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向紅

女性外陰部的瘙癢、灼熱、疼痛,白帶增多有異味等各種不舒服感,相信有很多女性朋友都體會過。雖說不是什么大問題,但足以讓女性朋友坐臥不安,癢又無法抓撓,有異味又不能隨時清洗,不適感還影響步態,很是尷尬。電視、報刊、網絡上的外陰清洗廣告也大多不靠譜。
在正常情況下,婦女陰道內有少量白色粘液,起潤滑和保護陰道表面作用。中醫古籍記載“帶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潤,本非病也。”乳白色、微黃色或無色透明都是正常的白帶顏色,無味或略帶腥味。白帶的量和質地隨著月經周期改變。在排卵期,白帶增多、透明、微粘似蛋清樣,大約持續2~3天。之后白帶漸漸變少,粘稠似米湯樣,月經前白帶略有多。白帶的敏感性卻因人而異,差別很大。有人在體驗時發現陰道內有大量白帶,但無任何不適感,少數女性白帶量正常或僅稍增多,就感覺外陰部有濕潤不適感。

正常女性陰道內呈略酸性環境,具有自凈功能,可抑制絕大多數致病細菌的生長繁殖,保護陰道和鄰近的尿道口。陰道內存在多種非致病菌,相互制約,菌群平衡,在感染病菌或陰道內菌群失調時,就會犯陰道炎。
陰道炎是陰道粘膜及粘膜下結締組織的炎癥,臨床上以白帶的性狀發生改變以及外陰瘙癢或灼痛為主要臨床特點,是婦科門診常見的疾病。最常見的陰道炎有霉菌性陰道炎、細菌性陰道病、滴蟲性陰道炎和老年性陰道炎四種類型,感染的微生物種類不同,表現的癥狀和治療的方法也不盡相同。
當出現以下癥狀之一,持續兩天以上時,就可能患陰道炎了,建議到正規醫院就診,明確診斷后在醫生指導下對癥用藥。
●外陰瘙癢或有灼熱疼痛感。
●非排卵期,白帶量明顯增多或伴有性交疼痛。
●白帶性狀改變:泡沫狀或有結塊呈豆腐渣樣,或呈黃綠色膿液狀。
●雖然每天清洗外陰但仍有異味。
●外陰或陰道口周圍有紅色小丘疹或小菜花樣或鋸齒狀的贅生物。
●絕經后白帶增多或陰部干澀疼痛。
霉菌性陰道炎 霉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可寄生在皮膚、粘膜、消化道或其他臟器中,正常時情況下在陰道中存在的數量很少,不至于造成陰道炎。但在適宜的條件下,如人體抵抗力降低、大量服用抗生素、夏季潮濕的環境、患糖尿病、游泳時外界傳染等情況下,霉菌會大量繁殖,引起陰道的炎癥。霉菌性陰道炎最突出的表現是外陰瘙癢,常常使患者坐立不安:白帶色黃或白,多數比較稠厚,有時也可質地稀薄,典型的霉菌性陰道炎白帶凝結成塊,被形容為“豆腐渣樣”或“酸奶樣”。有報道稱,白帶增多的非孕婦女中,約有10%的婦女在陰道內有念珠菌寄生,孕婦中的比例高達30%,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患過一次霉菌性陰道炎,說明霉菌性陰道炎發病率很高,而且霉菌性陰道炎容易反復發作,因此極大困擾著患者。
細菌性陰道病 細菌性陰道病是以陰道乳桿菌減少或消失,相關微生物增多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主要是由于陰道內正常菌群失調,乳酸桿菌減少而其他細菌大量繁殖引起的混合感染。大約半數細菌性陰道病患者無臨床癥狀,有癥狀者可表現為白帶增多,均質稀薄,顏色則以灰白或灰黃色為主,伴有腥臭味。
滴蟲性陰道炎 滴蟲性陰道炎是由毛滴蟲引起的炎癥,具有傳染性,主要傳播途徑有性交傳播、經公共浴池、浴盆、游泳池、廁所、衣物、器械及敷料等等。滴蟲性陰道炎以外陰瘙癢、有灼熱感甚至疼痛為主要表現,同時伴有白帶增多,呈黃白色膿性、泡沫狀,有臭味。如果炎癥侵及尿道可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甚至尿血。
老年性陰道炎 老年性陰道炎常見于絕經后的中老年婦女,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陰道壁黏膜萎縮變薄,局部抵抗力降低,致病菌易入侵繁殖引起炎癥。主要癥狀為陰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陰瘙癢、灼熱感,可伴有性交痛。因為陰道分泌物減少,常常會有陰道發干發澀的表現,白帶呈黃水樣,感染炎癥時分泌物可轉變為膿性并有臭味,偶有點滴出血癥狀,有時見淺表潰瘍。感染侵犯尿道時會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統的刺激癥狀。

有重點地詳細敘述病史 是否外陰搔癢,白帶的量是多是少,白帶的顏色:有無特殊氣味:發生的時間:進行過何種治療:配偶是否患有泌尿生殖系統疾患等等。
陰道炎的診斷主要靠陰道分泌物也就是白帶的化驗,因此在就診前不宜陰道用藥,也不建議進行陰道沖洗,檢查前一晚也不宜進行性生活。如果是用藥后的復查,則在停陰道上藥一周后進行,或下次月經干凈后檢查。
遵醫囑用藥 不同陰道炎用藥完全不同,錯用藥物有時會起到相反作用,用藥前一定要到醫院就診,請醫生明確診斷屬于哪種陰道炎,再正確選擇用藥。大部分情況下陰道炎局部上藥后癥狀很快得到改善,但一定要按要求用足療程,而不是癥狀一好就不再用藥了,否則容易出現陰道炎反復發作,時好時壞,感覺很難治愈。
陰道炎雖然表現的是陰道口癢,但其實病在陰道里邊,藥栓要盡量放置于陰道深處,這樣才能有很好的療效。
伴侶同治 如果你感染了霉菌性陰道炎或滴蟲性陰道炎,一定要男女雙方同時治療,也就是說需要治療的不僅是你,還有你的他,這樣才會有預期的療效。陰道上藥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細菌性陰道病只需要女方治療,對于性伴侶不需要治療,在治療后若癥狀消失也無需隨訪。
如果反復患霉菌性陰道炎,建議查一查血糖,如果是口服避孕藥的朋友建議停服避孕藥而改用其他避孕方式。

不要濫用抗生素 因為抗生素可能抑制陰道內部分有益菌群,造成菌群失調,霉菌大量繁殖導致罹患霉菌性陰道炎。因此,使用抗生素要慎之又慎。
正確清潔外陰 清洗順序:先洗凈雙手,然后從前向后清洗外陰,再洗大、小陰唇,最后洗肛門周圍及肛門。用具衛生:清洗用具使用前要洗凈,毛巾使用后要曬干或通風處晾干,最好在太陽下曝曬,有利于殺菌消毒。溫水清洗:溫水清洗即可,水溫不宜太高,38度~40度左右,覺得不涼不刺激皮膚就好。
每天清潔外陰 女性外陰皮膚嬌嫩柔弱,皮脂腺及汗腺的分泌較體表其它部位旺盛,加上白帶的影Ⅱ向,局部容易滋生病菌,必須每天清洗外陰。
盡量不要使用堿性大的肥皂、高錳酸鉀、酸性的婦科清潔消毒劑等用品清洗外陰。
不要沖洗陰道 陰道自身有“自凈作用”,在正常情況下,女性沒有必要做陰道沖洗,只要保持外陰清潔即可,否則由于經常性陰道沖洗破壞了陰道內環境,反而容易出現菌群失調,適得其反。
單獨清洗內褲 內衣褲一定要單獨洗滌,置于通風處干燥,如果有條件的話,在陽光下曬干更好。
定期清洗洗衣機。
注意洗浴衛生 盡量避免出入公共浴室或到消毒條件不好的游泳池游泳,不要坐浴或盆浴。出門在外,不要使用賓館的浴盆,以免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選好內褲 緊身化纖內褲會使陰道局部的溫度及濕度增高,易致病菌的滋生,所以盡量選用棉質、寬松的內褲,勤換內褲。
勤換衛生巾 即使分泌多也盡量不要用衛生護墊,經期衛生巾要勤換。
一旦出現了外陰瘙癢或白帶異常,很有可能是患了陰道炎,不宜自己隨意用藥,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慎重用藥,千萬不要因羞于啟齒而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