獨建立底圖。
模型底圖應清晰直觀,刪除或隱藏多余圖形信息,防止建模過程中多余信息產生干擾。CAD 隱藏圖元多采用關閉圖層的方法進行選擇,速度較快,處理較方便。
3.1.3 建立項目樣板和族文件
正式建模前,需進行項目樣板文件的制作和族文件的準備。
樣板文件為模型項目建立提供了其初始狀態,規定了項目中各個圖元的表現形式,如單位、填充樣式、線樣式、線寬和視圖比例等基本設置以及本項目使用的族文件,它為項目模型建立提供了規范。
建立統一的樣板文件可以方便協同建模。同時,為推廣BIM 技術的應用,規范模型的建立,公司層面可設置統一的樣板文件格式要求,對建模圖元進行規范。
族文件是一個包含通用屬性(稱作參數)集和相關圖形表示的圖元組。族可以看作是一種參數化的組件,可以對它的尺寸、材質等屬性進行修改。
另外,還可以針對場地布置模型建立統一的企業標準化族庫,真實模擬施工現場布置情況,推動企業安全、文明標準化建設,也可作為投標文件附件,提高公司的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
3.1.4 項目基點
為方便各專業間的協同工作以及各專業模型的準確鏈接,需提前設置好項目基點并嚴格共同遵守。一般以標高±0.000、A 軸、1 軸交點作為項目基點(默認為:0,0,0),移動軸網到項目基點上,復核后,應及時進行鎖定,防止過程誤操作移動軸網位置,保證各專業圖形的重合。項目基點默認一般為不顯示,讓其顯示的具體設置步驟如下:視圖—可見性(快捷鍵:VV)—場地—項目基點,打開1 層平面,選擇軸網,移動A 軸、1 軸交點到項目基點后進行鎖定。項目基點設置界面如圖1 所示。
為避免誤操作,將項目基點在可見性中設置為隱藏,避免由于操作失誤而改變項目基點的位置。項目基點設置后,在鏈接各專業的模型時用“原點對原點”的方式就能夠實現項目的精確對齊。

圖1 項目基點設置
建筑標高和結構標高體系不一致,各專業模型建立時必須按照統一的標高體系,一般以建筑標高體系為準。先創建標高,再創建軸網。標高創建后應創建相應標高樓層[2]。
軸網信息確定后應及時進行鎖定。
房建結構繪制的主要圖元包括基礎(樁)、柱、梁、樓板、樓梯、屋面等。繪制過程中應掌握下列內容。
3.3.1 繪制原則
各專業模型繪制前,最好共用同一標高和軸網。圖元繪制必須按照構件歸屬樓層,分層定義、繪制各樓層的構件圖元,便于導入BIM 5D 平臺后確定構件歸屬。特別是類似于柱這樣的跨樓層構件,也必須按樓層進行分層繪制。
同一種類構件不應重疊,墻、粱等線型圖元只有中心線相交才是相交,才能自動執行算量扣減規則。附屬構件和依附構件必須繪制在他們所附屬和依附的構件上,否則會因為找不到父圖元而無法計算工程量。如門、窗、過梁必須依附在墻體上,集水坑必須繪制到筏板基礎上,墻面和墻不能重疊不能相離等。
3.3.2 視圖范圍
“視圖范圍”顧名思義為當前視圖中你能看到的圖元的一個范圍,如果此圖元不在視圖范圍內,那么當前視圖就不顯示此圖元。正確運用“視圖范圍”將會簡化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使眼前的所需圖元清晰明了。否則會大大影響圖元繪制的難度和準確性。視圖范圍設置界面如圖2 所示。

圖2 視圖范圍
“剖切面”偏移量指的是當前視圖平面向上看能看到的一個范圍,“底”和“視圖深度”偏移量通常設置成相同的數值,指當前視圖向下看能看到的圖元的范圍,一般設置為0 或者負數值。因此,當前視圖能看到的范圍為“底”和“剖切面”之間的范圍,而“頂”和“剖切面”之間的范圍僅窗戶、櫥柜和常規模型等特殊部位可見。
3.3.3 命名規則
為保證Revit 建立的模型能導入廣聯達BIM 5D 平臺,建立構件時應遵循一定的命名規則,保證BIM 5D 后臺能識別相應構件并進行分類,保證模型信息的準確性。Revit 建模過程中圖元的命名應遵守《Revit 導入廣聯達GCL 建模交互規范》中的構件命名規范相關要求,按照“專業(A/S)-名稱/尺寸-混凝土標號/砌體強度-GCL 構件類型字樣”進行命名,例如,S-厚800-C40P10-筏板基礎,其中,A 代表建筑專業;S 代表結構專業;厚800 代表構件名稱或尺寸;C40P10 代表構件的強度為C40,抗滲等級為P10;筏板基礎為GCL 構件類型,如表1 所示。

表1 GCL構件類型
3.3.4 CAD 底圖導入
為便于構件快速定位和識別,一般采用將CAD 底圖導入的基礎上進行繪制。同時,為避免模型文件過大,CAD 底圖導入一般采用鏈接CAD 而不是導入CAD。鏈接CAD 設置界面如圖3 所示,具體設置應注意:(1)導入單位為毫米;(2)導入圖層為可見,避免隱藏圖元導入;(3)定位選擇“原點到原點”以及相應的標高;(4)勾選“僅當前視圖”,否則會鏈接到所有模型視圖中。這樣就只在需要的視圖中能看到需要的CAD 圖形,在其他視圖中看不到導入的CAD 圖紙,避免查看其他視圖時界面混亂的現象。

圖3 鏈接CAD設置
圖紙導入后,圖層解鎖后移動定位,確定后及時進行鎖定。
3.3.5 繪制技巧
常用快捷鍵。快捷鍵的熟練運用能提高繪圖效率,常見的快捷鍵有:可見性設置(VV)、隱藏圖元(HH)、隔離圖元(HI)、選擇切換(Tab 鍵)、重復命令(Enter 鍵)、構件轉向或構件中心線識別(空格鍵)、對齊(Alt 鍵)等。上述命令應能熟練運用并掌握,也可以按“視圖—用戶界面—快捷鍵”步驟將需要的快捷鍵修改成自己熟悉的快捷鍵。
構件選擇。正選(實線框)對象為框內構件,反選(虛線框)對象為接觸構件,選擇時同時按Ctrl 鍵進行構件添加,同時,按Shift 鍵進行構件取消。選中構件可使用過濾器對構件類型進行篩選。
各專業模型完成后,BIM 負責人應對建立模型進行審查,滿足要求后方可進行導入BIM 5D 平臺的工作。模型創建的同時要進行圖紙問題的記錄,形成圖紙問題報告,并及時反饋給設計院或業主,待設計院回復確認后進行模型的完善或修改。同時,還應導出模型文件到Navisworks,進行碰撞檢查,特別是機電模型和結構模型的碰撞檢查,對模型進一步進行優化。最終將設計變更或優化后的模型導入BIM 5D 平臺。應注意的是按樓層建立的模型文件鏈接到主文件后,必須附著到主文件后才能導出。

圖4 導出位置
模型導出位置如圖4 所示,主要分3 步:
第一步,對自建族設置構件歸屬,模型導出前,對導出范圍、模型專業,如土建、機電、場地等進行選擇(包含軸網);
第二步,對跨樓層圖元歸屬樓層進行設置;
第三步,對已識別的圖元進行檢查,構件專業、類型設置是否正確,對多義性圖元構件類型、專業重新選擇確定。若存在未識別的圖元,還需在模型中重新進行定義,具體如圖5 所示圖元歸屬設置。

圖5 圖元歸屬設置
因此,構件命名和樓層歸屬是構件識別并導出的關鍵影響因素,建模時應重點關注。只有模型構件正確導入平臺并保證識別率的前提下,模型數據才能進一步深入應用。變更或修改模型同樣需要滿足上述要求。當然,導出中還會存在其他問題,為保證正確率和識別率,建議建模和平臺導臺可交叉進行,熟練掌握構件導出的規律及要求,保證Revit 模型數據按要求導入到BIM 5D 平臺中。
現階段,BIM 技術的應用正處于快速發展期,施工企業對BIM 技術的認知分布在試點、推廣和系統集成3 個不同階段,BIM 應用也由以前的以建模為主過渡到以項目深入應用為主,提高項目精細化施工管理水平,從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基于BIM 5D 的應用非常依賴導入平臺后的各專業模型的準確性和全面性,與掛接內容的一致性。因此,在建模過程中應做到:建立模型要精確、建模人員要專業、建模規則要統一。對整個建模技術不斷總結和優化,提煉出本企業的建模規范和標準,建立本企業的樣板文件和企業族庫,為深入推行BIM 應用打好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