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靖宇
【摘要】撰寫行政公文,動詞在篇幅中占有較大比重,在表情達意上具有重要意義。在國內,從語體角度研究秘書行政公文寫作中的動詞使用方面的相關資源缺乏。希望通過找尋公文寫作的語體研究的關聯性,分析總結行政公文中動詞使用結構,有效避免公文寫作病句、錯誤表達,促進公文寫作。
【關鍵詞】當代;秘書;行政公文;動詞
公文是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規范化工作的有效手段和重要工具,代表單位形象,辦公水平,影響單位辦公效率。而行政公文作為公文權威性特征的典型,其擬寫更需要關注細節。動詞是漢語語法中詞類的一部分,是一句話中不可少的成分。行政公文中動詞的使用是公文活力的體現,指導著接收單位或受眾的行為。然而,從行政公文的角度來研究動詞和動詞結構的成果相當缺乏。
一、行政公文與動詞研究意義
(一)行政公文。中辦發〔2012〕14號文件的頒布將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和國家行政機關公文進行統一,規定公文文種有15種,分別是:命令、決定、通告、公告、通報、意見、通知、議案、報告、請示、批復、函、紀要、決議和公報。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與國家行政機關公文還是有所區別的,前者的發文主體是中國共產黨機關部門,后者是國家行政機關部門。而除了發文機關主體這一明顯的差別外,通常情況下,黨政機關不用命令(令)、公告、通告、議案,行政機關一般不用決議。鑒于公文研究的普遍性,本文以國家行政機關公文為研究對象,著眼于決議這一行政公文文種以外的另外包括命令、決定、通告、公告、通報等在內的14種公文上。
(二)當代秘書與行政公文的聯系。行政機關是國家有效運行的強大武器。當前,國家各項事業都在不斷發展完善,機關隊伍龐大,相應的行政公文寫作的主體——秘書人員的崗位缺口大。行政秘書工作人員作為政府形象的隱形代言人,在新時期更應該從自身出發,做與時俱進的政府宣言人。
(三)行政公文寫作中動詞研究的意義。一是必要性。動詞是行政公文語句鮮活性的體現,指向行為主體要求,分布任務指示,明確目標,使目標責任簡明扼要而又重點突出。動詞加強詞語色彩使用,以感情色彩強化(正強化和負強化兩方面)行為表現,增強受眾感染力。二是特殊性。從公文語體的動詞研究入手,分析整理公文中的動詞結構知識,尋找動詞應用和語法、語用知識體系的切入點,掌握行政公文中動詞使用規律,更好促進文書工作人員的公文寫作,提高工作效率。
二、動詞及其研究現狀
(一)動詞的性質和意義。動詞表示動作、行為、心理活動或存在、變化,除此以外,動詞還可以表示為判斷、能愿或趨向。結合動詞的普遍意義,特殊環境中的動詞——行政公文寫作中的動詞,既有動詞的一般性意義,在特殊語境中也賦予特殊的內涵。通過對各類行政公文的范例分析,不難發現行政公文中的動詞有以下幾種意義:(1)表示文種類別。(2)表示行文目的。(3)表行文主體意圖。比如以下幾種:(1)省政府決定對省電力公司予以通令嘉獎。(2)以上意見,請各地單位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3)希望各單位高度重視,從嚴把好初審關。(1)中“嘉獎”對應行政公文的行文種類:嘉獎令。(2)中“執行”明確表現行政公文的行文目的:讓行政公文意見得到執行。(3)中“希望”表現行政發文機關對收文機關的期望和要求。
(二)動詞研究的現狀。以中國知網為參照,關于公文語體方面的論文研究共有60篇,其中從公文語體的角度來研究動詞和動詞結構的論文0篇。發行論文中有以某一種公文文種為例研究副詞的運用或整體語言應用研究,有研究公文語體中的介詞的應用,有公文語言風格研究或是兩種語言公文行文的對比分析,但均未涉及公文語體的動詞研究。這說明“當代秘書行政公文中的動詞研究”還是很有必要的。
(三)動詞研究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分析整理動詞在行政公文寫作中的語言應用,發現行政公文語體中動詞使用方面存在這樣一些問題。如:行政公文單句中多非主謂句,復句中多個動賓結構的非主謂句連用,找不到側重,接收方尤其受眾為普通大眾(如“通知”等)更是難以理解,易使行動偏頗;助動詞、形容詞動用等特殊動詞在行政公文中的使用常常忽視。
三、動詞在行政公文中的分布
(一)標題中的動詞研究。研讀公文標題,最普遍的語法構成:(名詞)+介詞+動詞+名詞+結構助詞+文種,如:(1)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2)岳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沿湖大道配套工程建設的通告。例句劃線處的語法結構是動賓結構,是動詞使用的常用結構。行政公文標題中有一類特殊的結構助詞“的”,它本身無實在意義,但對標題中動詞的使用及規范有重要意義。
(1)xx大學MPA面試通告。該公文標題省略了結構助詞
“的”,最有可能是動詞詞性的“面試”一詞究竟是不是呢?首先,所有的受事群體都明白這里的“通告”僅表行政公文的文種嗎?結果并不盡然。通告作為行政公文之一,通告的是一般事項,發文機關的級別和范圍不受限制。那么會不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受事群體的文化程度有限,理解有限?就(1)來說,不考慮任何情況,讀者可以有這樣一種疑問:面試什么?如果不注意分析語境,很可能造成一種誤解是:面試通告。這時,“面試”一詞就是動詞性質的,做整個句子的謂語。這可就和發文機關的目的不相關聯了。結構助詞雖然沒有實際意義,只表示某種語法意義。但有無助詞對短語結構中的詞性是有所影響的。把(1)改為:(2)xx大學MPA面試的通告。表面來看,兩句短語有無結構助詞“的”,對短語想要表達的實際意思沒有改變,但對該短語某些詞詞性的改變和想要強調的重點有影響。沒有助詞“的”的標題“面試”一詞詞性為名詞,是相對于筆試而言的 一種考試類型,而將助詞“的”放在行政公文文種之一的“通告”之前,“xx大學MPA面試”整體作為通告的定語,起修飾限定作用,其中的“面試”就是名詞性質。通告在這里很明確表示行政公文的一種文種。還有一種結構助詞位置改變的公文標題形式,針對第二句行政公文標題,將格式改為:(3)xx大學MPA的面試通告。與(2)相比,字數不變,但助詞的移動使該句“面試”形容詞性凸顯,修飾限定“通告”,根據現代漢語語法,雖然對于詞性可以如此考慮,但實際工作中,如(3)所示的行政公文的標題形式是不正確的。從語法角度來講,這種表達模式沒有可反駁之處,但把它放到特定的行政公文寫作環境中,(3)所示的表述不符合通告的要求。行政公文中有通告這一文種,但沒有面試通告一說。實際工作中,這樣的行政公文不規范的撰寫是存在的。像林業部曾經發過一篇題為《國務院關于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事故的處理決定》的行政公文,很顯然顯示了如(3)例句一樣的病誤。
可見,結構助詞“的”的使用和位置變化,以及動詞詞語本身位置的變化對動詞詞性的改變、表述的側重點和感染力都有重要影響。所以,助詞“的”并不是能省則省的,動詞使用需要細細研讀位置放置不同帶來的公文內涵和格式的細微差別。因此,行政發文機關要注意關注動詞詞語位置的改變對表述意思的局限以及接受者知識能力水平高低的影響。
(二)正文中的動詞研究。1.動詞性詞語充當賓語。充當動詞賓語的一般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但也有一些動詞可帶動詞充當賓語。如:(1)加強領導班子建設。(2)加以糾正和改進。(1)中“加強”和(2)中“加以”都是概念意義上的動詞,然而與一般情況不同的是,其后接的賓語是動詞性的。例句中所展現的典型在行政公文行文中我們會發現這不僅僅是個例,在不同的行政公文種類中或多或少存在。2.動詞性非主謂句。行政公文多用由動詞短語構成的非主謂句,結構上無明顯主語。如:(1)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2)圍繞中心工作,搞好全方位服務。動詞性非主謂句確實使行政公文更簡潔,但大部分動詞非主謂句是不是也增加了接受者的閱讀難度,這也是值得發文機關深思的一個問題。3.形容詞動用。形容詞動用是動詞的一種特殊形式。如:(1)深化企業管理體制改革,增強了企業應變能力。(2)健全行業信息發布制度。
研究14種行政公文會發現,“深化”“健全”“突出”“嚴格”等為代表的形容詞動用的詞在公文中并不常出現,偶爾會在發行機關的措施中或者在上行公文的所上述的工作成績上,用以表述發行機關期望達到的效果、希望和展現發文機關的工作成績。
四、動詞對當代行政公文的語體影響
公文語體的基本特征是公文語言的準確、平實、簡明、莊重。行政公文作為公文的其中一個分類,其語體特征也有以上的特點。
(一)明確性。首先,行政公文撰寫中有兩個明確的主體:發文機關和收文機關。兩個機關主體之間存在明確而不可分割的聯系。我們可以把發文機關對應施事,收文機關對應受事,是施事機關給予受事機關明確性的任務或要求。動詞作為單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架構了兩者的聯系,即施事機關請求或要求受事機關能夠或者必須做些或不能做些什么。
(二)簡潔性。行政公文是國家行政機關在進行行政管理、處理各種公務過程中形成的法定效力和規范體式的文字工具。國家行政機關處理各種公務,種類繁多,過程繁瑣,但工作時間有限,這就要求行政公文寫作人員精簡高效。行政公文寫作最基本的特點是實用性,對此也要求簡明扼要。研究各類行政公文,不難發現這樣一個鮮明的特點:多個單句相連,多個動詞連用,對于沒有必要的主語能省則省。因此,動詞的使用對行政公文寫作的簡潔性描寫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可變性。說起動詞,我們很容易想到它是一種動態的或動作性的詞,自然而然的,動詞對受事主體有非常確定的指定性的要求。如:(1)市房管局負責本通告的組織實施。(2)現將《xx》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劃線部分的“負責”“執行”詞,受事主體明確,行文語氣具有典型的嚴肅性。
但也并非所有的行政公文語氣都是如此的強烈和肯定。其中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就是動詞的使用。如:(1)加強專利產權管理。(2)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人事廳反映。上述提到的“加強”“反映”二詞的使用使行政公文中的表述語氣給人一種彈性的可變程度范圍,受事主體加強到什么程度是一個寬泛的范圍,是否反映問題視情況而定,而并非必須。這類的動詞可放在特定的語境中,使行政公文語氣表述是可商量的。
(四)邏輯性。首先,行政公文的目的主旨建立在客觀材料事實的基礎上,行文內容事實依據的客觀性賦予了行政公文內容的邏輯性,即從客觀材料中分析概括出主旨。其次,寫作思路的邏輯性,“是什么,為什么,通過何種措施解決”無一不在凸顯行政公文的的邏輯性。而清晰的邏輯性恰恰需要語段中最重要的動詞來凸顯。一篇行政公文由一個或多個段落組成,公文目的分明憑借的不是段落的多少,而是語句中指向公文意圖和目的的動詞。
【論文《當代秘書行政公文寫作中的動詞研究》為安徽師范大學本科生優秀畢業論文培育計劃立項。項目編號:pyjh2017028】
【參考文獻】
[1]楊帆.秘書寫作[M].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12.
[2]黃伯榮,李煒.現代漢語[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3]吳軍.公文語體在句法表達上的特殊用法[J].應用寫作,2005(08):11-12.
[4]王力.中國現代語法[M].北京.中華書局,2014.
[5]郭志林.談談公文體式特征[J].應用寫作,2005(01):15-17.
[6]李曉蕊.新編行政機關文書寫作一本通[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7.