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肖昀 本報特約記者 陳洋
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和防衛相河野太郎12月1日結束對印度為期三天的訪問。訪問期間,他們出席了印日首次部長級“2+2”對話會。對話會前,茂木敏充和河野太郎禮節性拜會了印度總理莫迪。莫迪表示,對日關系是印度“東向政策”的基石,未來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印度報業托拉斯稱,印日雙方在本次對話會上討論了一系列雙邊和地區戰略議題,“其中包括印太安全形勢等”。在南海問題上,雙方強調,各方必須充分尊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及國際法原則,保障該地區航行和飛越自由,和平解決爭端。在日本關注的朝鮮局勢問題上,雙方一致呼吁朝鮮必須根據聯合國安理會有關決議,實現徹底、可核查和不可逆的無核化目標,譴責朝鮮近期的導彈試射行為,敦促朝方盡快釋放其扣押的日本人質。在印度關注的恐怖主義問題上,雙方指責巴基斯坦的“支恐”活動對地區安全構成威脅,要求巴方采取不可逆的反恐措施。日本共同社報道稱,雙方還同意于明年進行兩國首次聯合戰機演習。此外,兩國對從去年10月啟動的《相互提供物資與勞務協定》談判進展表示樂觀,計劃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式訪印期間簽署。據稱,該協定將允許日本自衛隊和印度軍隊在燃油、彈藥等物資補給方面相互融通。
在對話會后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印度外交部表示,印日進一步加強雙邊合作符合兩國的共同利益,有助于推動印太地區和平穩定,兩國彼此贊賞對方的印太政策。聲明還特別提到,雙方對今年9月在紐約聯大會議期間舉行的美、日、澳、印“四邊機制”首次部長級磋商給予肯定。
河野太郎在媒體開放環節表示,此次對話會“象征著日印關系在印太地區的重要性越來越高”。印度外交部稱,此次對話會將為12月中旬舉行的印日領導人會晤奠定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訪問行程中,河野太郎還專門赴印度空軍位于北方邦加濟阿巴德的基地進行參觀,并登上一架蘇-30戰機。有印度網友評論稱,“日本人在印度的土地上登上了對抗巴基斯坦的俄羅斯生產的飛機。”
本次印日部長級“2+2”對話會引起兩國媒體廣泛關注。日本廣播放送協會(NHK)網站11月30日稱,印度與日本展開首次“2+2”會談的背景是中國在其周邊地區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印度有意遏制中國,并在外交和安保層面強化與日美之間的聯系。”日本共同社則認為,日印兩國就盡早簽署自衛隊與印度軍隊相互融通物資和勞務的《相互提供物資與勞務協定》展開討論,說明雙方正瞄準中國的海洋活動,有意強化兩國在安保領域的合作。
《印度快報》12月1日評論稱,面對“愈發自信和進取的中國”,印度必須與日本協調戰略目標。文章稱,印度目前與“四邊機制”的所有國家都有“2+2”對話,但僅與美國和日本是部長級機制,似乎暗示其與澳大利亞的戰略合作水平仍有提升空間。
一名消息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印美從去年起舉行兩國首次部長級“2+2”對話會并將其機制化,今年印日又決定將“2+2”對話會提高至部長級,再結合印度同意與美、澳、日在紐約舉行首次“四邊機制”部長級會議等動作來看,莫迪政府正在調整其外交方針和政策。在印度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以及中國實力顯著增強的情況下,印度正在努力與其他意識形態相似的“準盟友”國家就戰略問題協調立場,“‘四邊機制就是平臺之一”。
一名了解印日關系的前印度外交系統官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莫迪上臺以來,一直高度重視與日本的關系。此次“2+2”對話會的級別首次從事務官員提升至部長級層面,預示著印日關系正在發生微妙的“化學反應”。特別是在美國日益關注國內問題,而“中國的崛起令亞洲國家普遍感到不安”的特殊背景下,印日試圖彼此借重,聯手重塑亞洲地緣格局。相信印日未來合作,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和防務安全領域的合作很有可能發生“質變”。
不過,日本《每日新聞》12月1日的報道認為,盡管日印兩國政府就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太”達成一致,但也擔心過度刺激中國。日本政府希望通過“2+2”機制強化與印度的關系,而印度政府更期待與世界大國展開全方位的外交,因此日印之間還存在一定溫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