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紅梅

“二十三竄一竄,二十五鼓一鼓,早長晚長都一樣……隔壁小張結了婚還長了3厘米呢……”樂觀的家長們總是安慰自己。孩子真的只是“晚長”嗎?
小松已經快12歲了,可身高才132厘米。小松的父母卻一臉不以為然,因為小松爸爸身高174厘米,媽媽身高158厘米,(遺傳身高有172厘米),20歲的姐姐現在身高165厘米。即使小松一直都個子不高,明顯落后于小伙伴,父母也認為是發育晚,不用急。
醫生仔細給小松做體格檢查(包括性征發育),發現孩子的睪丸已經明顯長大達6~8毫升了。醫生叫來小松的父母,嚴肅地說:“孩子已經完全進入青春期,不是您所認為的發育晚。按您家的遺傳身高孩子應該能長到172厘米左右,但是現在孩子的身高遠遠落后于遺傳身高,要做相關的檢查,排除生長激素缺乏癥等疾病狀況。否則,隨著孩子青春期進展,骨骺便會快速閉合,可能會錯失長高的機會。”
發育晚醫學上的專業名稱是“體質性青春發育延遲”,指兒童到正常青春發育年齡仍無第二性征出現,但最終能自發進入青春期。體質性青春發育延遲與遺傳有關,一般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也就是說孩子的父母一定會有發育晚家族史(如母親14~15歲以后才月經初潮,父親上高中或者大學還長了一大截)。體質性青春發育延遲的孩子有以下幾個特點:
●身高在同齡孩子偏矮水平:
●骨齡明顯落后于實際年齡:
●青春發育(第二特征發育)顯著落后于同齡兒童。
如果父母沒有發育晚家族史,或者孩子身高在平均水平以下,或者已經進入青春期(男孩睪丸發育、女孩乳房發育)身高仍然顯著矮于同齡孩子,就要當心啦,您的孩子很可能不是長得晚,而是矮小,需要盡早帶孩子去醫院進行診治干預。
更多的時候,孩子矮小并不是發育晚,而是其它原因如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功能低下、生長激素受體抵抗等導致的矮小。這些孩子時間拖得越久,身高差距越大,甚至連遺傳身高都達不到。
家長不能抱僥幸心理,盲目等待。在孩子生長發育的每一個階段,都要注意監測身高的增長情況,無論哪個年齡階段出現身高的落后或者某一階段生長速率的減慢,都需要及時尋求醫生的幫助,這才是最科學的。
編輯/趙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